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语段阅读专项练
阅读材料《祝福永远是美好的》,完成练习。
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①记得当年每一位姐姐结婚,我都很难过。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她们出嫁,可是,一旦她们披上了嫁衣,我便装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并祝福她们“ ”。(填一个成语)
②我奶奶早已年逾八十,明知道她不可能长生不老,可是,我在她每年生日里都祝福她老人家“ ”。(填一句对偶句)
③几位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咖啡屋,明知道做生意会有亏本的可能,但在开张那天我还是真诚地祝福他们:“祝你们生意兴隆!”
④我明白自己的话不是灵丹妙药,但每次去医院探病时总忘不了对病人说一句“ ”(填一句祈使句)
⑤我明白人生不会万事如意,但每年春节去拜年,我都把一声“万事如意”送给我的亲戚朋友们。
⑥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⑦当然,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我道一声“祝你健康”,别人未必就能健康;我道一声“祝你成功”,别人未必就能成功。毕竟,祝福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什么,但总可以令这世界变得更温馨吧?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给别人一份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生活是离不开祝福的。
⑧我祝福别人,别人也常常祝福我。每年的节日和生日,我都收到无数祝福,那些祝福来自一封封书信,来自一张张贺卡,来自一个个电话,来自一份份礼物。感谢朋友们的祝福给我的生活抹上一层缤纷的色彩。我想,假如没有祝福,多彩的节日就会变得( ),热闹的生日将变得( )。
⑨我愿把无尽的祝福献给我的朋友们和所有需要祝福的人,同时,我也需要你们的祝福!
⑩只要天在、地在、人在,祝福便永在!
1.在第⑧段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意和要求,在①②④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祝福语。
3.文中说“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将“未必”换成“并不”可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对第⑦段中“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的首句在上下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与其作用相同的还有第______段。
6.读了本文,当你在和朋友分别的时候,你会用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祝福和赠别你的朋友。
课外阅读。
失落了的山村
你失落了吗,那像露珠在绿叶上闪耀着的万山丛中的小山村?
一位老爷爷千里迢迢来寻找你,在这绵延不绝的群山中,在苍翠欲滴的旷野里。
他头顶着白云沿着新开的公路,迈着(稳健 稳重 稳步)的脚步,一定要走着来看你。
老爷爷已经记不清你的名字了。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
老爷爷不坐车子,也不要人带路,他要(亲自 独自 悄悄)去找你。他说:“看我是否忘记过去……”
前边,山麓的坝子里是新村,那里有着新式的农民住宅、新式的农业机械、崭新的汽车。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塘中建有彩色凉亭,上面写的“农民公园”四字,跃入了老爷爷的眼帘。
怎不见50年前的景象?小山村,你真的失落了吗?老爷爷不相信,他一定要找到你!
他终于发现石壁上的标语,刚用漆描过,显得那么鲜艳夺目。啊!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
不,老爷爷说,你还是失落了。从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已无影无踪,今天,你展现的新貌,正是老爷爷多年来一直盼望要见到的呀!
7.“麓”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画。
8.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很远很远的路程。( )
(2)绿的颜色快要流淌下来。( )
9.用“√”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10.找出和“他只依稀地记得,那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相照应的句子,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5自然段中的“他”“你”各指谁?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他”指( ),“你”指( )。
A.作者 B.读者 C.老爷爷 D.小山村
12.老爷爷第一次到山村是什么时候?那时他是一位什么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题目和文中都说小山村“失落了”,它失落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的形象
①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我乘坐的航班从奥兰多机场起飞,飞往亚特兰大。飞往亚特兰大的飞机乘坐的大多是些商人和政府官员。
②突然,飞机上下左右摇晃起来,并开始侧身剧烈下坠,飞行员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③我们遇到了一些麻烦 他说 飞机前轮失控了 仪表显示液力系统发生故障 所以我们只有返回奥兰多机场 飞机着陆时 可能会颠簸 请大家听从乘务人员的安排 哦!这不就是意味着我们将有可能随着飞机一起坠毁吗?
