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6 夏天里的成长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苔藓(tāi) 铁轨(guǐ) B.苞蕾(lěi) 甘蔗(zhe)
C.缝隙(xì) 谚语(yàn) D.几乎(jī) 瀑布(pù)
2.依次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形容谋虑周到用 ;形容根基实用 ;形容灾难重重用 ;形容意味隽永,耐人寻味用 。
A.深远 深长 深重 深厚 B.深远 深厚 深重 深长
C.深长 深厚 深远 深重 D.深长 深厚 深重 深远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跳跃 甘蔗 瓜藤
B.高梁 苞蕾 鲜花
C.菜畦 铁轨 竹子
4.“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天热,尽量地用力长。”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夏天是人长个子的时候,要抓紧时间长个子。
B.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长”。
5.“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文中的这个句子想要说明的意思是( )
A.夏天最热的时候柏油路也在长。
B.柏油路被太阳晒得变形了。
二、填空题
6.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青青的cǎo pínɡ( )中间是一条长着tái xiǎn( )的石板路,一直通向一个农家小院。院里的pénɡ jià( )上爬着碧绿的瓜藤,为小院zēnɡ tiān( )了生趣。小院背后的山崖上,一道pù bù( )飞流而下,带来缕缕清凉。
7.品读句子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这句话从______觉和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__________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
8.用“丰满”的不同意思造句。
(1)胖得匀称好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充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句子含义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在夏天里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形象呢?这是因为选取了夏天里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节选自《夏天里的成长》
10.这个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11.这段话中写到的“在生长”的事物有___________(至少写出4种)。
12.在这段话中,用“变丰满”这个词语表示“山在长”,用“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在长”,用“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在长”。
阅读《蚂蚁的壮举》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的壮举
在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窜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败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的这种壮举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它们临危不惧、团结一心,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精神是否给人们一些启示呢?
1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阵亡( ) 消灭( )
心惊肉跳( ) 齐心协力( )
14.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一致的词语。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
15.短文所写的小蚂蚁有怎样的壮举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 ”画出来。
16.读了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苔藓tái xiǎn。
2.B
略
3.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区分形近字、同音字,认清字形。
B项高梁——高粱
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天热,尽量地用力长。”这句话出自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结合句中“要赶时候,赶天热,尽量地用力长”分析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赶时候,赶天热,尽量地用力长。
5.A
【详解】
此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分析。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作者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等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明白了: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铁轨、柏油路遇热膨胀的物理现象说成是夏天里的成长,赋予铁轨、柏油路生命意义,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6. 草坪 苔藓 棚架 增添 瀑布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苔藓、瀑、添”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排比 生物夏天生长迅速的特点 视 听 瓜藤 竹子 高粱 迅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的掌握。
(1)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诽迭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故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生物夏天生长迅速的特点。
(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这一个句子,从“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一夜可以多出半节”可以看出这是看到的,属于视觉描写。从“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可知,这是听到的,属于听觉描写。本句话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瓜藤、竹子、高粱生长迅速的特点。
8. 她是那么小,有着婴儿般丰满的身体、天真和恬静。 经过三年的刻苦进修,他已经羽毛丰满,可以独撑一面了。
略
9. 白石头 黄泥土
略
10.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11.山、稻秧、甘蔗、地、水
12. 高起来 稻秧、甘蔗长 变宽变深 水长,瀑布长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
本段主要写着很多事物在夏天里都在生长,因此本段主要围绕着“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这句话来写的。
11.
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可知,选文写出了草、树木、山、稻秧、甘蔗、地、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等在生长。
12.
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可知,用“变丰满”这个词语表示“山在长”;
从“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可知,用“高起来”这个词表示“稻秧、甘蔗长”;
从“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可知,用“变宽变深”这个词表示“水长,瀑布长。”
13. 牺牲 毁灭 惊心动魄 团结一心
14. 绝处逢生 临危不惧
15.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16.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遇到重大困难和自然灾害时,必须团结起来,共渡难关,这样才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1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14.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仔细分析词语的含义,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出即可。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短文所写的小蚂蚁的壮举有“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16.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启示,仔细分析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原文的中心思想及主旨写出相应的启示即可。注意答案要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