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6 06: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看不见的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B.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
C.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D.臭氧层能大大的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2.有关不可见光的一些说法,观点正确的是( )
A.电视遥控利用紫外线传递信息 B.用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
C.蛇和狗辐射的红外线强度相同 D.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太阳”取暖,是利用了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热效应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
C.适当的紫外线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D.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屏幕是光源
4.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
5.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饭店里安装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利用紫外线自动控制的
B.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是利用红外线的作用
C.电视机遥控器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是利用它发出的紫外线脉冲
D.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来辨别钞票真伪
6.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医用“B超机”
C.电视遥控器 D.额温枪
7.家里的电视机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遥控板发出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线 C.紫光 D.红外线
8.红外线、紫外线跟你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
A.B超 B.烤箱
C.浴室取暖灯 D.遥控器
9.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最显著的特点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B.做光学实验用的红色激光笔射出的是红外线
C.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明显
D.红外线只能传递能量,不能传递信息
10.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常见的地震报警器就是利用_____接收到的信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1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12.如图所示的红外夜视仪,可以在夜晚进行侦查,其依据的原理是(  )
A.不同的物质材料和结构不同
B.不同的物体发出的色光不同
C.它能在夜晚发出红光并能到达不同的物体上
D.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13.关于如图的四种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色光,故只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混合成白光
C.紫外线验钞机工作时发出的紫光是紫外线
D.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进行防伪的
B.彩色电视画面的色彩是由红、绿、青三种色光合成的
C.体温计可以测量在1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化温度48oC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15.常消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喷洒消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燥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
B.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的地面干燥得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C.为预防新冠病毒学校“临时留观室”内的消毒灯,利用的是红外线
D.额温枪是利用超声波测量人的体温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无接触式体温计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被广泛使用,它是依靠感知人体发出的______来测量温度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一般的验钞机是利用______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
17.小军在阳光下吹出的肥皂泡是五颜六色的,这属于光的_______现象;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_______(填“吸收”或“反射”)绿光;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_______(填“紫外线”或“红外线”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
18.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象群之间通过 _____(选填“超声波”、“声音”或“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_____,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 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19.小明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图甲所示最上面的色光是_______光,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2)餐馆中配置的消毒机,是利用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消毒灭菌的。
(3)如图乙所示,将红、绿、_______三种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20.甲图显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现象,就像雨后的彩虹。其实我们________(选填“背对着”或“正对着”)太阳喷水,也能观察到“人造虹”现象,其中红光的偏折 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光的偏折;乙图中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示数会升高,说明红外线的__________比较显著;丙图中,当一束红光与一束紫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块玻璃砖上,经玻璃折射后_______(选填“仍然平行”或“不再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d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综合题
2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坦克炮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周年,我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式主战坦克再次成为本次阅兵的一大亮点.
如图甲所示,式主战坦克为我国自行研制,火炮威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炮弹初速为,居世界第一.如图乙所示,炮管中部的抽烟装置,由储气筒、喷嘴等组成.炮塔内炮手发射炮弹,弹丸经过喷嘴时储气筒会充入高压气体,弹丸飞离炮口后,储气筒内的高压气体便由喷嘴向外冲出,迫使炮塔中的有害气体沿炮口流出,净化了车内空气.
  
炮管外装有隔热套,隔热套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为了减少环境对炮管的影响,内层是为了能使火炮发射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使炮管温度趋于一致,减少变形.
式坦克还配备红外夜视仪(任何物体自身都能够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越大.红外夜视仪是利用不同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的“热图像”不同,来识别目标的)、激光测距仪(利用发射出的激光与接收反射回的激光间的时间差或相位差,计算距离)等先进设备,能够全天候作战.
()高速飞行的炮弹能够击穿外厚的装甲,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_______能
()抽烟装置喷嘴的开口方向,你认为下图中________(选填“A”或“B”、“C”、“D”选项)最符合要求.
A. B.
C. D.
()炮管隔热套内层材料的性质最应该具有( )
A.熔点低 B.熔点高 C.导热性好 D.导热性差
()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坦克,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_________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22.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装置,主要是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喇叭组成(如图).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喇叭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2)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具有显著的______效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m/s.
(3)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一束较强的红外线是沿______是传播的.
(4)红外线______(填“能”或“不能”)穿透人体.
(5)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说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请简述:_______.
