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孤独而丰富的灵魂
——唐诗人之柳宗元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万物没有悲喜,耳听之则为声,目遇之则为色, 其实孤独的是人心。
一.孤独之人
大约1500年后的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其母为源自姜姓,始祖为东汉经学家卢植的著名大族范阳(今河北涿州)的卢氏。
柳宗元本来是山西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的望族,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他有两个妹妹,他们从小在长安度过,与母亲卢氏一起住在京西庄园,并接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不仅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能诗善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积极用世刚直不阿,而母亲卢氏则信仰佛教,为柳宗元形成“统合儒佛”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据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但不久之后由于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只能在家守丧。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少年时很是过了一段苦日子,所以柳宗元后来对那些只顾搜刮百姓而不管百姓疾苦的贪官酷吏是很痛恨的。
21岁的柳宗元高中进士后(和刘禹锡是同科,两人日后也成了好友),可谓少年得志,但由于柳宗元的脾气并不是那种只顾自己前程的钻营之辈,而是总想着干点大事情,消除唐朝当时的一些积弊。于是他就和当时的王叔文、王伾进行了“永贞革新”,和他一起做如此主张的还有好友刘禹锡。当时称为“二王刘柳”。
可惜,正当王叔文等人准备革除唐代历代积弊,夺取宦官和藩镇的实权之际,支持改革的唐顺宗因病不得不让位于太子李纯(就是后来的唐宪宗),新帝当然不愿再用老臣,于是王叔文集团的成员全部被贬为地方没有实权的地方司马,即后来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属湖南),就是《捕蛇者说》里的那个产蛇的永州。
柳宗元在永州一待就是十年,柳宗元没有弟兄,加上妻子早逝,无儿无女,于是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幽闭在永州,“司马”这个官职也是无实权的闲职。
于是大部分时候,柳宗元基本是在孤独中度日的,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写下《永州八记》等诗文。(他的文集《柳河东全集》里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二.孤独之诗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从夜到拂晓的景象。
渔翁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清新、自然、秀丽、悦目、清逸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司空图《诗品》
于不着痕迹中,描绘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唤起人们想象的空间,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色彩由黯而明,给人以一种动态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
——(《冷斋诗话》)
三.孤独之情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两句是否删节为妙?
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从内容上看,渔船已经进入了河流的中流,渔翁回首沉默,只见到山巅上浮动着片片白云,就好像是无心无虑的在前后追逐。
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来说,这首诗的后两句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同样的,也是为了表达出作者与陶渊明一样,在革新失败、官场失意之后,遭受了打击,寻求超脱的心境和对自由人生的这种渴求。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四.孤独之苦
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
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
与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也再来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试着用诗意的文字,描绘一下诗歌的画面。
茫茫大雪中,没有了鸟儿的踪影,路上的人人际也被雪所覆盖,看不到原来的模样。江面上唯有一叶小舟,一个披蓑戴笠的老渔翁,冒着漫天的大雪,独自在江心垂钓。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渔翁寄托着自己清高而又孤傲的情感,抒发着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千万孤独,是谪居永州、理想落空、备受压迫的柳宗元心中的痛;原来的一腔热血、意气风法,取而代之成了永州司马的孤独与憔悴。
何处无渔翁?
“乃刺船(撑船)而去,延缘(缓慢移行)苇间。”——《庄子·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衣带);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楚辞·渔父》
“一壶酒,一竿纶(1ún,钓鱼线),世上如侬有几人。”——李煜《渔父》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代诗人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坚守恕己,秉持奉壹,矢志不渝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他满腹才情却无人赏识,赏识之人也再无宏图大展之时,这时的小石潭,分明就是活脱脱的自己。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愫便荡漾在了柳宗元的心间。永州的山水对话着柳宗元的灵魂,他便在这山水之间,借着诗韵寻找自己灵魂的去处。
恕己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恕是宽容原谅的意思,那恕己其实就是原谅自己,原谅自己的失败,不能因为昨日的一时之错,而改变今日自己永远的初衷和信仰;至于奉壹,大家把壹作为道源,奉壹其实指的是专心奉行道的最高品德。
那一袭孤独的身影
凭江独钓着的是中唐的风雪
凭江独钓着的是无比通透而清澈的思想
孤独而丰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