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22: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武城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斗地主”现在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改革开放
D.文化大革命
2.(2021·山东菏泽·八年级期中)“它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为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了障碍。”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3.(2021·山东枣庄·八年级期中)下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4.(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21世纪的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发布。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A.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B.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5.(2021·山东菏泽·八年级期中)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6.(2021·山东聊城·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2021·山东滨州·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96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8.(2021·山东滨州·八年级期中)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9.(2021·山东·聊城东昌中学八年级期中)“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10.(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11.(2021·山东淄博·八年级期中)1950年6月,刘少奇指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据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2.(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学者金冲及认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奥秘在于中共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C.作战指挥的正确性 D.政策宣传的合法性
13.(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解放初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1·山东·聊城东昌中学八年级期中)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A.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15.(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下图是1951年1月6日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领取此证是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6.(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7.(2021·山东滨州·八年级期中)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从泥土中站起来!》。它体现的主题内涵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综合题
18.(2021·山东·聊城东昌中学八年级期中)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实现有什么影响?
19.(2021·山东济宁·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换新颜】
材料一: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细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一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这种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3)根据上述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法律做保障】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政权得巩固】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成功的群众运动和重大决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中国曙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哪一历史事件使“天安门广场变成红灯的海洋”?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
材料二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请你列举一位“英雄模范和功臣”代表的名字。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三 下图
(3)上图形象地反映了建国初期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爬起来了”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4)指出与材料二、三有关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获得了土地,故选项B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都发生在土地改革之后,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3.AC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故选项ACD正确。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是错误的,故B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CD。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4.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排除;C项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故选A。
5.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据此可知,农民甲所说的“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与土地改革相吻合,A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所以农民不需要向地主交租,排除B项;“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情景,排除C项;“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情景,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
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反映了1950年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结合所学可知,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C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生产运动,A排除;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排除;人民公社化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
7.A
【解析】
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96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结合课本所学,这是土地改革之前,中国农村当时的现状,为解决种情况,党和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故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正确;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
8.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点。分析选项:“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这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情景。’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说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9.C
【解析】
“三农”指的是农村、农民和农业。和平解放西藏和重视“三农”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故B不符合题意;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行士地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三农”,故C符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三农”,紧扣“三农”进行分析,认识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0.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本质上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属于政治方面,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土改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不是工业化建设,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说明土改对于新政权的巩固,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本质问题,土改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粮食产量的变化显然是生产力的效果。
11.A
【解析】
据题干“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故A符合题意;B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CD是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错误,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B
【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奥秘在于中共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保证,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D
【解析】
据材料“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可知,这表明土地改革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4.A
【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房屋,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图片反映的是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A符合题意;BCD项不能直接从图片中得出结论,排除。故选择A。
15.A
【解析】
根据“1951年1月6日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A符合题意;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与“土地房产所有证”方面的内容不符,CD排除。故选择A。
16.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农民得到了土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BC两项都没有涉及分地内容;D项的时间是1978年,与题干“1952年”时间不符。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A
【解析】
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泥土中站起来!”,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于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彻底翻身获得解放,A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宣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B排除;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C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排除。故选A。
18.(1)开国大典;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根据图一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機,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中封建主义和宫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根据图二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3)根据图三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1950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3)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
(1)根据材料“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细户杨白劳”,结合所学可知,地主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产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围绕农民分到生产资料、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角度来回答。根据材料“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可见,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根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因此,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的措施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等。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胜利完成,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根本和基础,为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铺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超过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建设规模,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道路,显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的力量。也向世界证明我们国家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国力;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等。
20.(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答出1条即可。)
(2)意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答出1条即可。) 代表:黄继光。(或邱少云。其他抗美援朝英雄和功臣亦可。)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保卫了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要求从精神内涵、行为表现、作用影响三个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3)土地改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答出1条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并结合所学,这一历史事件是指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谈谈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据“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知抗美援朝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据“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可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据“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可知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列举志愿军英雄人物的代表: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被活活烧死的邱少云等。谈谈对“最可爱的人”的理解:精神内涵方面,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行为表现方面,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作用影响方面,保卫了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依据材料三图片标题“农民从土地上爬起来了”以及农民踢走恶霸地主的情景可知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真正翻身得到解放。
(4)与材料二、三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为国内建设创造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解放,增强了广大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和拥护,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因此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