学写寓言类材料作文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学写寓言类材料作文课件(3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21: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一、走进寓言
本学期,合兴初中打算举办“大南读书节”,今年的主题是“小寓言·大道理”。现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寓言稿件。小兴找了两篇文章,不知是否是寓言?请你帮他挑选一下。
(一) 大象的助手
森林里的招聘会开始了,谁来当大家的助手呢?森林里的动物议论纷纷。小猴说:“我能爬上树摘果子,大象博士一定我选我的。”小熊:“我力量最大,一定能成为大象博士的得力助手的。”
动物们排着队去面试。第一个上场的是小猴,它非常兴奋,大象博士一开门小猴就冲了进去,把椅子给弄倒了。第二个是小兔,它看见椅子倒了,扶都不扶一下,心想:“又不是我弄倒的椅子,我为什么要扶。它马上越过椅子跳了过去,说:“大象博士快面试吧。”
第三个是小熊,它看见椅子,马上踢到一边,说:“大象博士我力气大,一定能帮上忙的。”
最后上场的是小猫。它轻轻推门,看到了椅子倒在地上,马上扶了起来,鞠了个躬,说:“大象博士,您好。”大象博士说:“你真有礼貌,我一定要选你当助手。”大伙问大象博士:“大象博士,你想好让谁当助手了吗?”大象博士说:“小猫当我的助手。”小熊说:“大象博士,小猫什么也不会,为什么要小猫呢?”大象博士说:“因为小猫有礼貌啊。”最终,小猫成了大象博士的得力助手。
(二) 梭鱼和猫
一条自命不凡的梭鱼,忽然心血来潮,丢掉它熟悉的水中本领,却要溜上岸来逮老鼠。结果不但没有逮到老鼠,反被老鼠咬了尾巴,差点丧了命。
(1)童话一般是虚构出来的故事,表达的意思都是美好的。
(2)童话普遍故事完整,但是篇幅较长。
(3)童话充满幻想。
童话、寓言的区别:
(1)寓言是带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个启示。
(2)寓言结构简单,语言也精炼,篇幅短小。
(3)寓言更贴近现实。
《大象的助手》是希望儿童懂礼貌;《梭鱼和猫》讽刺的是外行充内行,最终会失败。
二、会读寓言
学校的寓言展览会如期举行,小兴不知道怎样才能读懂寓言,你能教教他吗?
分析寓言里的形象
梳理寓言中的情节
体会寓言中的道理
收获寓言中的智慧
隐士和熊
一个离群索居的隐士和熊结交为朋友,他们整天都在一起生活。有一次,隐士睡着了,熊在旁边殷勤地守护着他,忽然飞来了一只苍蝇,时而停在隐士的鼻子上,时而落在他的额头上。熊为了不使苍蝇打扰朋友的睡觉,拿起一块大石头,去砸那只停在隐士头上的苍蝇。结果,隐士就这样在熊的殷勤效劳下,一命呜呼,长眠不醒了。
——《克雷洛夫寓言故事》
1.分析寓言中的形象
(1)克雷洛夫简介
克雷洛夫,俄国人,世界著名的寓言家、作家。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鹰与鸡》《受宠的象》等等。
(2)这则寓言的主要对象是谁?分析其形象。
熊; “为了不使苍蝇打扰朋友的睡觉”可见其好心;“拿起一块大石头去砸”表现其愚蠢,“一命呜呼”结果办了坏事。
(3)寓言常常用人格化的动植物作为主人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同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梳理寓言中的情节
蚊子和狮子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我同最强大的动物都战胜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伊索寓言》
(1)伊索简介
伊索,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狼和小羊》《狮子与野驴》用豺狼、狮子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2)思考:梳理这则寓言的情节是怎样的?
蚊子挑战狮子
蚊子叹息
蚊子战胜狮子
蚊子被粘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体会寓言中的道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量长短)其足,而置之(量好的尺码)其坐(同“座”,座位),至之(到……去)市,而忘操(拿)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量好的尺寸)。”反归取之。及反,市罢(结束),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就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人物:寓言中的郑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对策的愚人。
去集市忘拿尺码
返家取尺码
(2)情节:买鞋前量好尺码→( )→( )→返回未买到鞋子
(3)寓意:
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船载以入,至则(却)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它当做神)。蔽(躲藏)林间窥(偷看)之,稍出近(接近)之,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了解它)。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非常害怕),远遁(逃到远处),以为且(将要)噬(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特别的本领)者。益习(逐渐习惯)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搏斗)。稍近益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荡倚冲冒(碰倚靠撞冒犯),驴不胜(禁不住)怒,蹄之。虎因喜,计之(盘算着这件事)曰:“技(本领)止(不过)此耳!”因跳踉(跳跃)大 (怒吼),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驴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靠近它,但始终不敢搏斗。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1)主要对象:
(2)情节:老虎惧驴→( )→老虎吃驴
老虎、驴子
(3)形象:老虎——( ) 驴子——( )
(4)寓意:
老虎: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取得胜利。
驴子:光有强大的外表是不行的,要练好本领,才不至于灭亡的下场。
老虎识驴
机智勇敢
外强中干
4.收获寓言中的智慧
有一个古老传说,是关于猎犬和兔子的。猎犬经常夸口,说自己跑得比任何猎物快。有一天,猎犬和主人一起去打猎,主人见不远处有一只野兔,为了考验猎犬,就命令它去追那野兔。经过半小时的追逐,猎犬无功而回,主人对它的表现十分不满。猎犬自辩说:“主人,你要理解,刚才我追那野兔,只是抱着玩耍的心情,而野兔却以逃命的心情逃跑,追它不到也不太奇怪吧。”
同学们,这则寓言给你哪些启示?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学生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每当人们将一件事没有做好后,总会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只是没有尽全力而已,其实,这只是一种借口罢了。既然知道这种结果,那么,当初他们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呢?就像寓言中的猎犬一样,他沾沾自喜,但是兔子却能跑赢他。是因为兔子能力强吗?不是。如果认真起来,猎犬怎么可能跑不过兔子呢?像猎犬这样没有尽力去做,却只在抱怨别人太好,无法超越,又怎么可能能够达成预期呢?
