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22: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菏泽·八年级期中)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
①停止“以钢为纲”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④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3.(2021·山东枣庄·八年级期中)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4.(2021·山东·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八年级期中)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
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5.(2021·山东枣庄·八年级期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首先在思想理论界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的一个真理是( )
A.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要遵循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6.(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7.(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8.(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石油产品的全部实现自给 D.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9.(2021·山东德州·八年级期中)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0.(2021·山东德州·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11.(2021·山东菏泽·八年级期中)下列表述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C.走向成熟 D.伟大转折
12.(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纲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文化建设为纲 D.以思想建设为纲
13.(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4.(2021·山东·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八年级期中)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5.(2021·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华国锋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6.(2021·山东德州·八年级期中)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7.(2021·山东济宁·八年级期中)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2021·山东枣庄·八年级期中)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策,离不开为其奠定思想基础的
A.中共八大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南方谈话 D.两个“凡是”方针
19.(2021·山东滨州·八年级期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B.打破“两个凡是”方针的束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解放了人民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D.解放人民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
20.(2021·山东滨州·八年级期中)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全文转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时任中央某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A.“文革”阶级斗争依旧存在
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人人心
C.“左”倾思想亟待消除
D.媒体舆论对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见不一
21.(2021·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二、综合题
22.(2021·山东烟台·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主题 事件 关系
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 按照周扬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的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目标编制而成的表格
序号 入选大事 时间 入选理由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
93 抗美援朝 1950—1953年 捍卫朝鲜独立,维护中国安全
9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打破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1971年 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9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97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1999年 洗雪了百年国耻
9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中国改革开放新纪元
99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2003年 实现载人飞天梦
100 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2008年 百年奥运梦终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反对内外压迫者”的途径,并说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
(2)请据材料二填写以下相关事件,并说明该事件与主题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概括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邓小平认为“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此,从邓小平的这段话可以看出,邓小平是在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指引下开展的,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这里“拨乱”主要是指②④,故C项正确;①停止“以钢为纲”是大跃进之后的政策,排除AD项;③停止“共产风”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政策,排除B项。故选C。
3.D
【解析】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符合题意;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社会矛盾,A排除;中共十二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排除;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排除。故选择D。
4.D
【解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与1956年中共八大这两次会议都是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都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分析,因此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ABC排除。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没有得到长期的贯彻执行,之后的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没有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D正确。选择答案D。
5.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依然在国内占有主要地位,导致了经济上出现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党中央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代表的是文革时期两个凡是的观点;C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路;D项指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建国后我国在思想领域的变化。1978年发生我国关于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正确;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确立的,排除B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没有提高中国的威望,排除C项;结束了文革是在1976年, 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文革结束后,党内仍然支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它不利于新时期的经济和法制建设,1978年在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D。
8.B
【解析】
依据“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B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A排除;在1956—1966的十年建设时期大庆等油田建设起来,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C排除;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排除。故选B。
9.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人民日报》的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故A正确;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故B错误;1984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故C错误;经济特区建立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10.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排除A;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排除D;故选C。
11.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D符合题意;A是中共一大的意义;B和C都是遵义会议的意义。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66年毛泽东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1976年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故B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纲,故A不合题意;以文化建设为纲、以思想建设为纲与题干无关,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B
【解析】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伟大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富强。故此题选择答案B。
14.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评价改革开放成就,意思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是因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没有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排除C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分析可知,材料中的他是指邓小平。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与改革开放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慢慢走上富强之路,D符合题意;“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与新中国成立相关,A排除;“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反映的是文革,B排除;“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C排除。故选择D。
17.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的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 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①②④正确;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 路线的拨乱反正,③不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18.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排除;C项发生在1992年,排除;D项发生在1977年2月,“两个凡是”方针依然体现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并不能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排除。故选B。
19.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C
【解析】
分析题文的“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是时任中央某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的话,说明当时“左”倾思想亟待消除。故C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涉及阶级斗争,故A不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人人心是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之后,故B不符合题意;媒体舆论对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见不一对题文材料的理解不全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帮助了干部和群众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及其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禁锢,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以阶级斗争为纲;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没说的都是文革的错误。所以答案选C。
22.(1)途径:不屈不挠的斗争。含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
主题 事件 关系
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秋收起义 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可得出“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反对内外压迫者”的途径是不屈不挠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含义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的事件是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成为开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转折。
(3)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这些事件表明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日益融入国际社会。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