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凡尔登战役规模巨大。法军的66个师、德军的46个师在这里厮杀,双方伤亡人数达到70多万”,这说明了
A.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B.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D.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战争
2.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的镜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图片中,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A.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B.诺曼底登陆
C.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D.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②萨拉热窝事件③中国加人协约国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4.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况
历时 4年零3个月 战火波及地区 欧、亚、非三大洲
参战国家 30多个国家 伤亡 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卷入人口 约15亿 经济损失 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A.交战双方是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20世纪初,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德国的11倍。到了一战前,德国工业产值已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强大起来的德国同英国展开激烈的竞争。这表明一战爆发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
C.德国崛起于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
D.巴尔干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情绪
6.19世纪末,随着德国与奥匈帝国的结盟,加速了另一个军事组织的产生,它是
A.三国同盟 B.轴心国集团 C.三国协约 D.反法西斯同盟
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下列小刚同学整理的关于《一战》部分知识要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②主战场:欧洲 ③交战方:同盟国与轴心国 ④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从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技发展推动战争爆发 B.战争推动科技发展
C.科技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D.坦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9.左图至右图所示欧洲版图发生重火变化,与其相关的是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欧洲一体化加快
10.《独秀文存》中说: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公理战胜强权”。陈独秀评价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凡尔赛条约》 C.华盛顿会议 D.巴黎和会
11.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观察下图"20世纪某时期的欧洲",可判断该时期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冷战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D.20世纪末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约条约组织 B.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C.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标志( )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国闪击波兰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着“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海战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协约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战场厮杀,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时机,夺取了德国从清政府手中攫取的在山东的各种权益,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915年,日本政府向北洋军阀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死后,日本又扶植段祺瑞政府,搞军阀割据。
1918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政府先后签订协定,在此期间,段祺瑞政府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并由日本派军官训练中国军队,使日本在华侵略势力迅速膨胀。这就打破了这场战争前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加深了日本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从而也加剧了国内军阀之间的矛盾。
这场战争期间,西方列强为了战争的需要,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征集大批人力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因此,中国人民也直接遭受这场大战所造成的痛苦。
这场战争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暴露无遗。……使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完美优越的神话破灭。通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强烈地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失去光明的前途,并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怀疑和动摇,由此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和批评。他们认为,这场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洲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他们还进一步表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这种反思,为中国先进分子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
(2)材料认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重大影响,其依据是什么?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8世纪后期到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各国政府通过什么方式推动工业发展?(写出一点即可,1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两种新动力,并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童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 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世界通史》
(3)据材料三,列举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世界史现代卷》
(4)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据材料四,归纳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据统计,参战各国的形伤人数超过3000万。
(5)结合材料五,请说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双方伤亡人数达到70多万”可知,这是在强调灾难,体现出现代战争的巨大杀伤力,B项正确;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手段之一,材料是在强调损失,不是说战争性质和爆发原因,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次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进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因此纪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C项正确;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诺曼底登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AB项;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生在199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①凡尔登战役发生于1916年;②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6年6月28日;③中国加人协约国放生在1917年;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发生在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综上所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故选D。
4.C
【详解】
根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况”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长,卷入的人数多,伤亡严重,经济损失惨重,故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C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5.A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初,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德国的11倍。到了一战前,德国工业产值已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强大起来的德国同英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可知,一战前英、德两国的殖民地面积与工业产值地位不匹配,故反映一战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德国崛起后,与英国展开激烈的竞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巴尔干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情绪”,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19世纪末,随着德国与奥匈帝国的结盟,加速了另一个军事组织的产生,它是三国同盟。A项正确;轴心国集团是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成员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排除B项;三国协约组成者是英国、法国、俄国,排除C项;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时期对付轴心国集团的,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所以①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所以②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所以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④均符合题意,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是同盟国与协约国,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为了取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可以看出,各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加紧科学研究,这说明战争能够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B项正确;从题干意思是因为战争爆发,各国才进行科学研究,制造新武器,“科技发展推动战争爆发”不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到战争的残酷性,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到一战的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德国战败,战胜国要求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划定“莱茵非设防区”,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奥匈帝国是一战战败国,一战后随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奥匈帝国解体,分为奥地利、匈牙利。此外,捷克独立,建立南斯拉夫国家。沙俄因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波兰复国,芬兰、爱沙尼亚等成为民族国家。土耳其丧失更多的领土和属地,成为单一民族国家。故与欧洲形势图变化直接相关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B项正确;拿破仑对外战争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图片变化不符,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加快是二战后欧洲发展趋势,与图片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根据题干“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评价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A正确;《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与德国签署的条约,排除B;华盛顿会议是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美、英、法等9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排除C;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排除D。故选A。
11.A
【详解】
根据题干图片,阿尔萨斯---洛林属于德国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一战后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从而判断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A项正确;二战后冷战时期德国分成两个国家,英法美占领区建立联邦德国,苏联占领区建立民主德国,排除B项;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比可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排除C项;20世纪末不存在奥匈渡过,应该是奥地利和匈牙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突不断,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约条约组织出现在二战后,排除A项;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中的对抗集团,排除C项;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是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爆发,B项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排除A项;故选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事件,排除C项;德国闪击波兰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地狱”、“屠场”,A项正确;索姆河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但与“绞肉机”等称号无关,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途岛海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C、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
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为核心,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B项正确;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三国协约不包括美国,排除A项;德、意、奥匈组成的是三国同盟,排除C项;德、意、日在二战前组成了轴心国集团,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第一次世界大战。
(2)西方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征集大批人力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因此,中国人民也直接遭受这场大战所造成的痛苦。
(3)依据史实,全面、客观评价。
(1)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
依据材料信息“西方列强为了战争的需要,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征集大批人力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因此,中国人民也直接遭受这场大战所造成的痛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认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重大影响,其依据是西方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征集大批人力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因此,中国人民也直接遭受这场大战所造成的痛苦。
(3)
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史实,全面、客观评价。
17.(1)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电力、内燃机;电气时代
(3)表现: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世界外交的中心在欧洲。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4)协约国;同盟国。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5)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推动工业发展。
(2)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两种新动力是电力、内燃机。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3)由材料三“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可知,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有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世界外交的中心在欧洲。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4)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由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可知,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5)根据材料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