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京剧趣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京剧趣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6: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4*京剧趣谈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京剧舞台上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 )
A.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无法驰骋的问题;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不好控制的问题。
B.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无法鲜明地显现出来的问题。
C.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2.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 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A.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B.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 )
A.一曲《春江花月夜》轻歌曼舞,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B.仙女们余音绕梁,婀娜多姿,把幸福的花瓣撒向人间。
C.殿内泥塑的舜帝坐像,头戴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
D.他的文章高山流水,不拘一格。
4.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尴尬(ɡān) B.戛然而止(ɡǎ)
C.宴席(yàn) D.英雄气概(ɡài)
5.下列选项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控(kōng)制 锣(luò)鼓 外宾(bīng) 气概(gài)
B.尴尬(gà) 凸(tū)显 筷(kuài)子 一眨(zhǎ)眼
C.彻(chè)底 仆(pū)人 鲜(xiān)明 拾玉镯(zhuò)
D.符(fù)合 装饰(shì) 唯(wéi)恐 绱(shàng)鞋底
二、填空题
6.多音字组词。
曲qū( ) q ( )
漂piào( ) piāo( )
7.填空
课文《京剧趣谈》通过《马鞭》和《亮相》两篇文字,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读句子,完成练习。
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
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试着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这个场面是“_____________”,在京剧中的表现手法叫做______________。这也是京剧中所包含的________成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京剧趣谈——马鞭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的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10.京剧中的马鞭道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马鞭道具是怎么把问题解决得“无比漂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演员还会怎样自由地表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2、3自然段举例介绍了实在的道具——( )、( )、( ),以及虚拟的道具( )、( )、( ),进一步说明了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员表演的特点。
14.新颖点 京剧有“国剧”之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对于京剧你还有什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从古至今,很多知名人物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
②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他爱读书,曾在家乡亳州城外筑一石室,“春夏习读书卷”。在以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在处理军务、政务之余挤时间读书,进行业余自修,一直保持着读书的热chén 。
③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他从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只“观其大略”,通过泛读掌握其实质。以此之法,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形势。后辅佐刘备,极为称职,屡建奇功。
④鲁迅12岁进入 (地点)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⑤倘若我们能效仿先贤【甲】 ,【乙】 ,【丙】 ,那么必将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15.文段中粗体字的笔顺、横线内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阅”的第一笔是“、” 枕 称职(chèng)
B.“阅”的第一笔是“|” 忱 称职(chèng)
C.“阅”的第一笔是“|” 枕 称职(chèn)
D.“阅”的第一笔是“、” 忱 称职(chèn)
16.“宿”与第④段中画线词语“宿儒”的“宿”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A.宿舍 B.星宿 C.宿将 D.整宿
17.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得最好的一项是   
A.骑马去郊游 B.放牛归林中 C.童子进学堂 D.雪中寻腊梅
18.依据文段内容,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⑤段中的【甲】、【乙】、【丙】处,正确的顺序是   
①广泛阅读②读书有方③坚持阅读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19.坚持阅读,能不断提升修养。下面名人言语中表明要“坚持阅读”的一项是   
A.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朱熹
B.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C.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D.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不恰当。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
B.不恰当。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C.恰当。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D.不恰当。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B
【详解】
B.戛然而止(jiá)
5.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控制”的“控”读音为kòng;“锣鼓”的“锣”读音为luó;“外宾”的“宾”读音为bīn。
B.读音正确。
C.“仆人”的“仆”读音为pú;“拾玉镯”的“镯”读音为zhuó。
D.“符合”的“符”读音为fú。
6. 弯曲 歌曲 漂亮 漂浮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多音字根据读音不同,组成的词语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结合音形义来进行组词。
7. 京剧舞台如何处理一些没办法表现或不好解决 对京剧的热爱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

8. 虚构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针,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纳鞋底儿,可以缝补衣服。 刀(枪)下场 动态的亮相 杂技 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详解】
1题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2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虚构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针,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纳鞋底儿,可以缝补衣服。 刀(枪)下场 动态的亮相 杂技 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9.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能力。此题语序混乱,要先传承后才能继续发展。
2.辨析词语,这句表示假设关系,所以选有假设关系的“如果……就……”。
10.因为古人时常要骑马,但是京剧表演舞台太小,马匹无法驰骋;另外真马出现在舞台上也不好控制;所以京剧继承、发展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用马鞭代替了骑马。
11.一是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美学;二是给演员更多的表演自由;三是马鞭本身具备一定的装饰美,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
12.可以不断摇动马鞭,表示策马奔腾;还可以双手在胸前抱着马鞭,表示勒马远望。
13. 鞋底 酒壶 酒杯 针线 酒水 饭菜
14.我还对京剧脸谱有所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如,红色代表忠勇侠义、白色代表阴险奸诈、金色代表神仙高人等。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文章第一段“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即可概括出京剧中的马鞭道具产生的原因。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第一段“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的约定俗成的方法”即可得出答案。
12.
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学生根据所给句子,想象演员还会怎样自由地表演,注意不能和文中“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重复,答案不唯一,想象合理即可。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根据第二段“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第三段“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即可提取答案。
14.
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学生根据积累写出对京剧的了解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15.D
16.C
17.B
18.B
19.D
15.

16.

17.

18.

19.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