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6 08: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
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走集体化道路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镇压反革命 D.整顿经济秩序
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71年前,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赵树理曾说道:“土改后我的故乡,再不是我从前非常熟悉的那个穷相了,人也变年轻了,黑房子也亮了,打下粮食不用先卖了,该卖的卖不出去也不着急了,卖出了东西也懂得应该把钱用到什么地方了。”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改善了农民生活
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 9%。”这说明土地改革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6.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粮食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00(基数) 100(1+28%) 100(1+40%),越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B.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③消灭了地主阶级
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⑤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⑤
D.①②③④⑤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保证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下图是新华书店建国初期印制的宣传提纲,其土地所有制变成了( )
A.地主所有 B.农民所有
C.集体所有 D.国家所有
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胜利 ②开国大典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土地改革完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1.1952年春耕开始以后,湖南根据丰产要求,开展了热烈的、空前的春季积肥运动……许多农民发明和改良了农业生产工具,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运动。推动湖南大生产运动发展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2.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一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土地改革完成一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藏和平解放一中国完成统一
D.抗美援朝胜利一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自2004年至2020年,中央已连续发布17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 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全国三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 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地主阶级是在何种情况下退出历史舞台的?
(3)上述两则材料所述内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14.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它是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道路走得格外艰难,人民在救亡图存中希冀着国家的富强,但是当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时,这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直到1949年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中国人期待已久的现代化建设终于开始了。
——《复兴之路》
材料二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土地改革后,农民形成的购买力……农民不仅大量购买牲畜、化肥、水车、新农具等生产资料,而且购置了大批布匹、肥皂、自行车、手电、书籍、纸张、药品等生活资料,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据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发展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3)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15.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 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
(4)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是( )
A.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B.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C.图一、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D.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顺序前后相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掀起了土地改革,A项正确;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掀起“大跃进运”运动以及走集体道路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非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政府采取了米棉之战、银元之战、把官僚资本收归国有等一系列整顿经济秩序的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不属于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都起到了巩固新生政权的作用,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71年前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关的制度文件指的是195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于1947年,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且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1954年,排除C项;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于1984年,且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土改后我的故乡,再不是我从前非常熟悉的那个穷相了,人也变年轻了,黑房子也亮了,打下粮食不用先卖了,该卖的卖不出去也不着急了,卖出了东西也懂得应该把钱用到什么地方了。”,分析可知,材料描述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得到改善,B项正确;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1950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全国粮食产量的增长,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排除B项;CD项材料信息都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项。
6.C
【详解】
根据题干“建国初期粮食的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952年粮食产量两年提高。这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有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与粮食产量增长无关,排除B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故①不合题意,含有①的BD不合题意;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仔细审查A②③④⑤符合题意;C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保证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农村土地,不是政治纲领,排除AD两项;材料说的是建国后,排除C项。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材料“建国初期印制的宣传提纲……平分土地”及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A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排除C、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胜利是在1953年7月;开国大典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底,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A项是1949年,C项是1950年,D项是1953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B项正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排除D项。故选B项。
13.(1)政策:土地改革。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地主阶级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3)作用: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土地改革。背景根据“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根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可知地主阶级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3)作用根据“使全国三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 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可知主要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料,农民购买力提高为工业化开拓了国内市场。
(3)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由材料二,“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土地改革后,农民形成的购买力…”,可见,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料;农村生产发展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农民形成的购买力加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这都为我国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根据材料“直到1949年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中国人期待已久的现代化建设终于开始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可见,新中国成立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农村生产发展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农民形成的购买力加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这都为我国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5.(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
(3)土地改革。
(4)A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2)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3)根据所学知识,图三是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4)根据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图二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故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是.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巩固了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项正确;.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故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巩固了图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而不是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巩固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排除B项;.图一反映的开国大典、图三反映的土地改革,图二所反映抗美援朝巩固了图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而不是新中国成立巩固抗美援朝战争,排除C项;D.图二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到1953年、图三的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到952年,故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顺序不是前后相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