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淑女典范薛宝钗》 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淑女典范薛宝钗》 课件(5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23: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红 楼 梦
薛宝钗人物分析
*
薛宝钗
《红楼梦》中最复杂难懂的人物之一,你眼中的薛宝钗是个怎样的形象?你喜欢她吗?
淡极始知花更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金陵十二钗之
*
1 、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含蓄玄远,返璞归真。最为清净的色彩彰显出压倒群芳的美艳。这句亦是宝钗的精神追求。淡极,即姿容洁雅,恬淡自然,更指性情端庄,行为淑静,贞洁无邪的品行。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
  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此诗以花写人,反映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它“有身份”。
一、解读薛宝钗的诗词作品:
*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
*
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
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
*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
*
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
*
小结:
白皙润泽,丰满漂亮,朴素典雅,秀美端庄。比黛玉更具一种妩媚风流。
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
*
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醾梦也香
蘅 芷 清 芬
三、宝钗的住所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不在意尤三姐之死
分送土仪
*
四、宝钗的言行
*
艳冠群芳 牡丹花 任是无情也动人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何谓“无情”?冷漠无情?压抑天性?淡泊内敛?
“艳冠群芳”如何理解?
貌、才、德。符合道统的淑女典范
五、解读薛宝钗的花语
牡丹花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沉静矜持,平和稳重、含蓄典雅,宽容忍让
孝顺、体贴、细心周到、乐于助人
聪敏,有深刻的洞察力
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工诗善画懂戏懂医、精于女红,擅长理家)
自觉遵循传统女德规范,淑女的典范
冷漠?自私?工于心计?善于逢迎?城府极深?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
小结:薛宝钗形象的特点
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聪慧纯真,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封建势力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
薛姨妈的女儿,家富貌美,举止娴雅。她恪守封建妇德,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被贾府认定与宝玉是“金玉良缘”。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骗娶薛宝钗为妻。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和薛宝钗——红楼群芳中异彩高标的两奇葩
“停机德”:东汉乐羊子妻因丈夫求学半途而废,便以割断织机上的绢为比喻,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晋代女诗人谢道韫(yùn)用‘‘柳絮因风起”来形容大雪纷飞的情景,博得众人的称赞,后遂用“咏絮才”比喻女子有才华。这里指林黛玉。 后两句隐喻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和薛宝钗为封建礼教殉葬的结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玉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情真意切释猜嫌
梳理探究:
一、“猜嫌”从何而来?
二、怎见得“情真意切”?
三、如何“释”?
一读课文,点“猜嫌”:
标题中的“猜嫌”,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一句话?
“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元妃省亲时,她因见元妃不喜“玉”字,就指点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元妃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过生日时,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还不怕忌讳,主动送自己的衣服收殓金钏 。宝钗扑蝶时无意间听到小红和坠儿的私房话,则借着“颦儿,你往哪藏!”而金蝉脱壳。 -----宝钗之“奸”
薛宝钗之十宗罪
第一宗罪:大肆行贿。皇商出身,贾府上下的欢心,宝钗大肆行贿,书中所见其行贿就有十多次。方式多样手法老练,有首饰(赠袭人戒指),有食品(替湘云请客,请贾府人吃螃蟹)、有药品(宝玉挨打后送药,送王夫人人参、送黛玉燕窝)、有衣服(金钏死后替王夫人给金钏装殓的衣服)、有笔墨用品(送惜春笔墨,赠土仪)、劳动贿赂(替袭人做活计)。
第二宗罪:笑里藏刀。宝钗对于黛玉表面上亲厚、嘘寒问暖,赢得了黛玉的信任,使得黛玉对这个情场劲敌毫无戒心。背地里却一步一步苦心经营,收买人心夺取宝二奶奶的宝座。对于宝玉和黛玉的感情以及黛玉的处境,如果她稍存人性对与婚事都应该拒绝。而她也有拒绝的权利,实际上她对薛姨妈及王夫人是有极强的影响力的,她的能言善变,薛姨妈言听计从的,她的一句话就可以使薛姨妈支开薛蟠远赴他乡,然而为了一己之利,她就泯灭天良,鸠占雀巢。
黛玉的死固然是她个性的悲剧,但背后的杀手却是宝钗,除了宝钗实际上黛玉并没有其他的竞争者,贾府其他人对宝玉和黛玉的婚事也不会有太多的阻挠。宝钗的笑里藏刀是及为高明的,王熙凤迫死尤二姐弄的人尽皆知,而宝钗夺取宝二奶奶的座位却是兵不血刃,残忍之极。
第三宗罪:栽赃嫁祸。宝钗听见小红和坠儿的谈话后,为了摆脱干系,使用金蝉脱壳的方法嫁祸给黛玉。
第四宗罪:徇私枉法。
第五宗罪:颠倒黑白。王夫人为金钏投井之死而愧疚之时,宝钗却把金钏投井说成是失足落水。
宝钗叹道: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
第六宗罪:表里不一。宝钗为了赢得贾府上下尤其是老太君的喜爱矫揉造作,极尽丑态。在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如“雪洞”以表现其朴素。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 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宝钗明明知后两首诗的来历的,可为了表现其大家闺秀的作风却故意装作清高,令人作呕。
第七宗罪:见风使舵。宝钗是为了选秀女进宫而来到京城依附于贾府的,起初为了避嫌,故意疏远与宝玉的距离,选秀失败进宫无望之后,立即转变了对宝玉的态度。
第八宗罪:阿谀奉承。王夫人逼死金钏后,尽然厚颜无耻的称赞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
为了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其生日宴会上故意依照贾母的口味点戏。
第九宗罪:冷血无情。<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柳湘莲出家后,薛姨妈大为叹息,而宝钗对哥哥的救命恩人的悲惨遭遇却丝毫不关心反而只惦念自家生意,她的冷静态度使得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这一点连老奸巨猾的薛姨妈和薛蟠都不如。可以称得上无情之极。
第十宗罪:卖兄求荣。《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宝玉挨打,众人怀疑是薛蟠,宝钗为怕此事影响她和宝玉的关系,回家后不但在她母亲面前告状,还对薛蟠大发牢骚。以致招到薛蟠的讽刺。“分明是为打了宝玉, 没的献勤儿,拿我来作幌子.难道宝玉是天王
此后为了防止薛蟠再惹事,而让薛蟠外出他乡找来横祸。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情真意切”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体贴入微,细研药方
同病相怜,推心置腹
赠送燕窝,答应再来
林黛玉 薛宝钗
心灰意冷——
“不中用” “死生有命”
感动——
素日误解对方
前日得教导宽容
今日明白知音
袒露心扉诉“心里的烦难”
寄人篱下的辛酸
伶仃孤女的凄凉
一无所有的难堪
希望日后多来往倾谈
说病问医
同情怜惜
提出建议——
“燕窝粥”
推心置腹——
“我也和你一样”
“也算同病相怜”
三读课文,探究:
文中何以见得猜嫌已“释”?
