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概述基本线索:
以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为基础,英、法、美等国依据各自的国情,不断摸索前行,扩展和完善民主制度,最终形成了现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本单元三个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与完善的过程、特点及意义;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和标志;
美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特点与影响.要理解的重要观点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是民主政治的灵魂,没有先进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就不会有完善的民主政治。
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要变为民主实践,必须经历一个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西方以议会为主体的民主政治制度取代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它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第8课 课标要求
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他国的影响。知识结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确立标志:《权利法案》颁布,用法律形式认定了议会主权至上原则发展过程 内阁的形成与发展议会改革两党制的演变沃波尔时期
小皮特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演变;
工党的兴起。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问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其内容有哪些?确立了什么原则?有何意义?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思考:为什么说《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权利法案》(摘录)
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
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
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
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拥有言论
自由,议会应经常集会…… 从立法权、司法权、财权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
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增强了议会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地位,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即法律高于一切和议会主权高于王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英王在现代君主立宪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国王在今天的英国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位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然是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联合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和英联邦元首。英王在现代君主立宪制中的地位与作用作用:
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英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此外,作为英联邦首脑,英国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正式确立,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了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问题:何谓内阁?内阁: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 “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脱离王室,独立行事,成为专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构。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 “统而不治”的虚君。何谓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即议会中多数党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建。责任内阁制下,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是内阁,由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建,并对议会负责。①沃波尔时期
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会议,内阁会议实际上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沃波尔后因失去议会信任而辞职下台。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的先例。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确立的?②小皮特时期开创了解散议会先例;③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确立议会多数党组阁④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起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确立的?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2.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
(①从财产资格限制——普选;
②从男子到女子)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议会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中世纪;
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大宪章》把王权置于习惯法的约束下;
《牛津条例》协商治理国家;
1265年议会开端;
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832年、1867年、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问题:19世纪,英国进行了哪几次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议会不断改革成为19世纪英国议会制的显著特征,也说明了英国的民主制度是缓慢、渐进地发展起来的。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① “光荣革命”后,土地贵族长期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②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③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
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问题:1867议会改革的内容有哪些?1867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但是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问题:1884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1884年改革的背景:
经济繁荣并实现了义务教育,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自由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取选票,主动进行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意义:
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没有实现充分的民主选举制,因为妇女被排斥在选民之外。成年女子的普选权,是经过艰苦的斗争才取得的。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得以实现
1969年凡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问题:妇女的选举权是怎样一步步取得的?请同学们思考:
英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工业革命存在着怎样的互动作用?这种互动作用说明了什么?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人口素质的提高,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经过议会改革,英国的政治体制日益完善。
上述的互动作用,说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根本动力。现代英国议会:
由国王、上院和下院构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然是立法机关的一部分。上院表面上仍保留尊严和荣誉,但权力有限,只拥有提出法案的创制权。下院是英国政治权力的真正的核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对政府的监督权等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2、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3、英国两党制的演变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 辉格党与托利党:(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1832年)
一般来说,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和国教僧侣的利益。辉格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商人、金融家的利益。问题:英国的两党制形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②自由党与保守党:(1832年——20世纪初)
自由党支持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守党在力保贵族利益的同时,也设法争取其他阶层的选票。从1868年起,自由党组阁执政了12年。此后,开始了保守党长达20年的统治,两党轮流执政。④两党制影响:首相与内阁大臣从国王任命到两党间的权力角逐,由多数党中选出。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③保守党与工党:(20世纪初—现在)
20世纪初,工党兴起,自由党逐渐分化。1918年以后,工党取代自由党成为正式的反对党。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丘吉尔艾德礼 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保守党的领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7月,因为二战而停顿了超过十年之后所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工党领秀艾德礼击败保守党的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Great Britain 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英国工党
Labour Party,Great Britain 工党标志——红玫瑰工党第一任首相——麦克唐纳现任工党领袖——布莱尔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君主上院下院内 阁选 民司 法 独 立任命(大贵族)选举组 成 议 会多数
组阁形式任命负责(权力中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象征 统而不治)总结
从横向来看,英国的民主政治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与演变;从纵向来看,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人民。英国实现了民主和法治,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下列政党演变正确的是
A.辉格党-自由党
B.保守党-托利党
C.自由党-保守党
D.托利党-工党1688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
A.王权来源
B.议会主权
C.两党制度
D.内阁责任制推动议会改革的经济原因是
A.责任内阁的建立
B.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人民大众的要求
