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中考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变革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广东省中考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变革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6 21:3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姓名 班级 组号 类型 复习 预习得分
编号 2021A24 时间 2021.12.24 主备 冯立艺 课时 1 使用教师
复习目标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加强
难点: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加强
导 学 案 内 容
【线索概述】【知识梳理】【主题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禅让制:_____、_____、____时期一种民主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 始于:___终于:___;标准:_____2.世袭制:禹的儿子_____继承父位,_______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_________”3.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周王根据_______关系远近和______大小,将______和______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3)诸侯义务:向周王_______贡物,并_______周王调兵。(4)作用:加强了周王朝对_____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____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主题二】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方面措 施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政治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_______,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造成个人独裁文化统一________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统一_______(___________半两钱),统一_______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征发人力筑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东到_______)抵御了匈奴南下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措施:方面措 施影 响政治实施“_________”,建立________制度削弱________的势力,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办太学儒家学说成为__________,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经济______官营、专卖,统一铸造________,平抑物价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关系__________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_____________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主题三】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必然性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北魏崛起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交融成为必然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目的________________,建立封建统治顺应___________趋势,巩固______主要内容政治上,确立_______,废除________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经济上,废除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_,鼓励___________,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________,按功授爵政治上:迁都________风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加强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封建化的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成功原因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化及富国强兵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了历史的发展与前进和整个中华民族进步的趋势;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启示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他们成为首领的主要条件是 (   )A.社会地位 B.部落势力 C.经济地位 D.德行与才能2.君主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禹 B.禹传启,家天下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3.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制度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国人利益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建立县制 B.奖励耕战 C.轻徭薄赋 D.废除旧贵族特权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刺史制度6.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郡守7.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8.《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 (   )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9.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10.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 (  )A.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提倡与汉族通婚二、非选择题11.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实行什么制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此制度在西周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如图所示(3)材料三图中A代表哪一职务 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ùzhì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汉书》(4)材料四反映了西汉时期对地方加强控制的哪一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 1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开拓进取。据此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材料二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引自《魏书》鲜卑姓拓跋拔拔步六孤贺兰独孤汉姓元长孙陆贺刘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1)材料一中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改革措施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 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什么措施 你认为这一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你认为商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你认为材料二、三中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教学后记: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