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和秦的强盛 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商鞅变法和秦的强盛 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2-25 10:02:38

文档简介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等,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Ⅰ学过《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在必修Ⅱ学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在必修Ⅲ学过《百家争鸣》,在上一节课,即第3课学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这些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的学习将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
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
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
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准备] 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预习、Powerpoint教学课件
[课型] 综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设问导入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
系逐渐与其不相适应,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或改革,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其中变法最彻底的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
学习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一、变法的背景
[备课思路]:本部分以教材有关商鞅的事迹为依托,主要采用谈话法、归纳法,通过设计问题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当中理解并掌握商鞅变法当时秦国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设问一:商鞅为什么要逃往秦国?
设问二;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
设问三: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
设问四:假如你是当时的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你会怎么做呢?
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同归纳商鞅变法秦国具体的历史背景:
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必然性)
2、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的精神。
二、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备课思路]: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采用设问的方式,首先由学生进行探究,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问题: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
变法领域
具体措施
作用
军事
实行军功爵制度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极大的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严肃军纪
实行什伍制度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了旧贵族的土地所有制,用法律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
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政治
实行县制,长官由国君任免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推行什伍连坐制
?强化法律意识,实行轻罪重罚
思想文化
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治。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备课思路]:在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其作用之后,根据学生课前的分组,即分别是支持商鞅变法和反对商鞅变法两组,让学生阐述其原因。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其历史影响,包括进步性与局限性。
问题:商鞅变法究竟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呢?假如历史可以重演的话,假如当时的秦孝公还在世的话,他会后悔支持了商鞅变法吗?你究竟是支持商鞅变法还是反对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历史影响:
进步性: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一方面,对秦国而言,它不但严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始皇建立统一大帝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而言,它废除了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它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百代犹得秦政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备课思路]:本部分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的,主要考虑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思考问题,教师主要起导向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侧面来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问题: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者商鞅的结局是如何呢?“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又说明了什么呢?通过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你有什么认识、或者是感想呢?
请同学们打开你们智慧的匣子,畅所欲言!
[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角度可能有变法(改革)者的遭遇、变法(改革)成功的关键等等,教师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同时,适当加以点评。
下面是一些认识供参考:
认识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认识二: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坐牢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认识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认识四: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信心。
······
[课堂小结]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我们不仅为商鞅为改革所做的努力所鼓舞,而且为商鞅的改革精神和为改革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我们只有不断的改变和调整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一起来读商鞅的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调整好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巩固练习] 课文第25页“解析与探究”题
[ 谢谢指导!]
附[板书设计]: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措施 变法的影响 认识

