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选择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率领议会军与王军进行斗争的是
A.克伦威尔 B.亚历山大 C.罗伯斯庇尔 D.华盛顿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英国的国王是( )
A.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 C.威廉一世 D.查理二世
3.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议会通过颁布文献使英国从专制人治走向民主政治,并逐渐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材料中的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
A.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B.通过《权利法案》
C.拿破仑称帝 D.颁布《人权宣言》
5.西班牙国王为国家元首,总理则是政府最高首脑。行政权则是由政府掌握,总理由国会多数党提名后中国王任命,立法权则由两院制的国会施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实行君主立宪制 B.西班牙是多党制国家
C.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西班牙为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国
6.爆发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里的“趋势”是指( )
A.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B.封建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D.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
7.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 历史观点的是( )
A.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 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D.1488年,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8.学者钱乘旦在评价英国某一政治事件时说:“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这件事最可能是
A.光荣革命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处死查理一世
9.从下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暴力冲突是革命的唯一方式 B.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C.共和制得以确立 D.革命具有曲折性
10.1689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说明英国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国王退出了政坛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实现了三权分立
11.“17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
A.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制定法典,肯定了自由平等的原则
12.“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
A.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 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
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 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
13.有位同学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整理出如下关键词,由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
★导致一次制度变迁 ★采取非暴力的手段 ★新国王由议会产生 ★渐成君主立宪制度
A.殖民掠夺 B.“光荣革命” C.萨拉托加大捷 D.工业革命
14.光荣革命后,因为国王威廉来自英国以外,不懂英语,很多事情需要议会帮助,加上《权利法案》的限制,王权受到制约。这表明( )
A.君主立宪制度逐渐形成 B.民主共和制度开始确立
C.联邦共和制得到了推广 D.君主制度遭到彻底废除
15.乔治一世登上王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他不是英国人,不会说英语,54岁才因血缘关系入主英国。成为英国国王后,仍不愿学习英语,语言障碍使他对国事漠不关心。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这个“奇迹”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B.确保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避免了中央集权制的弊端
D.实现了民主共和制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史·近代史(目录)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 第二节 ? 第三节 宗教改革 ……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 第四节 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 第四章 工业革命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六章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世界连结成为整体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版材料二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强国之鉴》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第一章第一节“使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名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第一章第二节补充一个标题(写重大历史事件名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的“英国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建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何关系?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17.15—18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欧洲手工场兴起,引起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化。从“以神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世界。
新兴的资产者为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积极开拓世界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西欧的思想家们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启蒙运动兴起。
材料二 欧洲国家把探险家们所发现的海外领土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这些国家成了宗主国,欧洲宗主国不但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剥削殖民地人民,还向殖民地传播西方文化,那场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使西方大发横财,而东方则不断走向贫穷和落后。
———《历史》北师大版
材料三 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斗争,这几个国家率先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渐凝聚成一种时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
———《历史》北师大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写出14—16世纪引起欧洲思想文化深刻变化的原因。材料中涉及的这两次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启蒙运动的中心地点在哪里?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列举发生在17世纪“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三中“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资本主义……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对这一制度的形成有何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他率领议会军与王军进行斗争,A项正确;亚历山大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罗伯斯庇尔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领导人;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英国的国王是查理一世,B项正确;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领袖,不是国王,排除A项;威廉一世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查理二世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的国王,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议会通过颁布《权利法案》,使英国从专制人治走向民主政治,并逐渐确立起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独立宣言》是美国文献, 《人权宣言》是法国文献,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文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发生在英国的史实中,能证明该观点是通过《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国的权力,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拿破仑称帝加强极权独裁,排除C项;颁布《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A
【详解】
西班牙国王为国家元首,总理则是政府最高首脑。行政权则是由政府掌握,总理由国会多数党提名后由国王任命,立法权则由两院制的国会施行。这体现了西班牙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拥有最高权力,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西班牙是多党制国家,排除B项;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排除C项;材料反映西班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材料“爆发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C项正确;A、B项表述错误,排除A、B项;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C
【详解】
根据“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属于观点,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
根据题干“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土发动了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了新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A项正确;启蒙运动属于思想运动,排除B项;工业革命属于技术革命,排除C项;处死查理一世,是暴力革命,不能说实现“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
依据图片可以看到“内战”“共和”“复辟”的信息,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曲折性,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除了以战争暴力方式还有宫廷内变的方式,如“光荣革命”,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成功了,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1689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较稳定的关系,即国王已经逐步成为国家的象征而不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说明英国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A项正确;国王并没有淡出政坛,其仍然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国家的元首,排除B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C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实现了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原则,B项正确;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封建君主,排除A项;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D项无法体现“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资产阶级力量不是很强大,所以具备很强的妥协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了反复,故D项正确;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尖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特征,但不是出现材料中规律的原因,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克伦威尔没有与专制王权妥协,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采取非暴力的手段”“新国王由议会产生”指的是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导致一次制度变迁”“渐成君主立宪制度”是指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这位同学研究的是“光荣革命”,B项正确;殖民掠夺出现在新航路开辟后,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后,因为国王威廉来自英国以外,不懂英语,很多事情需要议会帮助,加上《权利法案》的限制,王权受到制约”可知,王权受到了议会的限制,这表明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A项正确;英国没有确立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美国建立的是联邦共和制,排除C项;英国的君主制度没有被彻底废除,不过君主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A
【详解】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他不是英国人,不会说英语,……语言障碍使他对国事漠不关心。”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这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A项正确;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排除BD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项。
【点睛】
16.(1)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君主立宪制;体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或奠定了政治基础);工业革命巩固了体制。
(4)思想的解放、改革或革命、制度的创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扩张、技术的革新、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详解】
(1)1500年左右的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因此依据材料一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依据材料一第一节内容是新航路开辟,第三节是宗教改革,因此结合所学可知,第二节是文艺复兴,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欧洲思想文化基础。
(3)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依据材料二“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体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而工业革命巩固了这种体制。
(4)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推动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思想的解放、改革或革命、制度的创新、殖民扩张、技术的革新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17.(1)欧洲手工工场的兴起或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法国。
(2)新航路的开辟;发展资本主义。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4)资本主义制度为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条件)。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 14—16世纪,欧洲手工场兴起,引起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化”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欧洲手工工场的兴起,也就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以人为中心、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启蒙运动兴起”可知,前者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后者是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欧洲国家把探险家们所发现的海外领土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这些国家成了宗主国,欧洲宗主国不但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可知,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斗争,这几个国家率先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可知,这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4)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渐凝聚成一种时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可知,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