④就连刚才还镇定自若的乘客也都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在死亡面前,无论是平时处事不惊的官员,还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商人,都流露出了恐惧之色。就在这时,我听到一个妇人的声音。这个声音平静、温和,没有一丝紧张和惶恐。这个声音充满慈爱与柔情,与眼下恐怖的气氛格格不入,我忍不住循声望去。
⑤越过一张张或哭泣、或紧张的失态的脸,我终于看到了说话的人。一位母亲正在周围混乱的环境中与她的孩子慢条斯理地谈着话。这个女人大约30岁,长得很普通,她正凝视着自己的女儿。
⑥看着她们,我立即想到了另外一个小女孩,她在不久前的一次飞机失事的惨剧中奇迹般生还。人们猜想,这个女孩之所以能够侥幸生还,是因为她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裹护了她。但是,报纸后来报道,这个女孩由于妈妈的死而产生了自责和内疚的情绪。为了让她相信妈妈的死并不是她的过错,心理医生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希望,如果相似的惨剧再次发生,现在的这个小女孩不会有同样的心理问题。
⑦此刻,我已对这对母女的谈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把恐慌暂置脑后,凝神静听,并且神奇地在嘈杂声中听到了这位母亲轻柔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对女儿说:“妈妈非常爱你。你确信妈妈爱你胜过一切吗?”
⑧“能,妈妈。”小女孩说。
⑨“那么,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妈妈都是爱你的。你是一个好孩子。有时,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并不是你的过错,你还是个好孩子,妈妈的爱仍然和你在一起。”
⑩然后,这位母亲将座位上的安全带理好,身体前倾,用身子裹护着女儿,等着飞机的坠毁。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她不但为保护女儿做好准备,而且还为女儿的未来做长远考虑,只有母亲才具备这样的勇气,因为只有母亲的爱才会这样无微不至。
幸运的是飞机没有坠毁,而是有惊无险地安全着陆了。从此以后,当我想到勇气这个词时,我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
14.给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标点。
15.“她的女儿大概有4岁吧,认真地听着,也许意识到这是与妈妈的一次重要的谈话。母亲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女儿身上,周围的惊叫、哀号、啼哭、慌乱仿佛与她毫无关系。”这段话应该加在第( )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之间。
16.下列句子是什么描写?在括号里注明。
例:“能,妈妈。”小女孩说。(语言描写)
(1)哦!这不就是意味着我们将有可能随着飞机一起坠毁吗?( )
(2)这个女人大约30岁,长得很普通,她正凝视着自己的女儿。( )
(3)这位母亲将座位上的安全带理好,身体前倾,用身子裹护着女儿,等着飞机坠毁。( )
17.文中第④自然段采用什么写作方法,作者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当我想到勇气这个抽象词时,我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这里“勇气”的形象是指:在危急时刻母亲( )准备( )保护女儿,而且为女儿的未来做深远考虑的母亲形象。
20.把题目补充完整:( )的形象
现代文阅读。
继父
张亚凌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蹭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工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胎,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您?
爸,您胃疼得整晩整晩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我们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有删改)
2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
(1)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最幸福的一晚》,回答问题
①那一晚犹在眼前。那一年我12岁,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在天府之国的大地上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在除夕前回到老家。
