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宇宙生命之谜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宇宙生命之谜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6: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1 宇宙生命之谜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B.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C.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推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D.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沧(cāng)海 一粟(sù) 厌氧(yáng)菌
B.分析(xī) 轨(guǐ)道 更(gèng)替
C.海盗(dào) 土壤(rǎng) 着(zhuó)陆
3.将①至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①在苦难中奋起②有的人甘于沉沦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选择题。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B.可以猜测 ,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C.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推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D.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人们喜爱。
B.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D.一个人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文是主要介绍人类对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的生命的寻找过程。
B.阅读文章尤其是阅读科普说明文,对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要仔细读,反复读。
C.阅读文章时,有的段落与我想要解决的问题关系不大,也需要细读。
D.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用资料等。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一粟(lì) 提供(gòng) B.分析(xī) 倾斜(qǐng)
C.蟠桃盛会(pān) 仍然(rēng) D.土壤(rǎng) 陨石(yǔn)
二、填空题
8.品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
1.“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这句话中两个“只是”强调了______和______的相对渺小,而“______”一词写出了银河系的相对渺小。此外,形容非常渺小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等。
2.“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句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这一句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火星十分______。
4.本文的中心话题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围绕这一话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9.“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证明火星与地球有不少________之处。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写句子。
(1)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已经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真实准确地写出了火星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星球。这些因素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2.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举目无亲(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
一见如故(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
1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 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__________。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 )
15.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我能行。
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6.“黛”“痣”我们不认识,请你试着给他们注音:_______;你觉得“黛”是______的意思。
17.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点缀:_______________
憩:_________________
18.题目中的“空中楼阁”是指________________。
19.树的美为什么“不逊于花”?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画出一句能表现山与小屋关系的比喻句,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一读画线句子,说一说本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并不是已知的事情,可以用“猜测”。
2.C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掌握音随意转的规则,掌握不准的时候,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平时注意积累识记,要灵活运用。
A项“厌氧菌”的“氧”,正确读音是“yǎng”;
B项“更替”的“更”,正确读音是“gēng”;
C项正确。答案选C。
3.D
【详解】
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4.C
5.D
6.B
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B、D正确。C项“推测”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5.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在“清热补血”后加“的功效”。
B:重复累赘,去掉“由……组成的”
C:语序不当,把“落实到位”与“宣讲到位”互换。
D:正确
故答案为D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B
7.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沧海一粟(lì)——sù: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提供(gòng)——gōng
B.倾斜(qǐng)——qīng xié
C.蟠桃盛会(pān) ——pán 仍然(rēng)——réng
D.全部正确
8. 地球 太阳系 沧海一粟 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不能,加点的部分表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没有生命存在,其他地区是否有生命存在有待研究,加点部分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严谨。 列数字、作比较 干燥 生命存在的条件; 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理由; 根据进一步的观察,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仿写词语的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句子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作答。
根据分析,两个“只是”前面的主语是地球和太阳系,故第一第二空填入的是地球和太阳系。“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中的“沧海一粟”写出了银河系相对于宇宙的渺小。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形容非常渺小的词语还有:牛之一毛、九牛一毫、寥寥可数、九牛一毛、微不足道等。
2.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进行回答即可。作者详细地说明了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没有生命存在,而不是给一个笼统的位置,说明了句子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所以不能删去加点字。
3.本题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这句话中,既将火星与地球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又通过“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宇宙生命之谜》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讲了生命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理由、火星表面没有发现生命存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9. 列数字、作比较 相似
【详解】
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10. 金星是行星。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详解】
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的能力。
1. 本题考查缩写句子的能力、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因此缩句时只要正确地找到这三部分内容,并删去多余的修饰语即可。主语为句子中最主要的名词,也就是“金星”,而“是”是谓语,最后的“行星”为宾语,前面的“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只是起到修饰作用,因此正确的句子是“金星是行星”。
2.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已经”已经发生,成为事实。“尚未”还没有发生。语意前后矛盾,故应该把“已经”改为至今。
11. 列数字 作比较 缺水、缺氧 火星不适合生命存在

12.① ③
13. 内心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 鲁迅先生一家给了这个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关怀、照顾和同情,使她对生活有了信心 指萧红的才华得以发展,在文坛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指鲁迅先生在她的成长中所付出的辛苦
14.鲁迅先生
15.关心爱护年轻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爱憎分明的人。
12.一字多义题型做题妙招:1.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词的几个义项。2. 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3.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得准确。
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13.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就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3.辨析手法,思考意图。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4.句式不同,效果迥异。句式不同,其特点往往有别,表达效果也往往不同:①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反问句,加重语气。③感叹句,加强感情的抒发。④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句子有参差之美、音韵之美。
14.本文考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15.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1.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文中特定的历史背景。3.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4.短文对人物塑造的方法。
16. dài zhì 青黑色
17. 衬托;装饰 休息
18.小屋
19.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20.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相互衬托
21.热爱大自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