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D.忽如一夜春风里,千树万树梨花开
3.美丽的岳池,景色怡人,以下岳池美景之地,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低坑瀑布,水帘洞天
B.金城山色,雾锁金门
C.银城花海,十里飘香
D.美丽翠湖,碧波荡漾
4.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的解释的是( )
A.甲图:电子显微镜下金块的微观构造
B.乙图:火山爆发时漫天灰霾
C.丙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D.丁图:将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5.下列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生活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扩散现象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6.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扫地的时候看到尘土到处飞扬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花气袭人知骤暧 D.炒菜时闻到了菜的香味
7.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8.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不能体现“分子不停地做热运动”的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如图所示,下列与米相关的美食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煮南瓜粥,沸腾后将火适当调小,可降低粥的温度
B. 锅巴肉片,锅巴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C. 蒸米糕,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 蛋炒饭,香气四溢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10.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雪花飞舞 B.美酒飘香 C.蜡烛“流泪” D.尘土飞扬
二、填空题
11.昆明的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乐乐和同学去郊外烧烤,烤肉散发出香味,这是___________现象;使用筷子夹烤豆腐时,筷子实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_杠杆.
12.将一片鲜柠檬放入杯水中,整杯水都变酸了。这是 _____现象,说明 _____。
13.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14.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笨、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2021 年 3 月中旬,蒙古国再次遭遇强沙尘暴天气,导致 16 万头牲畜死亡,小阳认为沙尘暴的形成是一种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
三、综合题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分子力(molecular force),又称分子间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是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当二分子相距较远时,主要表现为吸引力,当二分子非常接近时,则排斥力成为主要的。
实验表明,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把各为50立方厘米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立方厘米;高温下碳原子可渗透到钢制表面。这些都说明分子和原子之间仍保留一定距离,相隔一定距离的固体和液体分子仍能聚集在一起不分散,是因为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吸引力对抗拉伸,排斥力对抗压缩。
如图为分子间作用力关系图,r表示两分子间距离,r0表示引 力和斥力相平衡成距离。F斥表示斥力曲线,F引表示引力曲线,F分子表示合力曲线。由图可知,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力先减小到零后增大再减到零,先斥力后引力。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均与_______有关,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
(2)有关分子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当r=r0时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 B.当rC.当r>r0时分子力间的作用只是引力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17.如图,用两个集气瓶各装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把两瓶间的玻璃片抽掉,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中颜色变成相同.
(1)上述现象可以说明_____.
(2)为了排除气体重力的干扰,集气瓶A中应装的是_____.
(3)无论再过多久,也看不到两气体各自自发地回到原来的瓶子中,这一现象与能量在发生转移和转化时具有_____是一致的.
18.如右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
①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
19.阅读并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的分子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那么,怎样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呢?在科学上,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是由实验来证明的。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rownian1773-1858)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时,发现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图1),后来把悬浮微粒的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如藤黄粉、小炭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取一滴稀释了的墨汁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样看到小炭粒在不停地游动着,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每个小炭粒运动的路线是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那么,布朗运动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撞击悬浮微粒。如同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一群鱼在冰块周围游来游去,不断撞击着冰块一样,某个时刻向左的力量大些,冰块就向左运动;下一时刻向右的力量大些,冰块又向右运动;向前的力量大些,冰块又向前运动…就这样,冰块一会儿前、后,一会儿左、右地运动着。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小颗粒好比冰块,水分子好比鱼群,冰块的运动是鱼群运动引起的。若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科学观察表明:布朗运动永不会停止,且温度越高,花粉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悬浮的花粉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所成像是______(填“放大”或“缩小”)、______像(填“实”或“虚”);
(2)布朗运动和课本中______图(如图2)实验现象(填“A”“B”或“C”),都可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文中的花粉做布朗运动是指______(A.花粉微粒的运动 B.花粉分子的运动 C.液体分子的运动);
(4)如图3是花粉做布朗运动时的连线图(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花粉的位置后再连线),它反映出布朗运动是毫无规则的;若A为0时刻花粉的位置、B为第2秒时位置、C为第4秒的位置…依此类推。则第5秒时刻花粉微粒的位置______
A.一定在CD线段的中点上
B.一定在CD线段上
C.可能不在CD线段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发现它们彼此进入了对方,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
A.天气骤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在空中做的无规则运动加剧,芳香物质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故A不符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有淡雅的清香飘过来,“暗香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诗人把雪花比作梨花,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物态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低坑瀑布,水帘洞天,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城山色,雾锁金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银城花海,十里飘香,是花的香味分子的扩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美丽翠湖,碧波荡漾,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是火山爆发,漫天灰霾,是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B符合题意;
C.蝴蝶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错误;
C.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不是一种扩散现象,故C错误;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间隔较大,不存在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A.尘土飞扬是由于尘埃小颗粒在空气中运动形成的,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人们闻到的酒香、花气、菜香味分别是酒精分子、花香分子和油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够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A.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闻到花香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回声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ABC.这三句诗词中的闻到花草香、暗香、花香,是香气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规则的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
D.这句诗词的含义是蝉身居高位,自然声音就传得很远,与声音的传播有关,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调小火后粥仍在沸腾,温度不会降低,故A错误;
B.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炸锅巴时油处于沸腾状态,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锅巴炸得金黄是因为温度过高而被炸焦,故B正确;
C.蒸米糕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ACD.雪花飞舞、蜡烛“流泪”、尘土飞扬都是宏观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是分子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
B.美酒飘香是香气分子的扩散现象,表明大量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扩散 费力
【详解】
因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烤肉散发出香味,属于扩散现象;筷子是杠杆,使用筷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但费力,是费力杠杆.
12. 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
[1][2]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将一片鲜柠檬放入杯水中,整杯水都变酸了,这种现象属于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见解析
【详解】
萝卜有咸味是因为盐中的氯化钠分子进入萝卜中,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所以炒菜时,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剧烈,氯化钠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所以使萝卜具有相同的咸味,炒菜时所用时间更短。
14. 无规则运动 温度
【详解】
[1]有毒有机物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那么有毒有机物会进入空气中,造成污染。
[2]在夏天,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更剧烈,分子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 不正确 沙尘不是分子(分子肉眼看不见)
【详解】
[1][2]他的说法不正确,原因是:扩散现象是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沙尘暴是大量的沙土颗粒在做机械运动,沙土颗粒有大量的沙土分子组成,沙土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沙尘暴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
16. 距离 斥力 减小 D
【详解】
(1)[1][2][3]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的距离有关,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分子的距离很近,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即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2)[4]A.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等,只是合力为0,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当rC.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并不是只有引力,故C错误;
D.当r=10r0时,由于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记,故D正确。
故选D。
17.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空气 方向性
【详解】
(1)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相同,这是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抽取玻璃片后,空气和二氧化氮就会发生扩散现象,空气分子运动到二氧化氮瓶子中去,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空气瓶子中去,最终两个瓶子里的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3)扩散现象与能量在发生转移和转化时具有方向性是一致的.
18. 空隙 引力
【详解】
(1)一半酒精和一半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掉台灯,是应为两个铅块之间表现为引力,下面挂一个台灯都不会掉下来.
此题考查了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和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19. 放大 实 A A C
【详解】
(1)[1][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2)[3]图2中的A图表示可以表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图表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图表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选A。
(3)[4]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发现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故布朗运动指的是花粉粒的不停运动,故选A。
(4)[5]布朗运动的花粉运动的是不规则的,无法预测下一次在哪一个位置,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