②赶到自贡时,最后一班长途车还是离开了,爸爸只好领着我们来到一家旅社。服务员告诉我们,住一晚需要14块钱。我看见爸爸羞愧地摸着钱包,妈妈则犹豫不决地看着我和妹妹。我似乎领会到了什么,拿出我小小男子汉的勇气说:“妈,我们不住店。”
③就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我们全家蜷缩在车站的长亭下,期待着天亮。在打听了周围的情况后, :“还有卖馄饨的小贩在营业,反正我们已省了一笔钱,索性去吃一顿暖暖身子。”我和妹妹当然是拍手叫好,爸爸则舔舔嘴唇,把几张票子数给妈妈后坚守原地。他太节俭了,从来如此。
④两毛钱一碗的馄饨我们共吃了七碗,辣得我们浑身淌汗,妈妈拌着指头对我们计算说:“我们才花了一块四,以后当家就要这样,既不要奢侈也不要对不起自己。”妹妹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她把妈妈的精明全部承袭了下来。
⑤过瘾回来的我们开始犯困。爸爸脱下他的军大衣,妈妈脱下她的外套,给我和妹妹做了一个最舒适的地铺。我和妹妹很快就睡着了,闭眼前,我看见爸爸妈妈哈出的白气在夜晚的灯光下急速升腾……
⑥我和妹妹都成家后,只要全家人聚拢,我们就会聊起那一晚。说着那晚的寒冷,感叹着那馄饨无与伦比的美味,我和妹妹都承认,那是我们在童年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新奇而又美妙。
⑦就在昨天,我们又谈起那晚时, :“那晚,是我一生中最冷的一晚。”我的爸爸则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无语。我突然想到,那一晚,他们都穿着单衣,他们都没有地铺睡,爸爸甚至没吃馄饨,他们就那样哆嗦在长亭的灯光下,守护者他们的两个小天使。他们将寒冷隐没在我们认为最幸福的回忆里。
⑧“妈,那晚你真的很冷吗?”“很冷,但也很幸福。” 。
25.下列句子中与第③段中“承袭”的“袭”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我军从背面突袭了敌人。
B.我们要将优良传统沿袭下来。
C.妈妈为我缝制了一袭棉衣。
26.结合短文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提示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B.妈妈兴奋地说
C.妈妈漏嘴说
27.第④段中,“若有所悟”一词的意思是 。用“ ”在本段中画出令妹妹若有所悟的句子。
28.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是对爸爸妈妈的_______和_____的描写,“我”从中领会到了________。(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回答)
29.短文几次对父亲进行描写,但都没有语言描写,从中我们可体会出( )
A.爸爸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B.爸爸不愿意和我们交流
C.爸爸虽不善言辞,但对我们的爱是默默地。
30.在第⑥段中,“我和妹妹都承认,那是我们在童年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是因为( )
A.那个寒冷的晚上,我们没有住旅馆而是睡在车站的长亭下。
B.那个寒冷的晚上,妹妹带着我们俩一共吃了 7 碗馄饨,辣得我们浑身淌汗。
C.那个寒冷的晚上,我们睡在父母用军大衣和外套铺的舒适的地铺上,还吃了热腾腾的馄饨,这样的经历新奇而又美妙。
31.“很冷,但也很幸福”。为什么如此寒冷的夜晚却让妈妈觉得很幸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你先来》,完成练习。
你先来
①火车站售票厅内,人头攒动,每一个售票窗口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②下午三点十分左右,一个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走进售票厅,望着一支支长长的队伍轻轻“呀”了一声。她环顾四周,排在一支队伍的最后面。她的头发凌乱,面容憔悴,满脸的焦急,眼里似乎还含着泪。
③长长的队伍缓慢地前移。妇人急不可耐,不停地跺脚,时不时探头往前观望。“咋这么慢?咋这么慢?要赶不上了。”她不禁喃喃自语。
④站在中年妇女前面的是一位年约六十的男人。男人不时回过头来,终于忍不住问道:“你要去哪里?”
⑤女人先是一愣,继而答道:“深圳。”也许她没有想到有人会在意她的存在。
⑥男人又问 有急事吗 赶不上就明天走好了
⑦ 明天 妇人有些急躁 明天不行
⑧ 为什么 发生什么事了 男人很耐心地问
⑨妇人开口想说,却忍不住哭起来。原来,两小时前她接到电话,说她在深圳打工的丈夫出了车祸,伤势非常严重,随时都有离世的可能。她想尽快赶到丈夫身边,可今天到深圳的最后一趟列车就要发车了,看样子她是赶不上了。
⑩妇人的哭诉打动了周围的乘客。突然,那男人走出队伍,轻轻地把她推到前面,说了声:“你先来。”
妇人有些拘谨地站在了男人的前面。
前面站着一个酷酷的小伙子,这时也走出队伍,左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你先来。”
再前面的女孩也让出位置,轻声说:“你先来。”
前面的人一个接一个纷纷让位,说的是同一句话:“你先来。”
就这样,女人很快来到售票窗口,此时,离开车只有十分钟了。她急急忙忙往外赶,走到门口,突然回过头,朝着整支队伍深深地鞠了个躬,说了声:“谢谢你们!”
