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23: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虛词,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掌握文本的内涵。
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3、体会魏征的爱国忠君思想。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旧唐书·魏徵传》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其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他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其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解题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是微言讽刺。“诽”是背地里议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
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
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
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取独
使……牢固
树根
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虽然
何况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
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天之极处,皇权。
克服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
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开头做得好的。

能够
难道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
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即使
介词,用。
苟且
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怀念,感激。
颠覆
警惕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
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
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
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果真;如果。
使……安宁
采纳
臣下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拔
第1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提出的?
文本探究
第2段: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 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 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 比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否竭诚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第 二 段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想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而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第三段: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除十思外, 还要:
弘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
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
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苦心。
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
“十思”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
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
“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
“十思”一段对写作的启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在殷忧必 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则 纵情以傲物
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
见可欲……
将有作……
念高危……
惧满盈……
乐盘游……
忧懈怠……
虑壅蔽……
惧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正)
(反)
取江山
守江山
结构图示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当堂检测
请你以唐太宗的口吻,给魏征写一段话,表达读了《谏太宗十思疏》之后的感受。要求:①内容合理;②用语得体;③不需要写称呼、落款等。
示例:
如今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我似乎也有些得意忘形。但看了你的劝谏书后,我深感自责,现在才明白,要想使国家免蹈前朝覆辙,就必须居安思危,竭诚待下,实现爱卿所说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治国境界,那样我也就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