23.小雨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楼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_______(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生长需要太阳,请由此分析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红、绿、___________三种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是无色透明,内层是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我们观察的现象是______(选填“只有无色透明气球会爆破”、“只有绿色透明气球都会爆破”或“两层气球都不会爆破”);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2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题
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
在企业复工复产和人口聚集的地方,体温监测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大关口,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大幅度地提高了测温效率,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相较于传统人工问询、查验、登记、测温的防疫工作流程,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有效减少因近距离接触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使用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保证每个通过的人额头上都显示温度,体温正常者和. 异常者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如图所示。而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 中测量温度的原理主要是红外测温。60年代找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红外测温仪,国产红外热像仪在昆明研制成功,实现了国产化。
光学系统汇集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以及位置决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仪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目标和测温仪所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气氛、污染和干扰等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及修正方法。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黑体辐射定律: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辐射体,它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量,没有能量的反射和透过,其表面的发射率为1。应该指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黑体,但是为了弄清和获得红外辐射分布规律,在理论研究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模型,这就是普朗克提出的体腔辐射的量子化振子模型,从而导出了普朗克黑体辐射的定律,即以波长表示的黑体光谱辐射度,这是一切红外辐射理论的出发点,故称黑体辐射定律。
物体发射率对辐射测温的影响:自然界中存在的实际物体,几乎都不是黑体。所有实际物体的辐射量除依赖于辐射波长及物体的温度之外,还与构成物体的材料种类、制备方法、热过程以及表面状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使黑体辐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实际物体,必须引入一个与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有关的比例系数,即发射率。该系数表示实际物体的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的接近程度,其值在零和小于1的数值之间。根据辐射定律,只要知道了材料的发射率,就知道了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
当用红外辐射测温仪测量目标的温度时首先要测量出目标在其波段范围内的红外辐射量,然后由测温仪计算出被测目标的温度。单色测温仪与波段内的辐射量成比例;双色测温仪与两个波段的辐射量之比成比例。
红外系统: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疗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1)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______;
(2)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______,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3)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仪上并转变为相应的______。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______。
25.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多,人就感觉越寒冷。
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实例:物理信息: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
物理知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
2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不分昼夜迅速赶往灾区.夜晚救援车内外温差大,车窗的玻璃上会出现水珠,司机通常打开车内的暖风消除这些水珠.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尽量减少人体能量的损失,而且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还的机会.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声波生命探测仪有3~6个“耳朵”——声探头,即使幸存者不能说话,只要轻轻敲击使周围物体发出微小声响,就能够被它“听”到,甚至心脏微弱的颤动,它也能探测到.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红外线热成像原理,通过探测受困者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形成人体图象,在黑夜,该仪器使用效果______(填“较好”或“较差”).地震产生的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而产生一些异样的举动,这些举动都是地震来临时的前兆.
(1)完成短文中的填空.
(2)关于夜晚时救援车玻璃上水珠的位置以及发生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内侧汽化 B.玻璃外侧液化 C.玻璃内侧液化 D.玻璃内侧汽化
(3)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4)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当身体出汗时,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可以尽量减少人体能量的损失,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紫外线和红外线都不是可见光,我们眼睛是看不到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臭氧是大气层中淡蓝色、具有腥臭味的一种气体,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做红外夜视仪。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遥控的,故A错误;
B.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但是过量照射对人体就是有害的,故B错误;
C.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所以,由于蛇和狗的体温不同,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相同,故C错误;
D.臭氧层能很好地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阻挡过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晒太阳”取暖,是利用了太阳光中红外线的热效应,故A错误;
B.五星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
C.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的健康,故C正确;
D.投影屏幕本身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屏幕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故A错误;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35℃~42℃,沸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直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饭店里安装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水龙头自动关闭,这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控制的,故A错误;
B.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故B错误;
C.电视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C错误;
D.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用来鉴别真伪钞票,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工作的,故A符合题意;
B.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对电视机进行控制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辐射红外线,额温枪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人体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脉冲,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A.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不属于红外线应用,符合题意;
B.烤箱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属于红外线应用,不符合题意;
C.浴室取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属于红外线应用,不符合题意;
D.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工作,属于红外线应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A.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是紫外线,故A错误;
B.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肉眼看不到,红色激光笔射出的是红色可见光不是红外线,故B错误;
C.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来制作热谱仪、夜视仪等,故C正确;