“还有时间,别急,注意安全!”有人喊了声。
妇人没有回头,泪水却再次涌出。
32.在文中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
3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缓慢——( ) 零乱——( )
拘谨——( ) 憔悴——( )
34.认真读第①—③段,再作答。
(1)从“ ”和“ ”可以看出火车站售票厅的人很多。请你写出一个形容人很多的成语: 。
(2)作者从多方面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的“焦虑”。用“ ”画出一句最能体现她“焦虑”的动作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句最能体现她的“焦虑”且运用了神态描写的句子。
35.短文写到了中年妇女购票前后的两次落泪:第一次“妇女开口想说,却忍不住哭起来”,此时,她落的是___________的泪;第二次“妇女没有回头,泪水却再次涌出”,此时,她落的是___________。
36.读了短文,读着“你先来”这句简单但又温暖人心的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09年。盖茨街是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条小街。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
春天到了,靠近盖茨街的小学开学了。许多小姑娘都穿得漂漂亮亮地来上学,唯独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依然穿着冬天的旧衣裳,那大概是她仅有的一件衣裳。她的老师瞧着她,叹着气,心想:这孩子爱学习,有礼貌,挺可爱的,就是不爱换洗衣服。于是,放学时老师对她说:“你这件衣服该换洗一下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又旧又脏的衣服来上学。
“她妈妈不可能不爱她呀!会不会是有什么困难?”老师自语道。于是,老师到服装店给她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的连衣裙!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这份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的礼盒,飞快地跑回家去。第二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看见她穿上新裙子都惊呆了。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爸爸在饭桌上罕见地铺上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卫生了!”妈妈说:“可不是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饭后,妈妈立刻开始刷洗发黑的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院面貌一新。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粉刷房屋,投入到多年来第一次整治家园的劳动之中。
一天,教堂的牧师路过盖茨街,看到人们在没有自来水、没有路灯的艰苦条件下打扫卫生,建设家园,深受感动。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了便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牧师把这个奇迹①告诉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从1913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谁能想到,出现这个奇迹②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女孩送了一条蓝裙子呢?
37.如果以贯穿故事的线索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它应该是______________。
38.用“﹏﹏﹏”画出描写以前的盖茨街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39.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第三自然段中说“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想一想:看到小女孩家的变化,居民们意识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短文中的两个奇迹各指什么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2.请你概括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哨卡》,完成练习。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下悬崖。
③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是先把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要考察这一带所有的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④早上,将军还在山下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狂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恳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近三十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⑤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⑥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⑦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到这来的。”
⑧将军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你忘了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么带兵的!嗯?” 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 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
⑨“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⑩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43.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下来。
(1)因吃惊而发愣。( )
(2)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
44.文中第④段写将军即将出发前,写“好几个人”的话和上校的恳求是为了______,这是______(正面、侧面)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
45.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哨兵张了张嘴想说的是______,哨兵又合上嘴是因为__________。
47.文章最后写“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拥你入怀》,完成练习。
拥你入怀
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垮大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
她的女儿才八岁,念小学二年级,很聪明,读书也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与一大摞作业本。
她回了家,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家里穷,相片还是女儿周岁照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埋葬了他,还在她肩上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尽管她尽了最大的努力,母女俩的生活还是经常徘徊在吃不饱穿不暖的边缘。
如今,她要走了,女儿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把女儿留在这个世界孤苦无依,不如带她一起离开人世。
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寒风凛冽,像一把三棱尖刀,捅入喉咙,并在里面搅了搅。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腥的。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喜欢吃的小鸡炖蘑菇。女儿回来了,兴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
这天晚上,她早早上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的额头。她紧闭门窗,旋开了煤气阀。这种死法应该是最安静的吧!她默默想着,就听见女儿喊她,“妈妈,妈妈!”
“怎么了?”她问。
“妈妈,我今天考试了。语文、数学都是一百分。”女儿得意地说。
“真乖!”她差点哽咽出声。
□妈妈□你上次说我考了一百分□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期待而闪闪发亮□ 女儿撅起小嘴□妈妈□你不会耍赖吧□
“妈妈不耍赖。”她用枕巾一角塞入喉咙,身子痉挛。她已经没法控制泪水了。这种液体似乎能烫伤人,脸上火辣辣的。
“那你以后再也不准哭,好吗?”女儿声音迟疑了一下。
“妈妈不哭!”她急急忙忙地用枕巾拭泪。
女儿天真地对妈妈说:“如果你实在想哭,忍不住,那也得等我长到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
“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打开了窗子。
48.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9.将画“﹏﹏﹏”的句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0.“搂入怀里”在文中共出现_____次,从中我们可感受到这对母女间_____的感情,“搂入怀里”在文中起_____作用。
51.文章中的妈妈陷入绝境,先后做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是______,她为什么这样做呢?她当时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__,促使她改变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而且很优秀。
52.请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1.单调 冷清
2.百年好合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让我祝你早日康复!
3.不可以。因为“未必”与“并不”的意思不一样,“并不”代表一定不,答案确定,过于绝对;而“未必”代表可能会,可能不会,答案不确定,符合语境。
4.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顺心的事,及时给予别人祝福,会令人感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让他人增强信心,勇敢地战胜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
5. 承上启下 ⑥
6.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
1.
