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近代史是一部被动挨打的屈辱史。下列哪些内容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略行径( )
A.进攻虎门炮台 B.火烧圆明园 C.攻占威海卫 D.屠杀义和团
2.圆明园曾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可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肆抢劫并焚毁,只留下了断壁残垣。罪魁祸首是( )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俄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认为:“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其可耻。”上述恶劣行径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北郊的哪一处清朝皇家园林 (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紫禁城
5.从下面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
A.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英国工业革命后开启了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D.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西方存在巨大的差距
6.2019年7月8日,乱港分子以反修例为名冲击九龙司地区,暴徒破坏公物、打砸纵火,把香港搅得乌烟瘴气,让本就疲弱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根据所学香港九龙司在哪个条约中被割让出去的(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7.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8.中国近代历史上,香港地区是逐步被英国蚕食的。英国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9.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
A.逼迫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割占香港岛
1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主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获取中国4.5亿赔款
11.法国大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导致“奇迹”消失了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一段解说词:“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3.下图是李阳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后总结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李阳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
A.英军攻占厦门 B.沙俄割占我国领土
C.日军进攻威海卫 D.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14.“那场曾经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那场“大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割去的领土是( )
A.150万平方千米 B.150多万平方千米 C.100多万平方千米 D.100万平方千米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根据材料二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4)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关系最大?请用史实予以说明。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它”同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它是北京西郊的一座皇家园林,1860年的一把大火把它变成了一片废墟。
材料三 它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
(1)材料一中的“它”指哪个国家?“条约”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大火”是哪支军队犯下的滔天罪行?
(3)材料三中的“它”指哪个国家?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正确;进攻虎门炮台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攻陷威海卫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屠杀义和团团民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罪行,排除D。故选B。
2.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A项正确;“英美联军、俄美联军”都与史实不符,排除BC项;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进入圆明园,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其可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B项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都未打入北京,排除A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但是在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
据所学知识,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A项正确;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紫禁城都不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这直观地反映出当时中国与西方存在巨大差距,D项正确;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没有反映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远,排除B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而且材料无法体现英国对中国资源的掠夺,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项正确;《黄埔条约》、 《天津条约》、 《望厦条约》均与割让九龙司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B项符合题意;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主要经历了三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C。
9.C
【详解】
19 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 150 多万平方千米, 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证实了“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的预测,C项正确;逼迫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是《辛丑条约》,排除A项;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割占香港岛的是《南京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根据已学知识,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西北和东北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从而证明了“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C项正确;取得协定关税主权是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排除B项;获取中国4.5亿赔款是八国联军侵害战争,签订《辛丑条约》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导致“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B项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没有攻入北京,排除AC项;1900—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圆明园是1860年被烧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从材料之中的“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以看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13.B
【详解】
由材料“趁火打劫,强迫签约,劫掠空前,割地最多”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李阳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沙俄割占我国领土,B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割占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是沙俄,英军攻占厦门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日军进攻威海卫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与材料中“趁火打劫”“割地最多”不符,排除A项、C项;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直接劫掠,与材料中“趁火打劫”“割地最多”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根据“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可得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项正确;A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6.(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等。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4)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详解】
(1)事件:由材料中的“五口通商香港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给英国;由材料中的“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由材料中的“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由材料中的“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由材料中的“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2)原因:由材料中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可概括其原因。
(3)罪魁祸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感想: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火烧圆明园这一行为的罪恶性等角度来谈感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7.(1)英国;《南京条约》。
(2)圆明园;英法联军。
(3)俄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
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
根据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劫并焚烧了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使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
(3)
根据所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