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生字词。
3.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4.再次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感受诗人勇于奉献和一片赤诚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了解感知
1.了解诗人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_____,字_____,诗人、学者。生于湖北黄冈浠水。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_____,1946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8年8月,闻一多的遗著——《闻一多全集》出版,由朱自清主编。
2.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_____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_____,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 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_____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3.字音检测
躯体_____
脂膏_____
慰藉_____
4.字词解释
“蜡炬”,指_____
“一误再误”,指_____
“耕耘”,指_____
二、深入学习
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
2.诗人在诗歌中创作了哪些意象?
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