本题考查了填写词语的能力。短文第八自然段“我想,假如没有祝福。”那后面就是没有祝福将变成什么,填写的就是“多彩”和“热闹”的反义词。“多彩”的意思是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反义词是“单调”;“热闹”的意思是繁盛活跃,反义词是“冷清”。
2.
本题考查了课外积累的能力。
短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一位姐姐结婚的时候说的祝福语,而题目要求是填写一个成语,所以可以填写“百年好合”。“百年好合”的意思是夫妻永远和好。
短文第二自然写的是给奶奶祝寿,题目要求是填写一个对偶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这里我们要写一个给奶奶祝寿的对偶句,因此可以填写“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的意思是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
短文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到医院看望病人,题目要求是填写一句祈使句,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句末一般用感叹号,我们可以填写“让我祝你早日康复!”。
3.
本题考查了学生品析词句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句子“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将“未必”换成“并不”不可以,因为用“未必”表示不确定是否幸福,如果换成“并不”,表示一定不幸福,说法太绝对了,与实际不符。
4.
本题考查了对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从短文第1~5自然段可知,不同的场合中需要不同的祝福语。短文第7自然段中可知虽然简单的祝福语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在生活中却是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见祝福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顺心的事,及时给予别人祝福,会令人感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让他人增强信心,勇敢地战胜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
5.
本题考查了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第8自然段写的是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祝福,若没有祝福,节日和生日将会变成另个样子。短文第7自然段写的是祝福语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短文第9自然段写的“我”愿将祝福送给别人,同时也需要别人的祝福。所以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选文第6自然段承接了文章第5自然段的内容,同时引出了第7自然段的内容,可见第6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第⑧段的首句作用相同。
6.
本题考查了诗句积累能力。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全诗内容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由此可见这首诗中用来祝福和赠别朋友的诗句应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 林 11##十一
8. 千里迢迢 苍翠欲滴
9.稳健 亲自
10.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
11. C D
12.红军长征的时候。他是一位红军战士。
13.失落了落后、贫穷、愚昧、荒凉。
【解析】
7.
考查查字典。意思是生长在山脚的林木。部首是“林”,除去部首再查十一画。
8.
考查词语理解。
千里迢迢:迢迢:遥远,意思是形容路途遥远。
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分一样。
9.
考查近义词辨析。
稳健指稳而有力。稳重形容沉静庄重;沉着而有分寸。稳步一般指步子平稳地(多用于比喻)。这里形容脚步稳而有力用“稳健”,“稳步”本身就有脚步的意思,用这里不合适。
亲自指自己亲身。独自指就自己一个人。悄悄指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这里指老人自己亲身去找人,用亲自。
10.
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破旧的茅屋前有一口水塘与后文第六自然段新村的水塘相照应,即“村前有一口水塘,水塘很大,水很清,绿树环绕。”
11.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他头顶着白云沿着新开的公路,迈着稳健的脚步,一定要走着来看你。”可知“他”指的是老爷爷。根据“啊!小山村,原来你还在这里,你并没有失落啊!”可知“你”指的是小山村。
12.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第二自然段“他从塘里挑过水,倒进老百姓的水缸;他还记得,在村后石壁上,他们刻下红军长征的标语。”可知老爷爷第一次来的时候是红军长征的时候,可以推测老爷爷是一位红军战士。
13.
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从前的山村房屋都是破旧的,喝水要自己去挑,在村后石壁上,刻着红军长征的标语,现在的新村有着新式的农民住宅、新式的农业机械、崭新的汽车。结合最后一段老爷爷的话可知,这种“失落”用的是反语,指的是从以前的落后、贫穷、愚昧、荒凉进步到了现在的先进、现代、繁荣、富强。
14.“ , ” ,“ ,。 , , 。 ”
15. ⑤ ⑥
16.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17.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通过众乘客的惊慌失措,衬托出那位母亲的镇定自若的高大形象。
18.当飞机发生故障,有可能坠毁时,一位母亲仍能保持镇定,不但为保护女儿做好准备,而且还为女儿的未来做长远考虑。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这位母亲的勇气,并将这一勇气的形象铭记于心。
19. 不但 牺牲自己
20.勇气
【解析】
14.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通读句子,可知“我们遇到了一些麻烦”和“仪表显示液力系统发生故障 所以我们只有返回奥兰多机场 飞机着陆时 可能会颠簸 请大家听从乘务人员的安排”都是飞行员说的话,说话人在中间,故应为:“我们遇到了一些麻烦”,他说,“仪表显示液力系统发生故障,所以我们只有返回奥兰多机场。飞机着陆时,可能会颠簸,请大家听从乘务人员的安排。”
15.