当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一定会有所收获。像猎犬那样从不会拼尽全力的人,又怎会取得他预想中的成功呢?
做事情要认真
学生二:这个古老的传说,让我明白了态度决定成败的道理。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才能把事情做好。对我们学生来说,即使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这并不能说明最后会输,若不奋起直追,不全力以赴,那必然是会输的。我们的父母大多是普通人,在物质上没有给予我们太多的支持,但只要我们用心学习,才会在未来有一番作为,改变自己的命运。
态度决定成败

学生三:这则故事讲述了猎犬追捕兔子失败的内容,告诫了我们做人不能像猎犬一样骄傲自大,夸大其词,而是要谦虚做事,谦逊做人,先做再说,多做少说;同时,也告诉我们在遇到特殊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据局势而懂得变通,为自己找台阶;做事要认真,不要闹着玩;不要对任何事物抱有必胜的幻想。
谦虚做事,谦逊做人
有一个古老传说,是关于猎犬和兔子的。猎犬经常夸口,说自己跑得比任何猎物快。有一天,猎犬和主人一起去打猎,主人见不远处有一只野兔,为了要考验猎犬,就命令它去追那野兔。经过半小时的追逐,猎犬无功而回,主人对它的表现十分不满。猎犬自辩说:“主人,你要了解,刚才我追那野兔,只是抱着玩耍的心情,而野兔却以逃命的心情逃跑,追它不到,也不太奇怪吧。”
猎犬捉不到野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是关键。
“经常夸口”“抱着玩耍的心情”,可见其态度上出现问题。
学生二:这个古老的传说,让我明白了态度决定成败的道理。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才能把事情做好。对我们学生来说,即使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这并不能说明最后会输,若不奋起直追,不全力以赴,那必然是会输的。我们的父母大多是普通人,在物质上没有给予我们太多的支持,但只要我们用心学习,才会在未来有一番作为,改变自己的命运。
态度决定成败
三、学写寓言类材料作文
小兴看到了下面这则寓言,对他启发很大,想写一段文字,但不知从哪里下笔,你能帮助他吗?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高一点呢?”麻雀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鹌鹑姐姐,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蛤蟆。”
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这篇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
自满与谦虚
云雀问麻雀为什么不飞高一点,麻雀却让云雀看看比它飞得矮的公鸡;云雀去问公鸡这个问题,公鸡却让云雀看看比它飞得矮的鹌鹑;云雀去问鹌鹑同样的问题,鹌鹑却让去看看飞得更矮的蛤蟆。麻雀、公鸡、鹌鹑只会与弱于自己的人比较,十分自满,而当云雀问雄鹰为什么飞得那么高时,雄鹰却十分谦虚,与蓝天作比较。我们应该学习雄鹰,要谦虚,要以比自己更强的人为目标,不能像麻雀、公鸡、鹌鹑一样自满,满足于现状,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麻雀、公鸡、鹌鹑自满;
雄鹰谦虚。
眼界决定人生
眼界不同,人生也不同。
寓言中,云雀依次询问了麻雀、公鸡、鹌鹑,它们都毫不谦虚地认为自己飞得足够高。它们一致与不如自己的动物比较,就像社会上那些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的人,他们不思进取,人生止步不前。
而雄鹰不同,它心系蓝天,渴望飞得更高。就像社会上那些心怀大志、目光长远的人,他们不安于现状,努力拼搏,迎接更好的人生。
眼界决定人生。拥有远大志向,放长眼光,会让人生更有色彩。
眼界决定人生
高度决定眼界
麻雀、公鸡、鹌鹑在草尖上俯首,所以只能见识地面的风景。雄鹰在云间仰望,所以终将欣赏蓝天的宽广。
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想要拥有更宽阔的眼界,需要往高处飞,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等到达高处,也不要就此满足,继续努力,要相信天外有天的道理。
牛顿曾说,他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高度决定眼界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高一点呢?”麻雀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鹌鹑姐姐,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蛤蟆。”
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分析:
为什么麻雀、公鸡、鹌鹑很自满,而雄鹰却很谦虚?
眼界决定人生
眼界不同,人生也不同。
寓言中,云雀依次询问了麻雀、公鸡、鹌鹑,它们都毫不谦虚地认为自己飞得足够高。它们一致与不如自己的动物比较,就像社会上那些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的人,他们不思进取,人生止步不前。
而雄鹰不同,它心系蓝天,渴望飞得更高。就像社会上那些心怀大志、目光长远的人,他们不安于现状,努力拼搏,迎接更好的人生。
眼界决定人生。拥有远大志向,放长眼光,会让人生更有色彩。
眼界决定人生
1.审读材料,明确主次对象。
寓言类材料作文:
2.梳理情节,分辨因果关系。
3.立足整体,把握核心意旨。
4.拟写标题,联系现实阐述。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