1、情态变化: 道----叹道------笑道------忙笑道
2、对宝钗的态度变化:厌烦-------诚邀
感激----自责----倾诉
3、宝钗对黛玉的玩笑:“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
四读课文,整体把握: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黛玉、宝钗有何性格特点?
符合人物的身份
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与特定的环境相吻合
(1)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
剖析:宝钗的关怀彻底地打动了黛玉的心,让她又感激又羞愧。黛玉的这些出自内心的话语不仅再现了黛玉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其寄人篱下的多虑与苦闷,而且也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宝钗谈话的语言艺术
剖析:宝钗的这番话语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关爱体贴之情溢于言外,将宝钗的细心、善解人意完全表现出来。
(2)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 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总结:老舍先生说“文学是语言”。《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塑造出一批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品,莫过于《红楼梦》;而《红楼梦》中最具争议的,又莫过于钗黛问题。
当代红学研究者代表性观点
钗黛“是两种不可调和的美”(蒋和森《林黛玉论》)
“注重现实生活的人们,你们去喜欢薛宝钗吧!倾向性灵生活的人们,你们去爱慕林黛玉吧!”(王昆仑《红楼梦》)
王蒙: “是社会的人,就会有薛宝钗精神;是人特别是女人,就会有林黛玉气质。”“钗黛合起来看,代表了人性最基本的‘吊诡’(悖论)”
总 结
俞平伯先生说:“书中钗黛每二并提,若两锋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
(一)、薛宝钗——伦理人格精神的表现
在薛宝钗这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她的独特的生存方式,正是儒家传统的伦理人格所要求的内容。
所体现的伦理人格精神,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传统的生存方式。
(二)、林黛玉——自主人格精神的追求
崇尚自然.要求个性得到发展,厌恶封建势力和一切虚伪的东西
古代士大夫文人热衷于个体内心自觉与自主人格精神的写照。
(三)、宝黛双壁——相映成辉
实质上宝黛象征着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及与之相适应的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
薛宝钗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冷静审视
林黛玉则流露出作者更多的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对人生理想的执着
宝钗
重理智
内心冷静
崇尚实际
沉稳内敛
——流于做作
黛玉
重感情
内心热烈
赞美性灵
自然率真
——失之任性
*
曹雪芹生前的知己脂砚斋指出,在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
你怎么看?
深度解读薛宝钗
*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曲子
*
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议!
——红学家 周汝昌
*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是最复杂的作品。
——冯其庸
*
◆《石头记》
◆《情僧录》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曲子
红楼梦引子
*
在宝玉眼里,纯幽默简直就是庸俗,宝钗第一出点了《西游记》,这叫古代奇幻故事,架空历史兼带幽默的,已经不够雅,下面立马又一出《山门》, 难道宝姐姐就喜欢搞笑不成?宝玉心里不藏话,他说了:“只好点这些戏。”他开始怀疑宝钗的欣赏水平了。宝钗该如何做答呢? 宝钗的生日,贾母出头让操办的,按照宝钗的潜规则 ,她首先得奉承老太太高兴,然后才可以自己高兴。点两出热闹搞笑的戏,明摆着就是为了讨老太太 开心,不料宝玉以为她自身喜欢这些戏,公然怀疑她的欣赏水平,她不能闭口不答,也不能说我就是为了讨好你奶奶,更不能说本姐姐就是喜欢这些幽默的,她咋办 呢?她不笨,她机变是有的,她得有理有据说明这戏好,她点得够个性。 呵呵,要在贾家生存的好,必须八面玲珑才可。宝钗生日,娱乐了老太太,让宝玉做了回粉丝,自己也开心幸福的很,非常之成功到位,这年纪才15岁的姑娘,了不得,这心机权变比刘备青梅煮酒毫不逊色啊。至于宝玉,实在因为看戏不多,或者看了不记,心思又太过天真,只能瞪大美目佩服宝姐姐了。
——摘自网评
另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