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6 好的故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sì)鹁鸪(bó)竹匾(biǎn)秕谷(bì)
B.獾猪(huān)膝髁(kē)乌桕(jiù)衰笠(suō)
C.伽蓝(jiā)胭脂(yān)波刺(lài)皱蹙(cù)
D.霓虹(ní)追悼(dào)吊唁(yàn)殡仪馆(bīn)
2.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解散 天女散花
B.削皮 削发
C.差别 差不多
D.参加 参差
3.《好的故事》一文中“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下面不能体现梦境“美丽,幽雅,有趣”的是( )
A.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B.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 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C.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预告 烟雾 B.昏沉 荡漾
C.退缩 陵乱 D.浮动 陡然
5.关于《好的故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小说。
B.通过对梦中“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C.《好的故事》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D.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说,《好的故事》文字精美,联想新颖,构思独特。
二、填空题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昏暗的( ) 昏沉的( ) 澄碧的( )
缕缕的( ) 闪烁的( ) 奔迸的( )
7.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语言实践
课文中的这些景象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谈谈你对课文《好的故事》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训练。
我真爱这一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
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0.“好的故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 )了眼睛,向后一( ),( )在椅背上;( )着《初学记》的手( )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13.文段①写的是_____________。第一句表明作者____________。“又不是”“早熏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14.文段①第二句“鞭爆的繁响”和“烟草的烟雾”形成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境。
15.在文段括②号里填人合适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对“我” 的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明 。
仿写一句话: 。
16.用“﹏﹏﹏”画出文中描写“我”现实处境的语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不仅写到了看书,还写出了书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这一句的描写妙在_________________。
20.在第10段,作者写“捏住”《初学记》,第2段用的是“捏着”,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下意识动作,表明了作者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略
2.A
【详解】
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能准确辨析。
A.“散”读音均:sàn
B.“削皮”读音为xiāo;“削发”读音为xuē
C.“差别”读音为chā;“差不多”读音为chà
D.“参加”读音为cān;“参差”读音为cēn
3.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的是《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4.C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故“陵乱”的“陵”错误。
5.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正确答案即可。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A项中“一篇小说”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A。
6. 灯光 脑袋 湖水 清风 灯光 河流
【详解】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故答案为:灯光;脑袋;湖水;清风;灯光;河流。
7.(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详解】
考查学生课文的理解能力。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8.太阳虽被遮住,却不能遮得严严实实,阳光给云朵参差不齐的边缘镶了一道金边。水中的倒影在日光的照射下,仿佛也都被镶上了日光,因为水的反射,发出的光是银色的,像是摇曳的火焰。
【详解】
考查学生理解课文想象画面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把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太阳虽被遮住,却不能遮得严严实实,阳光给云朵参差不齐的边缘镶了一道金边。水中的倒影在日光的照射下,仿佛也都被镶上了日光,因为水的反射,发出的光是银色的,像是摇曳的火焰。
9.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详解】
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10.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11.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12.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
地。
10.略
11.略
12.略
13. 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情 夜间看书工作很久了 埋怨、厌倦
14.孤独、落寞
15.闭 仰 靠 捏 搁 动作 作者工作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困意来袭,朦朦胧胧睡着了。
妈妈轻轻推开我的房门,走了进来,将一杯热牛奶放在我的书桌上
16.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草熏得灯翠很管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作者这样写是暗喻中国的黑暗。
17.比喻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人”和“事”的美丽、幽雅
18.因为《初学记》第八卷中写有山阴道和鉴湖的风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因而后面的幻境中“好的故事”便是以故乡风物为背景展开
19.“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这一句的描写妙在不仅表现作者入睡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所写梦幻的内容作逻辑上的铺垫
20.力度不一样,捏着”是轻轻捏在手里,“捏住”则是想死死攥在手心。与其说是想捏住书本,不如说是想把“好的故事”留住,哪怕是几点碎影。这表明作者面对梦幻美景破碎时极度失落的心情
13.
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从“灯火渐渐地缩小了;早熏得灯罩很昏暗;是昏沉的夜。”可知,这是描写作者当时艰辛的环境以及沉重的心情。“又不是”“早熏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埋怨、厌倦的心境。从“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可知,作者夜间看书工作很久了。
14.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用鞭爆繁响与身边围绕的烟雾来衬托当时孤寂的情形与心情。一个人的黑夜不仅仅是黑暗,更是寂寞而孤独的时光。
15.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默写,以及仿写句子。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根据原文,可知,填上“闭 仰 靠 捏 搁”这些动词。从这些动作中,可知作者工作到深夜,困意渐渐袭来。仿写句子时,要注意加上动作描写。
16.
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草熏得灯翠很管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这里“昏暗的灯”和“昏暗的夜”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通过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中国的黑暗。
17.
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云锦”,突出“人”和“事”的美丽、幽雅。
18.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初学记》,是唐代徐坚撰古代中国综合性类书。《初学记》第八卷中写有山阴道和鉴湖的风光,激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而后面的幻境中“好的故事”便是以故乡风物为背景做铺垫。
19.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中不仅表现作者入睡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所写梦幻的内容作铺垫。让人们感受到“好的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20.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捏着”是轻轻捏在手里,作者入睡将书捏住,“捏住”则是想死死攥在手心。作者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把“好的故事”留住,但回归现实生活中,美景还是破碎,这让作者十分失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