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奔月记
安 然
当我仰望月亮,我所望见的并不仅仅是天空中的一个发光体。——博尔赫斯
任务一:
如果要给这篇文章配一幅插图,你准备选取哪些的画面?怎样构图?(画面上应该是具体的景物或人物)
有没有直接写明月出山的画面?
第12段
“哗啦”一下,一轮超级大圆月跳上了山棱,其形之大,其光之亮,平素难见。迅即,暗昧的夜晚亮如白昼,满世界铺洒开月光:山棱上是月光,山谷里是月光,眉眼发梢是月光,心头身上是月光。岩崖草木是月光,那“哗哗”作响的溪水上,跳跃的也是月光。
文本中有类似的一个词语吗?
雪亮动人
在喧嚣的尘世中,作者把目光投向了亘古不变的月亮。“满世界铺洒开月光”,作者说这是我平生没有过的“看见”。这里的“看见”指什么?
为何说“这是我平生没有过的”?
我对这样的景象有何反应?(用文中的词回答)
这是我平生没有过的“看见”。原来,如同阳光,月光也是可以刹那之间光耀一方天地。她竟然可以,把一座座青山点亮成一座座白色的山。而我,周身同样被月光染白。这一幕,把我深深震慑,我像个傻子,竟不知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一动不动,杵在雪亮动人的月光里,影子在身后拉得老长,有三五米长,而泪水,也在月光的召唤之下汩汩而出……
任务二:
那有没有对应第二段第三段内容来设计插画的呢?
当时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可以表现月光的静谧。
在这样一个万物静默的时刻,作者说她“听得见内心的说话”,你能说说她听见了哪些“内心的声音”呢?
无法相信,自己竟是独个拥有了一轮深山的月亮。
月亮时而躲入云层,时而又破开云层,把清辉展示于独步深山的我。万物安详,我也安详。
突然,我看见了自己长长的身影。一时,薄薄的伤感细细袭来:红尘经年,偶尔也见新月如弦,偶尔也见满月堂皇,但是无一例外的,在满城灯光的污染下,我很久不曾见过自身的月影。记忆里月光照拂我是在童年。那久违的小小的影子,今夜再见已经变得很长。没有月光的忠诚做伴,一个女子的长大,总显得有些突兀奇崛,像一颗来历不明的种子,自作主张就生根发芽开花结了果。
迷恋月光的人清安洒然,自有一种好情怀,但在人海中,她其实是孤独的。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在世人络绎不绝扑向大自然的行旅之中,很少听到有人详尽描述月亮唤起的冲动和感受。人们津津乐道最多的是,云海、日出、山花,以及绝壁秋色;有些人,会说起落日,甚或是一只松鼠、一只苍鹰;还有难得的一人,详尽描述了邂逅林中万丈霞光的微妙感受;另有一人,则讲了山溪侧畔的一团团萤火虫……
但是,没有一个人,对我提说过城外的月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是,世人大多在追求那些绚烂的热闹的景象,随波逐流,或是附庸风雅,却忽略了去追奔天宇中最真实的月光。
月亮爬得很高了。明亮的月光铺满山谷。晚来风急,踩着山溪流泉的节拍,告别这世外说不出的美丽与安详,我踏月归去……
这幅画面上月亮给我们的感受:
美丽安详
远离尘嚣,才能听得见内心的声音,才能明白自己心灵的故乡在哪里。
任务三:
我们构画了夏季那一轮雪亮动人的圆月,也构画了秋季那一轮美丽安详的月亮,那对于春季的这一次奔月,你准备紧扣哪些内容来构画呢?
我是专注谦卑的,那此时此刻月亮的品性呢?
谦逊内敛
我端然,迎对东方,目光专注,一心一意守候明月升起。世人习惯了去拥抱日出东方的磅礴热烈,而疏忽了“月出东方”的巨大静谧和吉祥。对比之下,比之日光的激情昂扬,月光的谦逊内敛同样令人心中布满圣洁之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如果安然在这个春夜里读到了下面的诗句,你认为哪一句最能让安然“心生戚戚”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
空山无人,月色清华,明月与共,静谧安宁,与世无争,便是拥有了明月之心。
任务四:
文中奔月的除了安然,还有没有别的人了?
我第一次离开,他有着当代人类共有的骄傲和自大。
第二次离开,知道自己永不再回,他不再沉默,而是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承认了人类的渺小,要把月球上那个充满个性又有几分狂妄的脚印抹掉。据说,他因窥见了比人世秩序更强大的宇宙运行法则,才选择了后半生当个乡村牧师,在地球上隐居缄口。
这个男人2012年谢世而去,我想,世人都听懂了他最后的悲欣交集欲说还休吧。
悲欣交集欲说还休指什么?
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而自豪,也为人类的骄傲自大而悲哀;想要告诫世人,在自然面前要时刻保持谦卑之心,不要总想去征服自然,比人世秩序更强大的是宇宙运行法则。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