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6 06:1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从开始运动到1.5km处相遇 B.甲、乙一直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5min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甲、乙在15min内相遇一次
2.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即两个物体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B.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 D.0-4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描述运动的实例中,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运动员绕着环形跑道赛跑 B.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
C.被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4.取三个相同的羽毛球甲、乙、丙,并在乙、丙羽毛球上固定不同质量的小金属球,然后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分别自由落下,用数码相机自动连续拍摄的方法分别记录三个羽毛球某一阶段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已知数码相机连续拍摄时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该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只有甲、乙羽毛球 B.甲、乙、丙羽毛球
C.只有甲、丙羽毛球 D.只有乙、丙羽毛球
5.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甲和丁
6.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两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在0~5s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在1~3s时间内,速度为1m/s
C.甲、乙两物体在2s时相遇,是乙物体追上甲物体
D.两物体在5s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一物体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它一定以5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D.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8.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随自动扶梯前进的顾客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其速度v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10.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 0.02s 拍一次照,用字母 A、B、C、D、E 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 1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11.图像能够直观的反映物理规律,下列图像与其对应的物理规律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图表示物体静止
C.丙图表示物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D.丁图表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1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在每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13.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如图(b)中图象描述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
(3)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的用随身携带手机APP 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
14.如表是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记录的有关数据,根据表中数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20 40 60 8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4 8 12 16
15.小明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在第1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崔推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分析可知小崔在2~5s推动物体作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或“减速”)运动。为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由图可知加速度a=的单位是______;在0~2s内小崔同学对物体提供的加速度的为______。
16.如图甲,小晖用力推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物体的 v-t 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物体在 0~1s 处于______状态,物体在 1~6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三、综合题
17.(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四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四个实验现象:甲:将一个正在响的响铃放在玻璃罩内,然后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丙:在鼓面放一些小纸屑,击鼓时纸屑随着鼓一起跳动;
丁: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上述现象中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_____和 _____+;其中甲同学的现象说明了声音 _____;丁同学的现象说明了声音有不同的 _____.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_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_____cm.
(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落下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_____
(4)图3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_____
18.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对象/v(m/s)/t(s) 0 5 10 15 20
卡车 20 20 20 20 20
电车 5 7.5 10 12.5 15
机车 12 14.5 17 19.5 22
(1)卡车做________ 运动;
(2)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式是v=______;
(3)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是相同的。
19.居住在东北的小明的爸爸最近购买了一辆轿车;
(1)小轿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安装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车内乘客或物体所成的像位于挡风玻璃的______(选填“正前方”、“正后方”、“斜上方”或“斜下方”),从而不会妨碍司机视线;
(2)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轿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防冻剂的凝固点______水的凝固点,沸点______水的沸点;(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用密度______、硬度______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轿车的某些钢铁零件,可以减轻车重,从而节约燃油;(均选填“大”或“小”)
(4)制动距离(从操纵刹车装置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是衡量轿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如题图所示是甲、乙两不同品牌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实际制动距离s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图像,则___(选填“甲”或“乙”)车的刹车性能更好。通过测量获得某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可知,当轿车速度为100km/h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____m。
速度/km h-1 40 60 80 100 120
制动距离/m 10 22.5 40 90
20.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一段时间内,它们运动的“路程﹣时间”、“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2)所示:
(1)甲物体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________?合多少千米每小时_________?
(2)乙物体在6秒内运动的距离是多少米________?
(3)在图(2)中画出甲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____________.
21.双轮电动平衡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红驾驶平衡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为900m.已知平衡车的质量为1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5cm2,g取10N/kg.此过程中:
(1)以小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的.
(2)平衡车的速度_____.