本题考查了将语段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段话讲的是小女孩在倾听母亲的话。从第⑤段中“她正凝视着自己女儿”可知,下一段要讲的就是她女儿了。由此可知这一段应该放在⑤⑥段之间。
16.
本题考查了对描写手法的理解并体会其好处。
(1)从“哦!”“这不就是意味着”可知这是心理描写。
(2)从“大约30岁,长得很普通”可知是外貌描写;从“凝视”可知这是神态描写。
(3)从“理好、前倾、裹护着”可知这是动作描写。
17.
本题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从“乘客也都惊慌失措,面如土色、这个声音平静、温和,没有一丝紧张和惶恐”可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众乘客的惊慌失措更衬托出那位母亲的镇定自若的高大形象。据此作答即可。
18.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文章记叙了当一架飞机将要坠毁时,其他乘客都惊慌失措了,而一位母亲却很镇静。她首先安慰了女儿,然后用身子护住孩子,等待飞机的坠毁。幸运的是,飞机平安着陆了。赞扬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19.
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句中“勇气”的具体形象是一位平静、温和、慈爱、柔情的母亲,在危急时刻不但准备牺牲自己来保护女儿,而且为女儿的未来做长远考虑的无微不至的高大形象。据此作答即可。
20.
本题考查补充文章题目。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从此以后,当我想到勇气这个词时,我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可填:勇气。
21.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
22. “柔柔软软”写出了继父瞅着“我”时的喜欢、宠溺、满足和幸福的心理。 “抹眼泪”写出了母亲感动、感激和内疚的心理。
23.“继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继父”指称,有距离感,所以用“他”指称继父;以“爸”“您”指称,更能直接抒发对继父的深厚情感。
24.①从继父下班后就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摊,他会修理各种电器,常帮助别人,可以看出继父是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②从继父把糖让给“我”吃,把母亲夹给他的菜夹给“我们”,为了攒钱养活一家人,从不吸烟喝酒,一年四季穿旧衣服,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③从继父不仅能忍受邻里街坊的风言风语,还劝母亲不要计较,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容大量和好脾气的人。
【解析】
2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写作结构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和继父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所以开头和结尾“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的作用是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同时引出了下文对继父的怀念之情。同时在结尾写出了在我们的心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了对继父的怀念。
22.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句的内容和加点字进行辨析。
(1)本句话中“柔柔软软”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继父对我的宠溺,以及内心的一种满足和幸福之情。
(2)本句话中“抹眼泪”是一个动作,母亲说起工资的事情,内心的感激和愧疚之情。
2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理解。虽然文章是围绕“继父”来写,但是“继父”只是一种身份,如果全文只用“继父”来称呼,比较有距离感,写成“爸”或者“您”更能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喜爱。
24.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人物特点进行分析。
从“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可以得出继父是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
从“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了!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可以得出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
从“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工夫生气?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可以得出继父是一个宽容大量和好脾气的人。
25.B
26.B C A
27.似乎有点明白或好像有点理解,以后当家就要这样,既不要奢侈也不要对不起自己。
28. 动作 神态 爸爸妈妈钱不多但也不委屈我和妹妹
29.C
30.C
31.那一晚虽然寒冷,但是一家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被爱包围着,所以妈妈觉得很幸福。
【解析】
25.
考查了字的意思。承袭:承继;沿袭。袭,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A.袭:从背后袭击敌人。B.照样继续下去。 C.量词,指成套的衣服。
26.
考查了选择恰当语句填空,答题要结合短文的语境,第一处,妈妈发现一个卖馄饨的小贩在营业,可以吃一顿暖暖身子。所以应选“B.妈妈兴奋地说”。第二处,爸爸脱下他的军大衣,妈妈脱下她的外套,给我和妹妹做了一个最舒适的地铺。但“我”和妹妹却不知道,所以应选“C.妈妈漏嘴说”。第三处,跟爸爸和妈妈哆嗦在长亭的灯光下,守护者他们的两个小天使。他们将寒冷隐没在我们认为最幸福的回忆里。所以应选“A.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27.
考查了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答题。若有所悟:似乎有点明白或好像有点理解。
28.
考查了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我”从中领会到了,爸爸妈妈钱不多但也不委屈我和妹妹。
29.
