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选择题
1.一座历史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遗址的东南侧。该地点是震惊中外的▲发生地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辽东半岛战役
2.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重庆谈判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3.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开天辟地、1931年 B.出师北伐、1931年
C.星火燎原、1937年 D.出师北伐、1937年
4.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一二 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在游行集会中都演唱了该曲。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这首歌曲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 B.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D.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密切
5.“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6.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它既是从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拉开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序幕。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7.《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一“时代号角”的主旋律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存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8.“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科学 C.抗日救亡 D.和平建国
9.“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生动准确的概括了1935年中国严峻的社会形势。为此北平青年学生掀起了( )
A.“华北自治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五四运动
10.日本统治阶级认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在于“东北满蒙问题的根本解决”,由此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八一三事变
11.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C.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2.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七七事变
13.1936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张学良和杨成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史称( )
A.一二九运动 B.宁汉合流 C.东北易旗 D.西安事变
14.史学界对张学良为何陪送蒋介石回南京存在以下许多观点。这表明( )
观点1 张学良之所以亲自送蒋,西安事变是张拥蒋抗日思想的继续和发展,逼蒋是拥蒋的特殊手段。
观点2 日本灭我中华的事实,使国内各种矛盾降为次要,蒋介石也可能考虑准备抗日,这是张送蒋的前提。
观点3 国内外主流舆论拥护张杨主张,并呼吁和平解决事变。张躬亲送蒋返宁是和平解决事变的重要环节。
观点4 张扣蒋后检视了蒋的机密文件,从中发现国民政府1935年初开始的对日备战工作的论述。
A.历史不存在真实的事实 B.对历史事实存在不同解释
C.历史结论不需史料支撑 D.历史研究完全受主观支配
15.张学良、杨虎城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中说道:“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此次“运动”( )
A.有助于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成为时局扭转的关键
C.使国民政府名义上完成统一 D.推动和平民主的实现
二、综合题
16.中国是一个有着辽阔领土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约距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就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材料四 1937年的全民抗战,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全民族觉醒……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的组织和深入的动员,使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贫苦大众第一次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抗战,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几千年不曾认识的自己拥有的力量……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中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坚强的民族组织,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今天和今后继续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支撑。
——金一南《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为巩固统一,这一时期的执政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材料二中的宣政院印和金奔巴瓶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乾隆帝在西北边疆地区同内部民族分裂势力所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全民族觉醒”的主要原因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5)目前,国际反华势力支持的“台独”、港独、疆独、藏独分裂势力仍有分裂祖国的活动。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幅漫画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请任选其中一个事件指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材料三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一举”指的是哪一事件?通过材料三概括这一事件的性质是?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4)根据材料四,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起”的最终结果有何影响?
材料五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习近平在国家公祭日上的讲话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在沈阳市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制造了九一八事迹,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了,A项正确;一 二八事变在上海, 七七事变在北平, 辽东半岛战役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36年12月”“通电主张一致对外”“汉卿通电各项主张”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即扣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的沈阳,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的北平,以上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因此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开天辟地、1931年。A项正确;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排除B项;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4.C
【详解】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的流行反映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排除B项;1935年还没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故D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的侵华事变,故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也是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故排除B项;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发动的反共的事变,不是救国,故排除C项。故选D。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第二次合作势在必行。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材料中的“它”是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项正确;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干“从内战到抗战”不符,排除A项;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与题干“从内战到抗战”不符,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与题干“从内战到抗战”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这首歌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一首不朽的民族赞歌。因此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是抗日救亡。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变法图存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排除B项;和平建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愿望,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体现的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C项正确;维新变法的主题是变法图强,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民主科学,排除B项;重庆谈判时主题是和平建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C
【详解】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激起北平学生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C项正确,排除A项;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1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对外扩张;日本为了以战养战;日本自明朝开始就已经制定了征服朝鲜、满蒙进而中国最后世界的方针,1931年, 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A项正确;华北事变是指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排除B项;南京大屠杀,是指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排除C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后,又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把战火烧到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首都南京的门户上海,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
依据题干“一二 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可知,一二 九运动在思想和干部上、在全民族抗日上起了重要的动员作用,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A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排除C项;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日军占领东北三省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排除B项;伪满洲国建立于1932年,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排除C项;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序幕,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
据所学知识,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张学良和杨成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品牌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D项正确;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是著名“一二九运动”,排除A项;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排除B项;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B
【详解】
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历史首先是客观真实的,之所以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四个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评价者有来自主观方面的判断,也有基于不同类型的史料提供的不同信息,B项正确;历史是客观存在,具有真实性,排除A项;历史的结论需要多种史料的支撑,排除C项;历史研究需要主客观的综合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运动”指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排除A项;1927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名义上完成统一,排除C项;西安事变与“推动和平民主的实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秦汉;秦: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2)西藏
(3)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4)原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广泛组织和动员;意义:“全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5)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维护国家统一,维护边疆安宁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知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秦汉时期;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政治上加强统一的措施为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建立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宣政院印”可知是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根据材料二“金奔巴瓶”可知为防止蒙藏贵族控制转世灵童,实行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3)根据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帝在西北边疆地区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在那里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4)根据材料四“1937年的全民抗战,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全民族觉醒”可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全民族觉醒”的原因;根据材料四“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的组织和深入的动员,使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贫苦大众第一次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抗战,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几千年不曾认识的自己拥有的力量……”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广泛组织和动员是“全民族觉醒”的主要原因。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全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可从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维护国家统一,维护边疆安宁等方面回答。
17.(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文化自信缺失;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
(1)
根据“道光”可得出是鸦片战争;根据“甲午”得出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洋人的朝廷”得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所学可得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
根据“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出文化自信缺失;结合中国近代的探索史实可得出物质层面是洋务运动,学习器物;制度层面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民主制度;精神层面是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
(3)
根据“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得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4)
背景:根据所学可得出指的是西安事变,可得出背景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
综合材料和所不可得出是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