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6 22: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种》,记载了多项中央对地方官吏人员任命的规定,例如,男子成年之后经过三年的学习可参加官吏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供职于郡府、县廷机构。材料反映了秦朝(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制定共十八条法律
C.勤于考核官员政绩 D.云梦重视法治建设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2021年8月2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秦朝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3.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这一种写法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4.观察下面三幅图,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明显是( )
A.民族融合形成华夏族 B.战乱不断与匈奴入侵
C.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5.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秦朝实行郡县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会议选举杨晓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在中国历史上,下列官员中最早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刺史
8.如图所示,秦统一后,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一举措( )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 B.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D.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9.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
A.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的历史潮流 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C.秦王嬴政正确的军事谋略和充分的准备 D.秦国历任统治者励精图治,招募贤才
10.如下图的邮票(小型张)内容取自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实物照片。经学者研究,虽然两辆铜车马的等级、用途、规制不同,但它们的车轮结构、大小基本一致,两轮的间距也相差无几。铜马车的出土印证了秦朝推行的某项措施,这一措施( )
A.促进了文化交流 B.便利了交通往来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加快了南方开发
11.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专制主义制度激化阶级矛盾
C.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D.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
12.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设置太尉掌管军事
C.修筑万里长城 D.全国推行郡县制
二、综合题
13.九年级某班以“民族关系知多少”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1)请说出图一中长城东西起讫点AB的名称。
(2)图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这次改革有什么意义?
(3)图三反映了唐太宗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4)图四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行政制度?请写出当时朝代为加强边疆管理设立的两个行政机构的名称
14.在学习中恰当的使用图示,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图示一
(1)分别写出图示一中①、②处相应的历史人物和制度名称。
图示二
(2)图示二反映了西周时期哪一政治制度?并根据图示,指出该制度中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图示三
(3)根据图示三,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地方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
15.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材料一
大盂鼎的介绍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主人:盂 鼎高:101.9厘米 鼎重:153.5千克 出土:陕西 附铭文:省先王(遵行先王的制度),受民受疆土。
材料二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1)材料一和材料二印证了西周实行________制度。
(2)材料一、二都是研究西周文明的重要史料。其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_,属于文献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_。
材料三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探究活动,找到了以下史料:
(3)将材料三中的相关史料与下列探究活动主题一一对应。(填序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探究活动主题 序号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往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指出秦军最后攻灭的诸侯国。结合所学,说说秦统一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央对地方官吏人员任命”可知,中央任命地方官吏,这体现的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 十八条法律、 考核官员政绩、法治建设均是中央集权的具体体现,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掌管监察职能,负责监察百官,C项正确;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排除AB两项;县令是地方行政官员,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这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而秦王后来统一全国后“剑”字统一写成的字体应为小篆,B符合题意;ACD项不是秦朝时期统一使用的文字,排除。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当时有众多的诸侯国,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到了战国时期,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着政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项正确;华夏族起源于炎黄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匈奴入侵,排除B项;“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和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①正确;秦朝修筑了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都是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②正确;秦朝和隋朝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④正确;①②④正确,A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但不符合隋朝,排除③,排除BCD项。故选A项。
6.C
【详解】
依据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右丞相印”分析可知,其反映的是秦朝信息,秦朝实行丞相制度,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②③符合题意;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与图片材料无关,①不符合题意;图片没有体现秦朝实行郡县制,④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故C项符合题意;刺史是在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详解】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这一措施促进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故D项;题干强调是货币统一,与行政管理,交通往来,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革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是最主要的原因,A项正确;BCD选项使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项。
10.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为了更好的统治全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例如车同轨,便利了交通往来,题干描述的就是这一政策,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11.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C项正确;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专制主义制度激化阶级矛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详解】
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地方,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D项正确;北击匈奴、设太尉和修筑万里长城都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1) A 辽东 B临洮
(2)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3)图三反映了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元朝 行省制度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详解】
(1)观察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征发大批人力修缮和整补燕赵秦三国旧长城,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的万里长城。
(2)仔细观察图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的措施是: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是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3)观察图片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根据图四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设立 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澎湖岛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流球。
14.(1)①禹;②禅让制。
(2)分封制。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3)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
原始社会后期,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因此,①处填写禹;②处填写禅让制。
(2)
第一小问,依据图片二中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是分封制的内容;依据图片中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是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享有的义务是向周王进献贡物以及服从周王调兵。
(3)
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因此,依据图示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点睛】
15.(1)分封制
(2) 材料一; 材料二
(3)②①④⑤③
特征:周王室衰微;变法改革(制度变革);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农业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思想学术繁荣(百家争鸣);民族交融。
(4)齐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分封是分封土地以及土地上人口。依据材料一“先王(遵行先王的制度),受民受疆土”可得出是分封制。
(2)
实物史料是当事人留下的遗迹和遗物,因此材料一属于实物史料;材料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是史学作品,属于文献史料。
(3)
越王勾践属于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商鞅方升属于商鞅变法时期器物;老子属于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属于思想文化方面表现;青铜扁壶含有游牧民族特点属于民族关系方面的表现;铁农具体现的是该时期农业发展方面表现。因此,材料三中的相关史料与表格中探究活动主题顺序为②①④⑤③;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社会特征是周王室衰微、变法改革、诸侯争霸、农业发展、思想学术繁荣以及民族交融。
(4)
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依据材料四中地图信息可知,秦军最后攻灭的诸侯国是齐国,结合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