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1*三黑和土地
一、选择题
1.下面每组相同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挨着 挨打 B.钻空子 钻研 C.松散 散发 D.归宿 一宿
2.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散(sàn) 疙瘩 闺女
B.挨骂(ái) 顺溜 叫换
C.钻出(zuàn) 荞麦 毛驴
D.耙地(pá) 菜籽 招呼
3.下列对《三黑和土地》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黑是一个勤劳朴实、对土地充满无限热爱的人。
B.本文表达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的喜悦之情。
C.三黑的理想虽然很美好,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4.农民( )有了土地,( )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
A.如果 就 B.因为 所以 C.一 就 D.既然 就
5.现在蝈蝈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对这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觉得蝈蝈叫得太吵,嫌烦,希望孩子把它捉住。
B.他小时候逮蝈蝈总是挨骂,他想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逮蝈蝈,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
C.他并不珍惜自己种在地里的庄稼,任由孩子到地里捉蝈蝈,踩坏了庄稼也无所谓。
D.他自己很喜欢蝈蝈,希望孩子帮他捉来给他玩一玩。
二、填空题
6.巧辨双胞胎。
躺( ) 碎( )
躲( ) 粹( )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1)“一……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这样表达让我们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之后的________。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________。
(2)“活像旱天的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________。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一读,背一背。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以牧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放羊时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每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天冷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像看宝贝一样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这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护“亚心”。
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它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块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再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地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四年过去了,吴庭德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然而,老人不但没有把钱交给家里,反而将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石料。此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刻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子陪伴它……”
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10.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 )
(2)含有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 )
11.下面哪件事不是吴庭德老人做的?( )
A.守木牌。 B.砸石子。
C.刻石雕。 D.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
12.品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用“____”画出描写老人制作亚心石的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中我感受到了老人制作亚心石的______以及老人对“亚心”的_______之情。
13.下列关于世界各地游客来亚洲中心参观的主要目的,最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观看亚洲中心的木牌。
B.得到一块带有“亚洲中心”四个字的亚心石。
C.体验与亚洲中心零距离接触的感受。
D.拜访亚洲中心的“活风景”吴庭德老人。
14.你赞同文中吴庭德老人的行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冬夜的灯光
我和妻子珍妮特抛下我们自己的诊所,离开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八千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但是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地方是辽阔无垠,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他的农场在15公里外,我要他告诉我怎样去他那里。“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三公里,再……”
我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再说了一遍,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穹隆。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冬天下雪的征兆。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
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满怀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可是我决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15.“我”的心里满怀着恐惧,担心不认的回去的路。“我”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说荒凉、偏僻的奥克斯“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用很多笔墨写雪大、天冷、夜黑和“我”的恐惧,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挨着(āi)挨打(ái)
B.钻空子(zuān)钻研(zuān)
C.松散(sǎn)散发(sàn)
D.归宿(sù)一宿(xiǔ)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
A选项中“散”读“sǎn”;[sàn]由聚集而分离 解~。
B选项中“换”应写成“唤”;
C选项中“钻”读“zuān”,[zuàn] 打眼儿的工具 电~。~头。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C选项中三黑的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正确写法是:三黑的理想虽然很美好,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4.C
【详解】
上下两句的关系是承接关系。农民一旦有了土地就会怎么做。
A选项是假设关系,假设农民有土地才会怎样。
BD选项是因果关系,因为有了土地农民才会怎么样。
C选项是承接关系,农民一有土地就会怎么样。
5.B
【详解】
可从文章内容——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找出答案。选项B正确。
6. 躺下 破碎 躲藏 纯粹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7. 喜悦 我一见到这个音乐盒,就想起了我的朋友 比喻 热爱 黄叶飘落,就像翩翩飞舞的蝴蝶
【详解】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用关联词语造句。“一……就……”是条件关系。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此句中将“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形象手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运用该修辞手法,表达合理,无错别字即可。
8. 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难道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
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9.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答案为: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10. 耳边风 冷言冷语
11.D
12.砸 砸成 再砸出;执着;热爱
13.C
14.赞同。因为老人的行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执着追求,普通人也能创造出奇迹。
略
15.沿路的农家依然亮着灯。
16.我是一个热爱生活,能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因为这里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充满了爱。
17.起到了反衬作用,更能说明这里的人善良,乐于助人。
18.这里的人有高尚的品质,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处处充满爱意,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