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6 22: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这表明(  )
A.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B.西周的分封制已经瓦解
C.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之苦 D.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
2.春秋时期,晋国在与楚国争霸的过程中,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反映出当时( )
A.大国争霸推动了民族交融 B.晋与周边地区民族矛盾尖锐
C.诸侯纷争拉大了经济差距 D.晋在与楚国争霸中占据优势
3.下面对我国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最为恰当的概括是( )
A.社会动荡 B.分封盛行 C.改革变法 D.民族交融
4.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人民备受战争之苦。这反映了该时期(  )
A.经济的发展 B.政权的更迭 C.制度的变革 D.争霸的危害
5.春秋诸侯争霸都以这个名义来进行征战和争夺霸主,到了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己不再打着这个旗号来拓展疆域,展开战争。这个旗号是( )
A.“尊王攘夷” B.“挟天子以令诸侯” C.“推恩令” D.“王与马,共天下”
6.春秋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经济发展 B.王室衰微 C.诸侯争霸 D.三家分晋
7.“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 D.周平王分封诸侯由方伯管理
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商朝时期 D.夏朝
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中反映的春秋时期的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10.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西周统治时期 B.20万年前
C.春秋战国时期 D.7000年前
11.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原因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 B.周王室衰微
C.诸侯之间发展不平衡 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12.《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政治状况是( )
A.联合弱国,抵抗强国 B.联合强国,制衡他国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远交近攻,兼并统一
13.春秋后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和深耕细作创造了条件的是
A.磨制石器和骨耜的出现 B.青铜工具的出现
C.打制石器和牛耕的出现 D.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
14.下图是小李在复习时绘制的一个知识示意图,图中"②”处的内容应是
A.铁器牛耕 B.耒耜骨器 C.兼爱非攻 D.焚书坑儒
15.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牛耕
B.货币
C.金属
D.牛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二:他采纳丞相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他还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的第一个霸主。
材料三: 他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他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材料四: 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谁
(3)根据材料三,说说 “他” ,是如何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
(4)根据材料三、四说说他们能成为春秋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回答:
(1)材料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请说出春秋时期另外两个著名的中原霸主是谁?
(3)请说出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春秋诸侯争霸造成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这表明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D项正确;春秋时期并非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时期,排除A项;春秋时期分封制没有瓦解,排除B项;材料强调春秋诸侯争霸造成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并非强调人民遭受战争灾难,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晋楚争霸之时,融合其他民族为晋人,这是因为大国争霸推动了民族交融,故选A项;材料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经济差距无关,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晋楚的优劣,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社会动荡,A项正确;分封盛行于西周,排除B项;改革变法盛行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民族交融”概括不全,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题目体现了争霸的危害,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政权的更迭的描述,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制度的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A项正确;“挟天子以令诸侯”出现在东汉末,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排除C项;东晋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大夫瓜分,故“三家分晋”发生在战国时期,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排除A项;周平王内迁前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减弱,周王虽然是名义上的“共主”,但以无力控制诸侯,排除B项;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意思是说:到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实力衰落,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弱小的,通过兼并战争,齐楚秦晋这些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不再服从周天子命令,即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强大,周天子地位动摇,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反映了春秋时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与题意不符;B项材料和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无关,与题意不符;D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平王前就已经分封诸侯,与题意不符。故选C
8.A
【详解】
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可以判断,孔子弟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使用“牛”“耕”作为名、字,这就说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9.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ABC项与“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D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主要体现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C项正确;西周统治时期处于努力社会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排除A项;20万年前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还未产生,排除B项;7000年前处于原始农耕时期,农业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在战国时期,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排除。故选择D。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 “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再结合题干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状况,C项正确;联合弱国,抵抗强国、 联合强国,制衡他国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B项;远交近攻,兼并统一是秦统一六国采取的策略,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工具,排除B项;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春秋战国”、“大变革:社会转型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故选项A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耒耜骨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焚书坑儒是秦朝所发生的事件,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A符合题意;货币的出现和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金属的出现时期不是春秋后期,C不符合题意;牛的出现不是春秋后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1)春秋时王室衰微,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2)齐桓公
(3)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4)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可知,这体现出的原因是,春秋时王室衰微,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的第一个霸主”可知,他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他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4)
根据所学和材料“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可知,他们能成为春秋霸主的共同原因是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17.(1)齐桓公称霸。
(2)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依据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可知是齐桓公称霸。
(2)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霸主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其中中原霸主是晋文公和楚庄王等。
(3)
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