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的含义,掌握“而”“以”等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掌握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 、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又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他还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二、(一)题目解读
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题目:“呈上给太宗皇帝,劝谏皇帝有关十条值得深思情况的奏疏”
(二)文体常识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文心雕龙·章表》中表述“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再来看“疏”与“讽、谏、谤、讥、说”的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三、写作背景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唐太宗登基后,继续推行“均田法”,实减轻赋税、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唐朝在贞观年间发展到一个繁荣的时期,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此时唐太宗开始骄傲自满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节俭,而不断追求奢华的生活,兴建宫殿苑囿。为了规劝唐太宗,魏征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并且写下了这篇奏疏,希望太宗能以隋朝灭亡为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一年,魏征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预习检查】
一 、字音
⑴ 求木之长者 ⑵浚其泉源 ⑶ 塞源而欲流长也 ⑷载舟覆舟
⑸乐盘游 ⑹虑壅蔽 ⑺ 黜恶 ⑻ 谬赏
二 、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自然段】
一 解释加点字,疏通文意
臣闻求木( )之长( )者 必固( )其根本( )
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 )于明哲( )乎 人君当( )神器( )之重
居( )域中( )之大 将崇( )极天( )之峻( )
永保无疆( )之休( ) 德不处其厚( )
情( )不胜( )其欲 斯( )亦伐根以求木茂
二 探究文本
1.第一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
2.魏征所说的德义具体是指什么,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研读第二自然段】
一 解释加点字,疏通文意
凡百( )元首( ) 承天景( )命
莫不殷( )忧而道著( ) 有善始( )者实繁( )
能克( )终者盖( )寡( ) 夫在殷忧,必竭诚( )以待下(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
虽董( )之以严刑 振( )之以威怒
终苟( )免而不怀仁 所宜深慎( )
奔车( )朽索( ) 其( )可忽( )乎
二、探究文本
1.第二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3.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作业
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 , , , ”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 , ”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3、《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 , 。
4、《谏太宗十思疏》中正反两面指出国君要竭尽诚心,才能团结的句子是 , 。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产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应当警惕的句子是“ , , , ”。
6、《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教后记:第一课重在读熟课文,因为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所以效果较好。
(一)预习检查
1.长(zhǎng)浚(jùn)壅(yōng)黜(chù)
三、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臣闻求木(树木)之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行和道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得好,安定),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谦辞),知其不可,而况(何况)于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乎!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之重,居(处于)域中(天地间)之大,将崇(推崇)极天(皇权)之峻(高峻),永保无疆(无止境)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敦厚),情(性情)不胜(克服)其欲,斯(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活动二:探究文本
1.明确 作者以“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设喻,生动形象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明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思考2】研读第二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命,莫不殷(深)忧而道著(治理成效显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开头做得好)者实繁(多),能克(能够)终者盖(表示推断)寡(少)。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竭尽诚心)以待下(臣民);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为行路(路人)。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同“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苟且)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戒慎);奔车(疾驰的马车)朽索(腐烂的绳索),其(难道)可忽(轻视)乎!