考查了描写的作用,文章通过爸爸的动作,神态,可体会出,爸爸虽不善言辞,但对我们的爱是默默地。
30.
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可以根据关键句“说着那晚的寒冷,感叹着那馄饨无与伦比的美味,我和妹妹都承认,那是我们在童年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新奇而又美妙。”答题
31.
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表达了一家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被爱包围着,是最幸福的情景。
32.:“ ? 。”
“ ?” ,“ !”
“ ? ?” 。
33. 急促 整齐 大方 精神
34.(1)人头攒动 长长的队伍 人山人海
(2)妇人急不可耐,不停地跺脚,时不时探头往前观望。
她的头发凌乱,面容憔悴,满脸的焦急,眼里似乎还含着泪。
35. 焦虑、难受 感动、激动
36.“你先来”读起来很简短,却饱含着对陌生人的关心和理解。在社会上,只要我们时刻为别人着想,时刻给人行方便,一定能营造更好的社会风气,让每一个人都守秩序讲文明。
【解析】
32.
本题考查了填写标点的能力。
因为“男人又问”在引语前,所以它后面应该用冒号;说的话应用双引号引起来;“有急事吗”带有疑问语气,后面用问号。“赶不上就明天走好了”一句话说完了,应用句号。
“妇人有些急躁”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所有说的话要用引号;“明天”带有疑问语气,后面用问号;“明天不行”带有强烈语气,后面用感叹号。
“男人很耐心地问”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句号;所有说的话要用引号;“为什么、发生什么事了”两句都带有疑问语气,都加问号;其余,句子间的停顿,用逗号,一句话说完用句号。
即:男人又问:“有急事吗?赶不上就明天走好了。”
“明天?”妇人有些急躁,“明天不行!”
“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男人很耐心的问。
33.
本题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写反义词。“缓慢”的意思是:慢慢,它的反义词为“迅速”;“零乱”的意思是:混乱,它的反义词为“整齐”;“拘束”的意思是:不自然,它的反义词为“大方”;“憔悴”的意思是:面容黄瘦;瘦损。它的反义词为“精神”。
34.
本题考查了词句的理解和写词语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1)文中的句子“火车站售票厅内,人头攒动,每一个售票窗口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写出了火车站售票厅的人很多,分析句子可知,句中的“人头攒动、长长的队伍”具体写出了火车站售票厅的人很多。表示人多的词语有很多,结合自己的词语积累,写出即可,如人山人海、人来人往。
(2)从“妇人急不可耐,不停地跺脚,时不时探头往前观望”中的“跺、探、观望”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中年妇女很“焦虑”,这个句子便是最能体现体现了中年妇女“焦虑”的动作描写的句子。文中的句子“她的头发凌乱,面容憔悴,满脸的焦急,眼里似乎还含着泪”具体描写了中年妇女的神态,从她“头发凌乱,面容憔悴,满脸的焦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妇女的焦虑,可见这个句子是最能体现中年妇女“焦虑”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35.
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注意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第一次“妇女开口想说,可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是丈夫在外出了车祸,难受,又担心买不到车票去看丈夫而留下了伤心的泪;第二次“妇人没有回头,泪水却再次涌出”,是对众人的帮助,心怀感激而流泪。
36.
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你先来”,这是大家在让妇女买票时说的话,可以看出众人对有困难的人们的关心,体现了众人的爱心。我们只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的中心,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37.一条蓝裙子
38.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
这样描写与下文盖茨街的改变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变化之后的效果。
39.承上启下。
40.居民们看到小女孩家变得干净整洁,自然会感受到自家确实不太干净,虽然条件比较艰苦,卫生还是要讲的。
41. 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42.盖茨街以前环境脏乱,在靠近盖茨街的小学老师的引领下,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一家卫生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小女孩家影响了令居,令居纷纷效仿,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
【解析】
37.
