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单选题
1.“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幻灯机的镜头,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实像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虚像
D.靠近眼睛的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2.下列几个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现象来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能看清楚书上较小的字 B.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
C.在穿衣镜前看见自己身后的书桌 D.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3.我们常提到各种像,如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的是②③ D.由于光的折射而成像的是③④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长
5.生活中的凸透镜所成的像不可能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6.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如果是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放大镜成像 B.水中的倒影
C.手影的形成 D.水面“断筷”
8.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生鸡蛋放入桌上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然后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鸡蛋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看到的鸡蛋比实际的浅一点
B.看到的鸡蛋都是实像
C.看到的鸡蛋比实际大一点
D.看到的鸡蛋比实际小点
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晷上的影子
C.用放大镜看字
D.雨后彩虹
10.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鱼 D.梳头时的镜中人
11.2021年5月26日,天空先后出现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的少见天象,与月全食成因相同的是( )
A.墙上“兔” B.水中“塔”
C.空中“桥” D.镜中“字”
12.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时的情景,她在太空中制造了一个悬浮的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成像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二、填空题
13.小刚站在桥上,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他看见的自己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像;通过水滴看水滴下的叶脉,比旁边的粗。是因为光的______形成放大的虚像。
14.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很微小的物体。
15.小明用凸透镜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时观察到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看到邮票下方红色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是因为这些字______(选填“吸收”、“反射”)了红光。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后放的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6.显微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7.(1)如图所示光源P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屏上显示出一个光点Q。
①画出光源P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
②请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
(2)图为某工具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F为物镜焦点,物体M有一条发出的光线a经光心O,另一条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的光线b平行于主光轴。
①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前或后的光线___________。
②目镜是____________透镜(选填“凹”“凸”)。
③物体M经物镜所成的像相对于M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正立”)、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人们经常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打交道,用它们可以矫正远视眼和近视眼,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想到把透镜和透镜放在一起组合起来使用。1608年的一天,在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的作坊里,一位学徒无事拿着两个磨制好的透镜片在眼前对着看,结果惊奇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得近在眼前而且非常清晰,便把这件怪事告诉了老板汉斯。汉斯马上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为了更便于观察,他把这两个透镜片装在一个筒里,称之为“窥镜”,这就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正是有了望远镜的帮助,荷兰舰队能在敌舰发现他们之前就先行发现敌舰的动向,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1609年,伽利略得知望远镜这种新仪器,马上意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他立即动手制作,并且不断改进,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指向了天空,指向了星星,由此揭开了天文学全新的一页。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有卫星,观察了月面,绘制了月面图,观察到太阳黑子。伽利略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在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争相传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通过以上阅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9.某科考船上安装有“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和超声测位仪。
(1)“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声波,从而预报海上的风暴,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它发射的声波频率范围为______Hz;
(3)工作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观察深海植物的切片,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接收到信号?( )
20.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______ (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________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________
21.如图所示中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
(1)甲图是显微镜,它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到______作用,可在光线较_____时使用,如果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40,物镜放大倍数20,则观察的的物体被放大了______倍;
(2)乙图是望远镜,它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的_________镜头(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_______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它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的_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BC.幻灯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距的二倍焦距,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ABC错误;
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经过物镜形成的像再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挡住了太阳光,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在穿衣镜前看见自己身后的书桌,看见的书桌是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由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B.小孔成像、照相机成像分别可以在光屏和橡胶底片上呈现,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和放大镜成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是虚像,故A和B不符合题意;
C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放大镜和照相机成像是光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后形成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AD.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故A正确,D错误;
BC.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生活中的透镜三类应用中,照相机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是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才能看到小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变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因为应用凹透镜将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便可会聚在视网膜上了,故B正确;
C.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放大镜是根据物体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影子是光线被遮挡形成阴影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看到水中的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鸡蛋在清水中沉入杯底,从上方观察时,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会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位置偏高、较小的虚像;从侧面观察时,盛有水的圆形烧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鸡蛋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综上分析可知,观察到的鸡蛋位置比实际位置浅、都是虚像,能看到放大的像,也能看到缩小的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晷上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用放大镜看报纸成的是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投影仪成像,故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欣赏鱼缸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梳头时的镜中人,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
月全食是由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墙上“兔”属于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塔”是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桥”是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中“字”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
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反射 折射
【详解】
[1]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水滴看水滴下的叶脉,叶脉位于水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4. 放大 放大镜
【详解】
[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其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所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很微小的物体。
15. 虚 反射 近视
【详解】
[1]根据图中的像可知,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邮票下方红色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是不透明的物体,呈现红色是因为这些字反射红光。
[3]由图乙可知,放上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后,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即说明此镜片对光线起到了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应为近视镜。
16. 幻灯机 放大镜
【详解】
[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2]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7. 凸 倒立 放大
【详解】
(1)①[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等大、二者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所示:
②[2]连接P Q,与镜面的交点为O,则O就是入射点,连接PO,即入射光线,OQ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①[3]因为物镜是凸透镜,则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光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应该过该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②[4]由图可知,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即该透镜有会聚作用,则该透镜为凸透镜。
③[5][6]由图可知,M在该物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8.见解析
【详解】
望远镜的发明,是常见的两个透镜片的组合,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组合”这种方法,使得望远镜很晚才出现。如果人们学会运用组合技法的话,望远镜可能会提前很多年被发明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技巧在技术发明中的重要作用。
19. 次 信息 液体(或水) 大于20000 投影仪 9s
【详解】
(1)[1][2]海上的风暴产生的是次声波,那么“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次声波的,从而得知海上的风暴信息,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4]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超声测位仪发射的声波是超声波,所以它发射的声波频率范围为大于20000Hz。
(3)[5]显微镜的物镜作用是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与之相同作用的是投影仪,即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4)[6]由题意可知,测位仪发出信号来回一趟,传播的距离是
测位仪从海面发出声信号到接收到声信号所用时间是
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9s才能接收到信号。
20. 右 在玻片的两侧依次放置光源,观察微生物是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微生物的移动方向可能与泥水中盐的分布有关
【详解】
(1)[1]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微生物向左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即向右移动;
(2)[2]在玻片的两侧依次放置光源,微生物若每次均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则说明微生物具有趋光性;
(3)[3]生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移动方向可能与泥水中盐的分布有关。
21. 会聚; 暗(弱); 800; 照相机; 缩小; 放大镜; 虚。
本题考查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详解】
(1)[1]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面镜将光会聚在一起能让射到显微镜上的光线增强,即使在较暗的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3]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倍数,所以使用该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的倍数是40×20=800;
(2)[4][5]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所以相当于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7]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所成的是虚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