活动二:探究文本
1.明确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明确 在于君王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明确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四、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3、《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4、《谏太宗十思疏》中正反两面指出国君要竭尽诚心,才能团结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产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应当警惕的句子是“_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诗经》有云:“靡不有名刀,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的含义,掌握“而”“以”等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掌握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一)一词多义
善:① 择善而从之 ( ) ②善始者实繁 ( )
则:①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 ②则智者尽其谋 ( )
虽:①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 ) ②虽董之以严刑 ( )
长:① 臣闻求木之长者 ( ) ②塞源而欲流长也 ( )
下:① 则思江海下百川 ( ) ②必竭诚以待下 ( )
诚:① 诚能见可欲 ( )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 )
以:① 纵情以傲物 ( ) ② 戒奢以俭 ( )
③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 ④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
⑤ 虽董之以严刑 ( ) ⑥ 振之以威怒 ( )
⑦ 则思知足以自戒 ( ) ⑧ 则思知止以安人 ( )
⑼ 则思谦冲以自牧 ( )
能:①诚能见可欲 ( ) ②简能而任之 ( )
(二)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 )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 )
②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 )
③ 则思正身以黜恶( )
④ 居安思危 ( )
⑤ 慎谗邪 ( )
2.形容词用作动词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
3.动词用作名词
①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
②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
4.使动用法
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 则思正身以黜恶( )
③ 宏兹九德( )
④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四)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2)介词结构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省略句
① 诚能见可欲 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③ 而况于明哲乎 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⑤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三 课后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之长(cháng)者 浚(jùn)其泉源
B.虑雍(yōng)蔽 正身黜(chù)恶
C.克终者盖(gài)寡 董(dǒng)之以严刑
D.垂拱(gǒ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5.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
7.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蝇营狗苟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 阅读素材 】
导读: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有常怀忧患意识,练就防患于未然的本领,我们就不惧怕风险和挑战。
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海尔张瑞敏常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微软比尔·盖茨也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居安思危是保证个人成才的前提,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为什么要居安思?由于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件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意外的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所以作为商人,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还懂得留一半清醒,来观望竞争对手;作为农夫,在春播秋收时分,也要抬头看一看老天的脸色,以备不测;作为学生,在生活无忧的时候,也不忘记考虑一下未来人生的艰难考验。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辛酸。居安思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格言。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所以,我们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活动,不仅要思成就、思辉煌,更要思差距、思危机,找到奋发前进的切入口、着力点,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对环境和条件的清醒认识,总是抱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满足态度,缺乏对现实危机的切身感受,机遇就会悄悄离我们远去,失败就会慢慢向我们走来。真正有危机感的人不会出现危机,没有危机感的人恰恰隐藏着最大的危机。其实,居安思危并不是说要迷信,要惶惶不可终日。而是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有一种忧患意识,不能觉得自己怎样了如何了……而是要不断地积极进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处事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在大千世界立足的能力。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活的才能有意义。否则,自以为是,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要知道世界上比你能得人何止千千万!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
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教后记:本课难度不大,重点是背诵,但是部分学生背诵的效率太低,所以,应该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去背诵。
参考答案:
(二)一词多义
善:择善而从之 (好的人或事,名词)
善始者实繁 (做得好,动词)
则: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就,连词)
则智者尽其谋 (那么,连词)
虽: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连词)
长: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得高,动词)
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得远,动词)
下: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下,动词)
必竭诚以待下 (下面的群臣,名词)
诚:诚能见可欲 (如果,果真,连词)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诚意,名词)
以:纵情以傲物 (连词“而”,表并列)
戒奢以俭 (连词“而”,表并列)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表转折,连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表修饰,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 (用,介词)
振之以威怒 (用,介词)
则思知足以自戒 (来,连词)
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连词)
则思谦冲以自牧 (来,连词)
能:诚能见可欲 (能够,副词)
简能而任之 (有能力的人,名词)
(三)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通“震” ,威吓)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权)(重要地位)
②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③ 则思正身以黜恶(邪恶小人)
④ 居安思危 (安定的环境)
⑤ 慎谗邪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2.形容词用作动词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看不起)
3.动词用作名词
①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想要的东西)
②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指兴建宫室之类的事情)
4.使动用法
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扎实)
② 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③ 宏兹九德(使……发扬光大)
④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五)句式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戒自,警戒自己)
②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自,意译为“对自己加强道德修养”。牧,养)
(2)介词结构后置
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严刑督责他们,用威严恐吓他们)
② 戒奢以俭 (用节约来消除奢侈)
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
① ( )诚能见可欲 (省主语“君王”)
② 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省主语“君王”)
③ 而况于( )明哲乎 (省宾语“君王”)
④ (a)载舟(b)覆舟,(c)所宜深慎 (a、b省主语“水”;c省“君王”)
⑤ (a)虑壅蔽,(b)则思虚心以纳下 (a省主语“君王”;b省宾语“视听”)
二、课后巩固
1. ★解析:木之长者“长”应读zhǎng 答案:A
2.★解析:“百司”指官职。答案:.D
3.★解析:A项都作“因为”解释,B项第一个表疑问语气,第二个表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是所字结构,第二个和为连用表被动;D项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就是”。答案:A
4.★解析:B项都作“讲信用”;A项是“安定”与“哪里”;C项是“要求”与“寻求”;D项是“治理得好”与“整治,整编”。答案:B
5.★解析:A项:听说;懂得;闻名。 B项:实在,确实;果实,这里作动词用;果实。C项:威吓;举起;举起。 D项:水流;流动;水流。答案:A
6.★解析:A项两个“盖”都表推断语气;B项两个“而”,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递进;C项的两个“之”前一个代词,后一个结构助词;D项两个“于”前一个“对于”,后一个“从”。答案:A
7.D《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的含义,掌握“而”“以”等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掌握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自主学习】 研读第三自然段
一 解释加点词语,疏通文意
诚( )能见可欲( )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
则思谦冲( )而自牧( ) 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 )百川
乐盘游( )则思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
弘( )兹( )九德 简( )能而任之 仁者播( )其惠
信者( )效( )其忠 文武争驰( )
在君无事( ) 可以尽豫游( )之乐
鸣琴垂拱( ) 不言而化( )
代下( )司职( ) 役( )聪明之耳目
亏( )无为( )之大道( )哉
二 探究文本 体会说理方法
1.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请你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2.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地引经据典,其表达效果如何?
