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6: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5 少年闰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这少年便是闰土。( )
A.只是 B.就是
2.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
A.如此 B.许多
3.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A.没有想法 B.没有理由,没有根据
4.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是( )。
A.秕谷(bí) B.獾猪(huān) C.祭祀(sì) D.鹁鸪(bó)
5.选词填空。
注重 郑重 隆重
在乡下,有些大户人家到现在还保留着祭祀祖先的习俗,同一家族的按宗谱轮流,几年才轮到一回,所以都很( )。同时,他们都很( )排场,叫的人很多,事情往往办得很( )。
6.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稻鸡 充许 盼望 夏天 B.收租 碧绿 竹匾 短棒 C.潮汛 希奇 新鲜 贝壳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胯下(kuà)郑重(zhènɡ)
B.拜年(bài)厨房(chú)
C.毡帽(zhān)撒下(sàn)
D.刺猬(wèi)伶俐(lì)
二、填空题
8.课文《月光曲》结构
第一部分(1):__________
第二部分(2~7):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8、9):________
第四部分(10):______
9.写出近义词
发布——________ 告别——________ 恭敬——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少年便是闰土。(扩句(至少二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修改病句。
(1)听了英雄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劳动也很积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恰恰正好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年闰土》的作者是鲁迅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没有恒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2.这段话选自课文《 ____________》,这篇课文出自 ____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________》 。文中的“他”指的是 _____________ 。
13.根据对“捕鸟”的介绍完成填空。
捕鸟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地点: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方法:(填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对“捕鸟”交待得非常清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材料《少年闰土》片段。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5.从上面的文字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16.学习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小作者所说的“闰土心里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指:___、___、___、___。
17.“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学了这篇文章,请你把想对小闰土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以把词语带入进行判断,A.这少年只是闰土。 B.这少年就是闰土。可知选项B正确。
2.“这里的“如许”意思是:如此多,那样多。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少年闰土》,原句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选项A正确。
3.无端:指的是无缘无故地;没有由来。选项B正确,这里指只是没有理由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4.A
【详解】
秕谷(bǐ):指子实不饱满的稻谷。
5.郑重 注重 隆重
【详解】

6.B
【详解】
A.充许应该濒危允许,充和允这两个字不要弄混;稻鸡:不用饲料喂养的鸡通称稻鸡。盼望:以愉快或满足的心情期待。竹匾:竹匾、竹艺书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于公元三世纪的东晋,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
C.希奇应该变为稀奇,希和稀为同音字,都读xī。潮汛:定期上涨的潮水。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水,每昼夜涨落2次。上涨时,就是潮。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7.C
【详解】
C.撒下(sǎ)
8. 简单介绍贝多芬,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叙述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皮鞋匠兄妹俩演奏。 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课文《月光曲》本文主要讲了在两百多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9. 公布 告辞 尊敬
【详解】
发布:宣布,发表。告别:离别。尊敬:尊崇敬重。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
【点评】
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比如:“发布”理解为“宣布,发表。”那么,它的近义词是“公布”。
10. 天空中挂着圆月。 这可爱的少年便是我朝思暮想的闰土。
【详解】
①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即:天空中挂着圆月。
②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即可。如:这可爱的)少年便是(我朝思暮想的)闰土。
11. 听了英雄的事迹,我深受感动。 她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劳动也很积极。 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少年闰土》的作者是鲁迅先生。 有没有恒心,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2. 少年闰土 鲁迅 故乡 闰土
13. 下大雪 沙地上 扫 支 撒 拉 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4.赞扬了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文段的内容可以得出这段话选自课文《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这篇文章是小说《故乡》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选入语文书后后加的。文中的“他”指的是闰土。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文段的内容“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可以得出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有:扫、支、撒、拉。捕鸟的收获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和上下文的理解进行分析,作者对“捕鸟”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写目的是为了赞扬了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15. 新鲜 稀奇
16. 雪地捕鸟 海边捡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17. 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 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18.闰土,你的生活是多么有趣,我十分想跟你交朋友,你的世界来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事,我的世界有许多你源不知道的事,如果有一天我们见面了,你愿意告诉我你是怎样捕鸟刺猹的吗?又愿意告诉我那些贝壳鱼儿的样子,十分期待与你相见!
1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近义词。
“新鲜”和“稀奇”:稀有的;新奇的。
1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总结。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概括、总结。
17.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分析、概括。
18.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我们要严格遵守题干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来写句子。另外,我们在写话时,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所给情境表现出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