(3)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D.由图示知,0~15min内,甲、乙的s-t图线在1.5km及3.0km两处相交,那么从开始到1.5km处第一次相遇,运动到3.0km处第二次相遇,故A正确,D错误;
B.由图示知,甲在0~5min内的s-t图像是一倾斜的直线,此段做匀速直线运动;5~10min内的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此段处于静止;10~15min内的图像是一倾斜直线,此段也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s-t图像一直是倾斜的直线,所以整个过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前5s内,甲的速度
乙整个过程的速度相同,为
故C错误。
故选A。
2.A
【详解】
A.由图可知,甲在40s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400m,因此甲的速度为
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从0时刻开始运动,而乙从10s时开始运动,故B错误;
C.t=30s时,甲乙相遇,甲运动的路程是300m,故C错误;
D.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是乙先保持静止,10s后才开始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着直线做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
A.运动员绕着环形跑道赛跑,运动员运动的轨迹不是直线,故运动员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故钟表的指针匀速转动不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草地表面不光滑,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足球会越滚越慢,最终静止在草地上,说明足球的速度发生改变(即速度减小),所以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不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说明汽车沿直线运动,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汽车可以保持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
从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三个羽毛球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同,故甲、乙、丙三个球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甲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静止;乙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v-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综上所述,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乙和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B.在1~3s内,甲的s﹣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为零,因此甲在0~5s内并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在0~1s内甲通过的路程始终大于乙通过的路程,说明甲的速度比乙速度大,在1~2s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到t=2s时甲、乙图线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即乙物体追上甲物体,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5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物体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之比——速度是确定的,与路程s、时间t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C正确;
B.汽车一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km,每一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保持不变,即物体有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有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D.汽车匀速转弯,速度不变,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甲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加速运动,乙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但是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根据可得,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
故C正确;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所用时间相等,由图可知,甲通过的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甲图是s﹣t图像,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是v﹣t图像,速度不为0,且不随时间而变化,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丙图温度先下降后不变再下降,可以表示物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温度是先上升后不变,可以表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A.速度大的物体,时间未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A正确;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越大,速度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始终为一定值,路程跟时间成正比,故C错误;
D.物体在每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不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3. 乙 甲 t2 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最短
【详解】
(1)[1]设曝光时间间隔t,由图(a)知,甲乙通过的距离s相同,甲所用时间为5t,乙所用时间为3t,由v=st可知,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乙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2]图(b)中s t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由(a)可知,甲在曝光时间间隔△t内通过的距离相同,由v=st,故可知甲的速度不变,故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甲的运动。
(3)[3]配速是指跑每公里所用的时间,此数值越小(大),表示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最少(多),根据v=st,可知运动越快(慢),由图知时刻的配速值最小,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最短,运动速度最快。
14.不能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体每4s通过的路程都是20cm,即在4s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但4s内的每一时刻的速度是不知道的,所以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15. 静止 0.58 匀速 m/s2 5m/s2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为0,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是静止的。
[2]在1~4s内,物体的速度为0.5m/s,4~6s内,物体的速度为1m/s,可求出六秒内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s=v1t1+v2t2=0.5m/s×3s+1m/s×2s=3.5m
则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为
[3]小崔在2~5s推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因此做匀速运动。
[4]速度的单位时m/s,时间的单位是s,则加速度的单位为
[5]在0~2s内,Δv=10m/s,Δt=2s,则加速度
16. 静止 0.7
【详解】
[1]由图象乙知,0~1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象乙知,1~4s,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对应的路程
s1=v1t1=0.5m/s×3s=1.5m
4~6s,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对应的路程
s2=v2t2=1m/s×2m/s=2m
则1~6s,物体通过的路程
s=s1+s2=1.5m/s+2m/s=3.5m
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
17. 乙 丙 传播需要介质 音调 A B 2.20 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C
【详解】
解:
(1)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丙、在鼓面放一些小纸屑,击鼓时纸屑随着鼓一起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丁、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里通过改变不同孔的位置达到改变笛子内空中柱的长短,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以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即说明发声体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如图A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正确读数是2.20cm.
(3)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4)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乙;丙;传播需要介质;音调;(2)A;B;2.20;(3)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4)C.
【点评】(1)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
(2)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
18. 匀速直线 5+0.5t 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
【详解】
(1)[1]由表格数据可知,卡车在几个时刻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2]由表格数据可知,电车每隔5s速度增加2.5m/s,即电车每秒速度增加0.5,故从0时刻开始每过t秒速度增加0.5t,即t秒末的速度为:
v=5+0.5t;
(3)[3]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发现每隔5s速度都增加了2.5m/s,所以它们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是相等的。
19. 斜上方 低于 高于 小 大 甲 62.5
【详解】
(1)[1]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2)[2][3]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其他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这是因为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4][5]为了减轻车重,轿车的某些钢铁零件采用密度小、硬度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
(4)[6]分析图像不难看出,甲车的刹车性能好,因为相同的速度,甲的刹车距离小。
[7]通过对四组数据的分析可知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即制动距离一定与速度有关,但明显不是正比关系;所以可以想到可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过计算可知制动距离的确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可得
解得:100km/h的制动距离s=62.5m。
20. 5m/s 18km/h 36m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s-t图像可以求一定时间内的路程,可以求物体的运动速度,分析图像然后答题.
(2)根据求出的甲物体的速度,然后再作出物体的v-t图像.
【详解】
(1)由图甲所示s-t图像可知:则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30m;物体的速度;
(2)由(2)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乙=6m/s保持不变,由可得,乙物体在6秒内运动的距离.
(3)甲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答:(1)甲物体的速度是5m/s;合18km/h;
(2)乙物体在6秒内运动的距离是36m;
(3)见上图.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图象分析能力及作v-t图像,物理学上经常用图象描述物理规律,一定要掌握作图的方法,学会读图、识图.
21. 运动 3m/s 2.4×105Pa
【详解】
(1)在平衡车行驶过程中,小红与路边的树之间发生了位置改变,所以,以小红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
(2)平衡车的速度: v===3m/s;
(3)小红和电动平衡车的总重力: G总=(m人+m车)g=(50kg+10kg)×10N/kg=600N,
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600N,
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2.4×105P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