3 赏析劝谏用语之妙
四 作业
1.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 , ” ;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 , ”。
2. 《谏太宗十思疏》中“ , , , ”,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
3.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句是:“ , , , 。”
4.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做到十思,皇帝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这句话是“ , ”。
5.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质疑帝王创业守业能力不同的句子是: , , ?
6.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 , ”。
7.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公平赏罚的两句是: , 。
8.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向帝王表达了和诸葛亮《出师表》中“远小人”、辨善恶一样的谆谆告诫。
9.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纳谏”的策略“ , ”,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10.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 。
11.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认为唐太宗不需要劳神费思,代替百官执事而发问的句子是:“ , ?”
教后记:本课处理的内容比较少,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背诵,所以,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思考3】研读第三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君人者,诚(如果,果真)能见可欲(贪图的东西)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则思知止以安人(安民),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养),惧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则思江海下(居于……之下)百川,乐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则思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采纳臣下的意见),想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奸恶小人。黜,排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用刑罚)。总此十思,弘(光大)兹(这)九德,简(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施布)其惠,信者(诚信的人)效(献出)其忠。文武争驰(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君无事(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可以尽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称“豫”,春天出巡为“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不言而化[(百姓)得到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代替臣下)司职(管理职事),役(劳损)聪明之耳目,亏(违背)无为(无为而治)之大道(最高的治世原则)哉!
活动二:探究文本
【思考5】体会说理方法
1.明确 示例:文章开头使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加强了说服力。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知其不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知其不可”。因此,人君当“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就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这样,文章的主旨就凸显出来了。
2.明确 ①课文多次引经据典,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第2段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引用《尚书·康诰》中的“怨不在大”,《荀子·王制》中的“载舟覆舟”,总结了历史教训,说明守业之艰难、安民之重要,说明人心的向背将决定皇室的命运。同时,在引述历史教训的最后,化用周公、荀子的话来进行小结,在证据上也显得更为庄重严肃,耐人寻味。
②又如在陈述“十思”内容时,作者又多次化用了《老子》《易经》中的话。这些经典中的话流传于世,早已被人奉为至理名言。现经作者援引,融入文中,用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有以少总多、言简意赅的作用,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具说服力。
【思考6】明确 魏徵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唐太宗懂得 “忠言逆耳利于行” , 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唐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为了劝谏唐太宗克服贪图享乐的思想, 时刻都没有 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 在文 中称自己“下愚” , 尊称皇帝为“明哲”,表明自己观点说 “臣闻” (而非臣以为)。这些用语,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又合理,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试想,如果魏徵恃宠骄横, 连主子都不放在眼里,那么,即使他心再诚,也不会有好下场, 最终只能落得身首异处。
四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2.《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言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做到十思,皇帝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这句话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质疑帝王创业守业能力不同的句子是: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公平赏罚的两句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8.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两句向帝王表达了和诸葛亮《出师表》中“远小人”、辨善恶一样的谆谆告诫。
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纳谏”的策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10.《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1.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认为唐太宗不需要劳神费思,代替百官执事而发问的句子是:“何必劳神苦思,代替百司之职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