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记事文章的线索贯穿整篇文章,它把文章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阅读全文可知,“一条蓝裙子”贯穿整篇文章。
38.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通读全文,可知“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是描写以前的盖茨街的句子。文章对盖茨街发生变化前后的描写是相互照应的,对盖茨街发生变化之前的描写是对下文的铺垫。
39.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文章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小姑娘的新裙子给盖茨街带来的变化。划线句子上承小女孩家的变化,下启整个盖茨街的变化,主要起过渡作用。
40.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文章,组织好语言,言之有理即可。如:居民们看到小女孩家变得干净整洁,自然会感受到自家确实不太干净,虽然条件比较艰苦,卫生还是要讲的。
4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可知,第一个奇迹指的是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个奇迹指的是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42.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通读全文,可知全文围绕“一条蓝裙子”为线索,讲述了,盖茨街以前环境脏乱,在靠近盖茨街的小学老师的引领下,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一家卫生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小女孩家影响了令居,令居纷纷效仿,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43. 惊愕 嗫嚅
44. 阻止将军前往哨卡 侧面 反衬哨卡的气候恶劣、路途艰险
45.将军带着团长及一行军人克服困难前往海拔最高的哨卡考察,他发现一位违反规定延长了执勤年限的哨兵正在执勤,将军生气地责问团长,后来才知道哨兵是团长的弟弟,将军十分感动。
46. 他是上校的亲人,是他的弟弟 上校瞄了他一眼,不想让他说出真相
47. 一群军人 一座群雕 这一群军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留给人们的震撼,他们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解析】
43.
本题考查了根据词语含义写出正确词语的掌握能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文中语境可直接找到答案。根据“因吃惊而发愣”意思,对应文中第 段“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里的“惊愕”词语;根据“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意思,对应文中第⑧段“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里的“嗫嚅”词语。
故“因吃惊而发愣”对应的词语:惊愕。
“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对应的词语是:嗫嚅。
44.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第④段,结合“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和“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恳求地说:‘太危险了……’”语句,可知“好几个人”的话和上校的恳求是为了阻止将军前往哨卡,其中侧面描写出了哨卡的气候恶劣、路途艰险。
45.
本题考查了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选择重要词语概括。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本文讲述了将军带着团长及一行军人克服困难前往海拔最高的哨卡考查,他发现一位违反规定延长了执勤年限的哨兵正在执勤,将军生气地责问团长,后来才知道哨兵是团长的弟弟,将军十分感动的故事。
46.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不难,文中有文字信息可供参考分析。解答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信息,反复阅读,体会文意。
解答本题时,需要联系上下文回答。根据第⑩段中的语句“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可知,这位违反规定延长了执勤年限的哨兵是团长的弟弟,因此当将军不明原因更生气时可推断出“哨兵张了张嘴”想说的是“他是上校的亲人,是他的弟弟”,但“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哨兵合上嘴是因为上校瞄了他一眼,不想让他说出真相。
47.
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理解。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等。
文中“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是一句比喻句,把一群军人比作一座群雕,表现了这一群军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留给人们的震撼,他们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48.“ , , !” , 。 ,“ , ?”
49.女儿天真地对妈妈说,如果妈妈实在想哭,忍不住,那也得等她长到能把妈妈搂入怀里时再哭。
50. 2 深厚 贯穿全文
51. 与女儿一起死 与其把女儿留在这个世界孤苦无依,不如带她一起离开人世。 不能和女儿一起死,要勇敢地活下去 女儿太懂事了,而且很优秀
52.身患绝症的单身母亲不堪重重压力,准备和女儿一起自杀。后来,女儿的天真烂漫、乖巧孝顺打动了她,所以母亲决心坚强地活下去。
【解析】
48.
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注意引号的标注,不能遗漏,还要根据语气,补充正确标点。因为“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表达了强烈的情感,所以这里运用“感叹号”,而“你不会耍赖吧”这里表示小女孩的疑问,所以结尾可以加入“问号”。
49.
考查直述句、转述句的变换。要注意掌握方法:①改人称;②变标点:“:”改为“,”;去掉双引号。本题在改写时要注意人称“你”改为“妈妈”。
50.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出现了两次“搂入怀里”,第一次是“这天晚上,她早早上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的额头。”第二次是“女儿天真地对妈妈说:‘如果你实在想哭,忍不住,那也得等我长到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第一次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第二次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两处内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对母女间“深厚”的感情。而文章围绕“搂入怀里”进行叙述,在文章中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51.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文章内容“如今,她要走了,女儿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把女儿留在这个世界孤苦无依,不如带她一起离开人世。”可知母亲害怕自己离开人世后女儿会受苦,所以想要与女儿一起死。而最终使她改变决定的,则是女儿的懂事和优秀,可以通过女儿的语言分析出。
52.
考查概括故事内容,可以运用要素串联法进行概括。注意主人公是一位单身母亲和她懂事可爱的女儿。而事情的起因则是单身母亲身患绝症,她担心自己离开人世后女儿会受苦,所以想要带女儿自杀,但是后来女儿的天真烂漫、乖巧孝顺打动了她,所以母亲放弃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