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学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都配置了全自动红外线摄像测温系统。如图所示。当同学们通过测温道道时,该系统就能自动、快速、准确地测量体温,并对检测出发烧的同学发出报警。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必须位于镜头焦距以内
B.当某同学体温为36.5℃时,系统会报警
C.红外线肉眼看不见,不是光
D.人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2.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第一次也是今年唯一能看到“超级红月”和“月全食”这一天文景象。下列现象与“月全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拱桥倒影
B.树荫下的圆斑
C.钢笔“错位”
D.放大的邮票
3.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有关智能手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智能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智能手机镜头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智能手机镜头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B.“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图案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D.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5.华为某款手机的相机配有先进的液态镜头。液态镜头由充满液体的容器和弹性高分子膜组成。液态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使物体到相机的距离无论远近,都可以变焦成像。液态镜头( )
A.对光有会聚作用 B.能成倒立的虚像
C.能成正立的实像 D.能成缩小的虚像
6.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细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上方,适当调节放大镜的高度,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细小物体了。这一做法符合下列哪个器材的工作原理(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是消费者在结账时通过摄像头“刷脸”支付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刷脸”时,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刷脸”时,摄像头成像原理相当于照相机
8.兴庆公园位于古都西安城墙外东南角的咸宁路上,该公园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照相机拍摄的公园一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湖面波光粼粼,故湖水可看作光源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拍照时物体要在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
C.要使桥在照片上看起来更大些,拍照时,可保持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离桥更远些
D.要使桥在照片上看起来更大些,拍照时,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应增大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9.下列关于光学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10.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长
二、填空题
11.凸透镜可用于___________(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某手机镜头焦距为5cm,用它扫描健康码时,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健康码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
12.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_________ (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所看到的叶脉是___________、放大的虚像。
13.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物距,手机感光元件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4.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镜。在自带光源的照射下,人体内部器官会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再通过电信号传播出来;检查时,想要增大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_______(选填“接近”或“远离”)患处。
15.通过微博热搜小陶子看到2021年2月24日6时2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同时,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率相机、光谱仪等将对预选陆区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请参示例写出改文字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天问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
物理知识:探测器在此过程中做减速运动
作答:
物理现象: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
三、综合题
16.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展示给同学们看:
(1)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cm B.7cm C.9cm D.10cm
(2)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屏幕适当向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左/右)移。
17.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如图所示1,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此时像会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2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大部分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____
次数\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3)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因为手机镜头________较小,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_______(填:大 或 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4)妈妈买了一款新手机,手机参数显示:质量144g,体积10*4.8*2cm3,这款手机的平均密度是___________kg/m3.如果用某种塑料做一部体积是这款手机1000倍的“广告手机”,其耗费材料96kg,这个“广告手机”是____________(填空心/实心).(已知该种塑料密度为1.2×103 kg/ m3 )
18.在台灯上都装有一个灯罩,它能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线向下照射,以提高照明的效率,这利用了光的________(选填“沿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被台灯照到的桌子下面会留下一段阴影,这是由光________(选填“沿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造成的;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灯下被照亮的白纸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增大______(选填“物距”“焦距”或“像距”)。
19.投影仪是常用的教学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
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投影片上B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要使成在屏幕上的清晰像变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镜头________________,同时投影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红外线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同学们必须位于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错误;
B.36.5℃为正常体温,系统不会报警,故B错误;
C.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肉眼看不见,故C错误;
D.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故人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拱桥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斑,是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和月全食相同,故B符合题意;
C.钢笔“错位”,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的邮票,是由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B.智能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故A错误,B正确;
CD.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拍摄时,所成像与照相机相似,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而不是红、黄、蓝,故A错误;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图案,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故C正确;
D.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液态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
BCD.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由题意可知,细小物体第1次经水滴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一规律。第2次成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规律,而这两次成像规律是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摄像头边缘薄、中间厚,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
CD.“刷脸”时,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投影仪使用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由于湖水本身不发光,故其不可看作光源,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根据成像规律可知,物体需要在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C.要使桥在照片上看起来更大些,拍照时,若保持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离桥更近些,故C错误;
D.要使桥在照片上看起来更大些,拍照时,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当于减小物距,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0°,故A错误;
B.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但仍然有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不是错觉;看到的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B错误;
C.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D.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故A正确,D错误;
BC.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错误。
故选A。
11. 远视 10
【详解】
[1]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所以凸透镜可用于远视眼的矫正。
[2]用手机扫健康码时,相当于给健康码照了一张相片,健康码与手机之间距离相当于物距,而像距是小于物距的,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该大于两倍焦距,即手机到健康码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手机镜头焦距为5cm,则这个距离应大于10cm。
12. 放大镜 正立
【详解】
[1][2]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13. 倒立 增大 变小
【详解】
[1]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景物位于二倍焦距以外,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利用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手机感光元件上的像将变小。
14. 凸透镜 缩小 远离
【详解】
[1][2]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机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要增大观察范围,相当于使实像变小,则需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因此要使内窥镜细管顶端远离病患处。
15. 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等将对预选着陆区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 相机成像运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
【详解】
[1]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将对预选着陆区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
[2]相机成像运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16. B 右 左
【详解】
(1)[1]因为投影仪的原理是物距大于f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f<8cm<2f
则
4cm<f<8cm
故选B。
(2)[2][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要想使像变大,应将幕布向右移,并将凸透镜向左移。
17. 实 变大 远离 D 焦距 小 1.5 空心
【详解】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要变大.(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m时,像距v保持0.5cm几乎不变,像距接近焦距,故选D.(3)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4)V,mV1.2×103 kg/ m3115.2kg,故这个“广告手机”是空心的.
点睛:(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3)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18. 反射 沿直线传播 漫反射 绿 物距
【详解】
[1]灯罩把向上传播的光线反射下来,让光线向下传播,这是应用了光的反射现象。
[2]光线再向下传播被不透明的桌子挡住,在下面形成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3]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灯下被照亮的白纸,是因为光在白纸表面发生漫反射而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4]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5]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19.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向下调 远离屏幕
【详解】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做出法线,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调小一些,即镜头向下调,同时投影仪远离屏幕.
【点睛】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