D.工业革命的发展课件43张PPT。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概述基本线索:
以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为基础,英、法、美等国依据各自的国情,不断摸索前行,扩展和完善民主制度,最终形成了现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本单元三个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与完善的过程、特点及意义;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和标志;
美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特点与影响.要理解的重要观点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是民主政治的灵魂,没有先进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就不会有完善的民主政治。
民主思想和民主理念要变为民主实践,必须经历一个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西方以议会为主体的民主政治制度取代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它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第8课 课标要求
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他国的影响。知识结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确立标志:《权利法案》颁布,用法律形式认定了议会主权至上原则发展过程 内阁的形成与发展议会改革两党制的演变沃波尔时期
小皮特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演变;
工党的兴起。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问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其内容有哪些?确立了什么原则?有何意义?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思考:为什么说《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权利法案》(摘录)
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
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
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
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拥有言论
自由,议会应经常集会…… 从立法权、司法权、财权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
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增强了议会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地位,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即法律高于一切和议会主权高于王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英王在现代君主立宪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国王在今天的英国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位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然是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联合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和英联邦元首。英王在现代君主立宪制中的地位与作用作用:
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英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此外,作为英联邦首脑,英国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正式确立,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了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问题:何谓内阁?内阁: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 “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脱离王室,独立行事,成为专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构。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 “统而不治”的虚君。何谓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即议会中多数党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建。责任内阁制下,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是内阁,由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建,并对议会负责。①沃波尔时期
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会议,内阁会议实际上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沃波尔后因失去议会信任而辞职下台。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的先例。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确立的?②小皮特时期开创了解散议会先例;③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确立议会多数党组阁④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起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确立的?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2.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
(①从财产资格限制——普选;
②从男子到女子)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议会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中世纪;
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大宪章》把王权置于习惯法的约束下;
《牛津条例》协商治理国家;
1265年议会开端;
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832年、1867年、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问题:19世纪,英国进行了哪几次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议会不断改革成为19世纪英国议会制的显著特征,也说明了英国的民主制度是缓慢、渐进地发展起来的。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① “光荣革命”后,土地贵族长期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②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③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
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问题:1867议会改革的内容有哪些?1867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但是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问题:1884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1884年改革的背景:
经济繁荣并实现了义务教育,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自由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取选票,主动进行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意义:
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没有实现充分的民主选举制,因为妇女被排斥在选民之外。成年女子的普选权,是经过艰苦的斗争才取得的。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得以实现
1969年凡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问题:妇女的选举权是怎样一步步取得的?请同学们思考:
英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工业革命存在着怎样的互动作用?这种互动作用说明了什么?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人口素质的提高,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经过议会改革,英国的政治体制日益完善。
上述的互动作用,说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根本动力。议会大厦英议会会场现代英国议会:
由国王、上院和下院构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然是立法机关的一部分。上院表面上仍保留尊严和荣誉,但权力有限,只拥有提出法案的创制权。下院是英国政治权力的真正的核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对政府的监督权等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2、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3、英国两党制的演变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 辉格党与托利党:(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1832年)
一般来说,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和国教僧侣的利益。辉格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商人、金融家的利益。问题:英国的两党制形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②自由党与保守党:(1832年——20世纪初)
自由党支持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守党在力保贵族利益的同时,也设法争取其他阶层的选票。从1868年起,自由党组阁执政了12年。此后,开始了保守党长达20年的统治,两党轮流执政。④两党制影响:首相与内阁大臣从国王任命到两党间的权力角逐,由多数党中选出。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③保守党与工党:(20世纪初—现在)
20世纪初,工党兴起,自由党逐渐分化。1918年以后,工党取代自由党成为正式的反对党。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丘吉尔艾德礼 1940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保守党的领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7月,因为二战而停顿了超过十年之后所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工党领秀艾德礼击败保守党的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Great Britain 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英国工党
Labour Party,Great Britain 工党标志——红玫瑰工党第一任首相——麦克唐纳现任工党领袖——布莱尔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君主上院下院内 阁选 民司 法 独 立任命(大贵族)选举组 成 议 会多数
组阁形式任命负责(权力中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象征 统而不治)总结
从横向来看,英国的民主政治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与演变;从纵向来看,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人民。英国实现了民主和法治,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下列政党演变正确的是
A.辉格党-自由党
B.保守党-托利党
C.自由党-保守党
D.托利党-工党1688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
A.王权来源
B.议会主权
C.两党制度
D.内阁责任制推动议会改革的经济原因是
A.责任内阁的建立
B.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人民大众的要求
D.工业革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