D.红外线不仅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地震发生会产生次声波,所以常见的地震报警器就是利用次声波接收到的信息,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测温枪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红外线来测温的。
故选A。
12.D
【详解】
由于人体温度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所以人体发出(辐射)的红外线也比它们强;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的原理制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
A.黑板右端“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故A错误;
B.白光是复色光,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也可由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组成,故B错误;
C.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钞票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可以在紫外线下识别,故C错误;
D.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所以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紫外线的这个性质工作的,故A错误;
B.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不能测量在1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化温度48℃,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
A.喷洒消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燥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汽化的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
C.为预防新冠病毒学校“临时留观室”内的消毒灯,利用的是紫外线可以杀菌,故C错误;
D.额温枪是利用红外线测量人的体温,故D错误。
故选B。
16. 红外线 绿 紫外线
【详解】
[1]人体能发射红外线,无接触式体温计是利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工作的。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钱币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17. 色散##折射 反射 绿 红外线
【详解】
[1]太阳光是由7种单色光组合而成的,由于每种光的折射率不一样,所以被折射后,分解了七种颜色。所以看到的肥皂泡就是彩色的了,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对于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反射绿光,其它颜色的色光都被吸收了。
[3]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通过适当的比例可混合得到各种色光。
[4]红外线遥控具有稳定性良好、灵敏度高、对其它电器干扰小,等优点,故当今电视机都采用红外线遥控。
18. 次声波 信息 红外线
【详解】
[1]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象群依靠次声波相互交流。
[2]象群通过次声波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3]物体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夜晚无人机能监测大象,是利用大象辐射的红外线对其进行拍摄。
19. 红 不能 紫外线 蓝 3×108
【详解】
(1)[1][2]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放一块蓝色透明的玻璃板,蓝色透明的玻璃板只允许蓝光通过,光屏上只能呈现蓝色,则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2)[3]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所以餐馆中配置的消毒机利用紫外线消毒灭菌的。
(3)[4]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因此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4)[5]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下取3×108m/s。
20. 光的色散 背对着 小于 热效应 仍然平行 变小
【详解】
[1]甲图将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故是光的色散现象。
[2]当我们看到天然形成的彩虹时,彩虹的方向与太阳光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是因为彩虹是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两次折射和反射形成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改变了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只有在和太阳相反的方向才能看到彩虹,故需要背对太阳光。
[3]从图甲可知,紫光在最下方,三棱镜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4]乙图中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示数会升高,说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5]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时要发生两次折射,由于玻璃砖上下两个表面平行,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下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上表面的入射角,由几何知识而控制,折射光线必定和入射光线平行。
[6]入射方向相同的红光、紫光在玻璃中的偏折的角度不同,因紫光比红光偏折成度大,所以经玻璃折射后,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之间的距离将变小。
21. 动(机械) A C 温度
(1)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据此结合能量的类型作答;
(2)根据抽烟装置的要求,可判断哪种设计更适合这一功能;
(3)根据炮管隔热套内层的作用特点可判断其材料的性质;
(4)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
【详解】
(1)高速飞行的炮弹能够击穿2000m外900mm厚的装甲,说明能对外做功,因此它具有较大的动(机械)能;
(2)由题意可知,炮塔内炮手发射炮弹,弹丸经过喷嘴时储气筒会充入高压气体,弹丸飞离炮口后,储气筒内的高压气体便由喷嘴向外冲出,迫使炮塔中的有害气体沿炮口流出,净化了车内空气.从开口的方向来看,最符合要求的应该是A;
(3)由题意可知,炮管内层是为了能使火炮发射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使炮管温度趋于一致,减少变形,因此,炮管隔热套内层材料的性质最应该具有导热性好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4)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坦克,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温度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22. 空气 热 3×108 直线 不能 用温度计测温度的变化,利用热效应
【详解】
(1)我们听到的大多数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喇叭发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3)由“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可知红外线不会拐弯,是沿直线传播的;
(4)由“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可知如果能穿透人体,红外接收器就接收到红外线了,所以说红外线不能穿透人体;
(5)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也在吸收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所以用温度计测温度变化来证明红外线的存在;也可用红外夜视仪观察。
23. 色散 复色光 不能 绿光##绿色光 蓝 只有绿色透明气球都会爆破 见解析
【详解】
(1)[1][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3]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只允许蓝光通过,光屏上只能呈现蓝色,则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4]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5]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3)[6][7]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是无色透明内层是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无色透明气球会透过红光,不会吸收红光;而绿色透明气球只能反射绿光,会吸收红光,使得绿色气球内的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所以绿色透明气球会爆破,而无色透明气球不会爆破。
24. 红外线辐射 表面温度 电信号 温度值
【详解】
(1)[1]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2)[2]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3)[3]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4]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疗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25.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2]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蒸发是汽化现象,会吸收热量);或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多,对应的物理知识为空气流动越快,从人体蒸发吸热越快。
26. 较好 次声波 C D 汗水蒸发时吸热,会带走人身上的热,故为了防止汗水的蒸发吸热,要把汗水擦去
【详解】
(1)在黑夜,周围的物体更低,热红外生命探测仪使用效果较好;
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所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而产生一些异样的举动.
(2)夜晚时救援车内温度高,水蒸气含量大,车窗外温度低,车窗玻璃温度也低,所以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小水珠,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故C正确;
(3)由题意知,地震时会产生频率很低的次声波,再根据表提供的数据可知.象的听觉范围中包含次声波的频率,所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大象,故选D.
(4)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时吸热,故当人体表面有汗液时,会由于汽化即蒸发而吸热,导致人体温度降低,所以为了防止汗水的蒸发吸热,要把汗水擦去.
【点睛】
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时,一定要搞清楚是哪的水蒸气遇到哪的“冷”而形成,清楚这一点就能明白形成在玻璃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了,另外要知道汽化的过程吸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