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4: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便利 便宜 B.混乱 混杂 C.测量 胆量 D.转椅 转移
2.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三座大殿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③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 着一根电动旗杆。
A.挺立 屹立 矗立 B.挺立 矗立 屹立
C.屹立 矗立 挺立 D.屹立 挺立 矗立
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的声音大极了,简直能震破人的耳膜。
B.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C.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D.他抬起头,想确定下方向,突然间头晕目眩,好像天地都旋转起来了。
4.下面成语中,可以用来形容革命英雄人物的一项是(  )
A.孤芳自赏 粉身碎骨 B.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C.昂首挺胸 没头没脑 D.威风凛凛 忘乎所以
5.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划横线字的正确解释是( )
A.板着 B.强忍住 C.拉紧
二、填空题
6.梳理文章脉络,完成填空。
7.多音字组词。
中zhōng( ) zhòng( ) 转zhuǎn( ) zhuàn( )
弹dàn( ) tán( ) 划huá( ) huà(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位壮士居高临下,陆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
2.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的革命怎么会不成功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们去观察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0.“眺望”是指________看,表示看的词语还有________。
11.“这声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_________。
13.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
片段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14.选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用“﹏﹏﹏”画出一处表现“面”的描写的句子。
15.下列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本段中没有体现的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神态描写
16.“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想象情境:五壮士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时,目光中充满了_________;他们回头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时,眼神里闪烁的是______________。
17.加点的词语“屹立”换成“站立”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挺立:是直立的意思。
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指高耸地立着。
根据词义,结合①句大意,应选填词语“屹立”;根据词义,结合②句大意,应选填词语“矗立”;根据词义,结合③句大意,应选填词语“挺立”。
3.B
【详解】
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震破人的耳膜”夸张地形容声音大。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夸张地形容风大。
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天地都旋转起来了。”夸张地形容头晕目眩的状态。
4.B

5.A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掌握。“绷”是一个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bēng
1.张紧,拉紧:~紧。小褂紧~在身上。
2.当中用藤皮、棕绳等物绷紧的竹木框:床~。棕~。绣~。~子。
3.一种缝纫方法,粗粗缝上或用针别上:~被头。
4.束,包扎: ~带。
běng
1.板着,强忍着:~劲。~着脸。
bèng
1.裂开:~瓷儿。
2.方言,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有“很”的意思:~硬。~亮。
6.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7. 中国 相中 转身 转圈 子弹 弹性 划船 计划
【详解】
本题考查了多音字组词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中:读[zhōng]时,指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指中国。组词:中国。读[zhòng]时,意思是正对上;恰好合上;受到;遭受。组词:相中。
转:读[zhuǎn]时,指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见等传到另一方。组词:转身。读[zhuàn]时,意思是旋转;绕着某物移动;打转。组词:转圈。
弹:读[dàn]时,指弹子;枪弹;炮弹;炸弹。组词:子弹。读[tán]时,意思是用手指弹击;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组词:弹性。
划:读[huá]时,指拨水前进;用尖锐的东西把别的东西分开或在表面上刻过去、擦过去。组词:划船。读[huà]时,意思是计划。组词:计划。
8. 脸上露出喜悦。 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举行变化,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
1.本题考查的是缩句,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缩写为脸上露出喜悦。
2.本题考查的是用加点词语造句,仔细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然后进行造句。注意语言完整流畅,符合题干的含义即可。本题中“斩钉截铁”释义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造句的时候符合题干的要求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结合语句的内容问题在于词语搭配不当,“陆续”意思是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用来形容作战是不合适的,可以改为“继续”
9. 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的革命会成功。 我们去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有关知识。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因此句子:“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可以改成:“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2.此题考查的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其方法如下:
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如果有“不”字,要把“不”去掉,没有“不”就要加上“不”字。去掉反问语气词,(如怎 怎么 难道等)和句末的疑问助词(吗 呀,呢等);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因此最后句子改成: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的革命会成功。
3.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
我们由句子:“我们去观察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可知,属于搭配不当的问题,“观察”不能搭配“烈士陵园”,应该是“参观”烈士陵园。
10. 从高处往低处 瞭望、仰望、俯视
11.“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12.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13.英勇跳崖
10.
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眺望”是指从高处往远处看,表示看的词语还有: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鸟瞰,俯视等。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仔细分析文段内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可以得出文段中“这声音”指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几句话。
12.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
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可以体会到对敌人的仇恨。从“中国共产党万岁”可体会到他们对祖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13.
本题考查的是给文段起一个小标题。
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出本段文字主要是围绕五壮士跳崖的故事来写的。所以本段文字的标题可以围绕“跳崖”来取。
14.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15.C
16. 欣慰与不舍 仇恨与蔑视
17.不好;“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14.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15.
A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B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C外貌描写指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D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16.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根据情景填空。它指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合理填空的一种解题方式。这种解题形式对训练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同学们所写的话要能够充分、恰当地表现所给的情景,注意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17.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上。
站立:意思是直立。
作者运用“屹立”一词,能够很好地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勇的形象。如果换成“站立”的话,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文章就不那么富有文采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