[备课后记] 本节课试图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从学生的个性认识出发,尝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历史课堂的多样性。当然,由于本节课内容多,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得不有所取舍,同时,在一些问题上可能深度不够;总之,作为尝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课件21张PPT。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一、明确目标选修一第四课1、大发展:①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②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2、大动荡:大国争霸,以求发展壮大。
3、大变革:各国改革变法(法家学说),以求富国强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时代特征背景
1.客观:战国初期,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主观: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来秦
3.思想:商鞅对保守派的批判,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观察地图中秦国所处地理位置,结合课本,分析变法前夕秦国的形势如何?变法前夕的秦国:发展落后、面临危机!
背景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出谋划策 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如果你是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 你会怎么做?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说服秦王,获得支持。出谋划策 假如你是商鞅,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 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3)建立什伍组织作用: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证兵源。1、军事方面2)严肃军纪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1)废井田,开阡陌2、经济方面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作用:
提高生产积极性;
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 3)统一度量衡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二)商鞅变法的内容重农抑商
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2)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作用: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分封制:
国君——诸侯——诸侯国内官吏(世袭)
县制:
国君——地方县吏(非终身)“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学以致用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存在很多不法分子。我们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吗?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焚烧诗书”排除了复古思想的干扰,利于宣传变法。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三、评价商鞅变法(课标:探讨商鞅变法历史作用)消极
影响积极
作用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
③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意义: 1. 商鞅变法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 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 4. 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三)商鞅变法的结局和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实现了社会转型: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改革。
2.是措施最为全面、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的改革。
“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行限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运动? (思路点拨:变法内容、变法影响、与其它变法的比较……)课后思考题《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等,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Ⅰ学过《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在必修Ⅱ学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在必修Ⅲ学过《百家争鸣》,在上一节课,即第3课学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这些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的学习将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
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
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
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准备] 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预习、Powerpoint教学课件
[课型] 综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设问导入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
系逐渐与其不相适应,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或改革,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其中变法最彻底的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
学习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一、变法的背景
[备课思路]:本部分以教材有关商鞅的事迹为依托,主要采用谈话法、归纳法,通过设计问题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当中理解并掌握商鞅变法当时秦国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设问一:商鞅为什么要逃往秦国?
设问二;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
设问三: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
设问四:假如你是当时的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你会怎么做呢?
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同归纳商鞅变法秦国具体的历史背景:
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必然性)
2、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
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的精神。
二、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备课思路]: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采用设问的方式,首先由学生进行探究,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问题: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
变法领域
具体措施
作用
军事
实行军功爵制度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极大的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严肃军纪
实行什伍制度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了旧贵族的土地所有制,用法律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
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政治
实行县制,长官由国君任免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推行什伍连坐制
?强化法律意识,实行轻罪重罚
思想文化
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治。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备课思路]:在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其作用之后,根据学生课前的分组,即分别是支持商鞅变法和反对商鞅变法两组,让学生阐述其原因。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其历史影响,包括进步性与局限性。
问题:商鞅变法究竟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呢?假如历史可以重演的话,假如当时的秦孝公还在世的话,他会后悔支持了商鞅变法吗?你究竟是支持商鞅变法还是反对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历史影响:
进步性: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一方面,对秦国而言,它不但严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始皇建立统一大帝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而言,它废除了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它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百代犹得秦政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备课思路]:本部分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的,主要考虑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思考问题,教师主要起导向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侧面来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问题: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者商鞅的结局是如何呢?“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又说明了什么呢?通过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你有什么认识、或者是感想呢?
请同学们打开你们智慧的匣子,畅所欲言!
[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角度可能有变法(改革)者的遭遇、变法(改革)成功的关键等等,教师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同时,适当加以点评。
下面是一些认识供参考:
认识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认识二: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坐牢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认识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认识四: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信心。
······
[课堂小结]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我们不仅为商鞅为改革所做的努力所鼓舞,而且为商鞅的改革精神和为改革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我们只有不断的改变和调整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一起来读商鞅的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调整好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巩固练习] 课文第25页“解析与探究”题
[ 谢谢指导!]
附[板书设计]: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措施 变法的影响 认识

[备课后记] 本节课试图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从学生的个性认识出发,尝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历史课堂的多样性。当然,由于本节课内容多,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得不有所取舍,同时,在一些问题上可能深度不够;总之,作为尝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课件21张PPT。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一、明确目标选修一第四课1、大发展:①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②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2、大动荡:大国争霸,以求发展壮大。
3、大变革:各国改革变法(法家学说),以求富国强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时代特征背景
1.客观:战国初期,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主观: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来秦
3.思想:商鞅对保守派的批判,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观察地图中秦国所处地理位置,结合课本,分析变法前夕秦国的形势如何?变法前夕的秦国:发展落后、面临危机!
背景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来秦出谋划策商 鞅 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如果你是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 你会怎么做?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说服秦王,获得支持。出谋划策 假如你是商鞅,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 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3)建立什伍组织作用: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证兵源。1、军事方面2)严肃军纪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1)废井田,开阡陌2、经济方面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作用:
提高生产积极性;
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 3)统一度量衡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二)商鞅变法的内容重农抑商
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2)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作用: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分封制:
国君——诸侯——诸侯国内官吏(世袭)
县制:
国君——地方县吏(非终身)“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学以致用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存在很多不法分子。我们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吗?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焚烧诗书”排除了复古思想的干扰,利于宣传变法。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三、评价商鞅变法(课标:探讨商鞅变法历史作用)消极
影响积极
作用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
③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意义: 1. 商鞅变法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 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 4. 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三)商鞅变法的结局和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实现了社会转型: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改革。
2.是措施最为全面、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的改革。
“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行限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运动? (思路点拨:变法内容、变法影响、与其它变法的比较……)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