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审题训练。(习作《小小动物园》)
申清重点:对于本次习作的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所写人物要和某种动物有相似点 B.可以写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C.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D.家庭中每个成员都重要,介绍可以不分主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huò) 依赖(nài) 百亿(yì)
B.潜入(qián) 哲学(zhé) 物质(zhì)
C.兰花(lán) 探索(sǔ) 朴素(sù)
3.对于本单元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B.《蝴蝶的家》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物的怜惜、关爱之情。
C.《呼风唤雨的世纪》展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D.《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小豌豆能够使小女孩的病好起来是因为小豌豆具有魔力。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预感 船舶 豆荚 舒适 B.证明 蝙蝠 既使 萤光屏
C.渲闹 潜入 窗框 哲学 D.屏幛 震撼 躲蔽 家雀儿
5.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A.表示强调。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讽刺和否定。 D.表示特定称谓或特殊含义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这句中,“其”是指___________,与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进行__________,突出20世纪改变之大。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春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
7.修辞在线。(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三、语言表达
8.句子天地。(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是哪种鸟类在筑巢?是燕子。用什么材料来筑巢?用泥、唾沫和树枝。
→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4.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用加点的字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交流平台。(交流你在阅读中作批注的方法)
我是这样做批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苹果树下的秘密
高墙电网,月黑风高,阴森的夜,(可怕 恐怖)的世道。“快点!快点!闪开!闪开!”她疾声呼叫,将一个周身裹着白布的小小身体从铁门里抱出来,露出半边的小脸上,长满红斑水疱,散发阵阵恶臭,卫士纷纷掩口(躲避 逃避)。“斑疹伤寒患者!”她对持枪警卫嚷了句,抱着孩子上了一辆救护车,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那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欧洲,波兰华沙,纳粹集中营的一幕。女护士是假扮的,她的真实身份是华沙社会救济局的职员,专门负责管理救济食堂。目睹纳粹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残杀 屠杀),她想尽一己之力做点事情,救孩子。
她着一身洁白的护士服,出入魔窟像一位天使,有时一天两三次。她有时背着工具箱,有时运出一筐垃圾,甚至直接推出一口棺材,那些小小的孩子,就藏在这些掩护中逃离了地狱。大一点的孩子,她就将他们带到下水道、墙洞口,有同伴在高墙外接应他们。
有一次她想带走一个孩子时,孩子的父母无法接受骨肉分离,请她给他们一天时间来考虑,或者,只是想再疼爱孩子一天吧,结果第二天,这一家人已经被残害了。
痛心疾首之后,她加快了抢救孩子的步伐。
她想得很周到,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
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
每一天她都在冒着生死风险,终于有一天,她被纳粹发现,被关进监狱,打残了她的双腿,直至判死刑,她都没说出一个孩子的下落。
短短18个月,她总共救出的犹太孩子数字惊人——2500个!
当年她被波兰抵抗运动组织(挽救 解救)出狱,可她的一辈子都默默地过来了,没有人传扬她的名字,甚至没有像样的居住条件。
直到很偶然地,美国的四位女中学生做一个竞赛课题时发现了她——艾琳娜,女孩们见到的,已经是年近90的老人。
现在她的事迹终于被四个女孩传扬开了,她96岁时获得了荣誉勋章,这个故事还被拍成电影。而对于她,传不传扬实在不重要,荣誉勋章啥的都不重要,当初做的事情有多么值得多么重要,她早就知道。
10.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词语。
1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风险—( ) 考虑—( )
12.本文主要写了艾琳娜在20世纪30年代,在_______的纳粹集中营中,假扮护士的身份,利用一切办法_______的故事。她总共从纳粹集中营中救出 了_______个犹太孩子。
13.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苹果树下的秘密”指的是( )
A.艾琳娜利用护士的身份救出犹太人孩子的秘密
B.艾琳娜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
C.孩子们把自己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中,埋在苹果树下的秘密
15.你认为艾琳娜是英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白荷
①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慢慢地从睡梦中苏醒了。
②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③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色的荷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再过几天,你看到的再不是什么“大盘子”,也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告诉你,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感冒发烧,只要将它摘下煮水喝,保证“叶到病除”。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
④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慢慢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展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上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
⑤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样“宝贝”——莲子和莲藕。莲子既可吃,也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16.文章的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拟人 B.比喻 C.白描 D.排比
17.文中写了白荷几方面的特点?( )
A.一个方面 B.两个方面 C.三个方面 D.四个方面
18.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
A.总分总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D.空间顺序
19.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出文中引号中的词所指的内容。
“大盘子”指( )“小雨伞”指( )“大伞帽”指( )“伞柄”指( )
A.白荷带刺的茎 B.长大后的白荷 C.刚长出不久的小荷叶 D.碧绿的大荷叶
20.白荷都具有哪些功用?
荷叶( ) 荷花( ) 莲子( ) 莲藕( )
A.既可吃,也可入药。B.治感冒发烧,能避免中暑,能提神醒脑。
C.泡水喝,清凉甘甜。D.嫩脆可口,是一道佳肴。
21.下面的句子可以用哪一句诗概括?
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偶尔有一两只蜻蜒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白荷具有什么品质?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习作。
在我们的心里,家乡永远是那么美,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请你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好好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吧!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习作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习作要求及所给材料,结合习作的主题进行选择。
根据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小小“动物园”》的习作要求及习作指导可知,本次习作要求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将家里成员想象成一种小动物,写一写家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本次习作所写人物要和某种动物有相似点,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刻画人物,过具体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写时要做到有详有略,详备得当,重点人物重点介绍。所以A、B、C正确,D项说法有误。
2.B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A 有误。“依赖”的“赖”应读“lài”。
B 正确。
C 有误。“探索”的“索”应读“suǒ”。
故本题选B。
3.D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D项理解错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该童话讲述了豆荚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世界各地的故事,它们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飞进裂缝里的豆粒最值得称赞,它发芽、开花,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生机。
课文中小豌豆能够使小女孩的病好起来不是因为小豌豆具有魔力。而是因为小豌豆的顽强生命力,感动了小姑娘,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使她也有了想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因此变得坚强。众所周知,有动力没有有什么事办不成。所以女孩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4.A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书写正确。
B.“既使”改为“即使”;“萤光屏”改为“荧光屏”。
C.“渲闹”改为“喧闹”。
D.“屏幛”改为“屏障”;“躲蔽”改为“躲避”。
5.D
【详解】
本题考查了引号的用法。
引号分为单引号和双引号两大类,单引号和双引号由前引号和后引号组成,注意结合相关句子来分析引号的作用。
“地球村”是对地球的称呼,表示特定称谓。
6. 20世纪100年里的变化 对比 科学技术 梨花开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由文章内容“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可知,“其”是指20世纪100年里的变化,与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进行对比,突出20世纪改变之大。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好像一夜之间有春风吹过,所有的树上仿佛盛开了梨花。后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在“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春风是指科学技术,梨花开指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7. 设问 比喻 反问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判断。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句子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将“超声波”比作“波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8. 燕子用泥、唾沫和树枝筑巢。 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示例:十五的月亮 一个大玉盘 示例:这个新闻我在电视上看过,也在网络上看过。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将设问句改为陈述句能力。注意要转换正确,不能改变原句意思。
本题按照例句形式,把“是哪种鸟类在筑巢?是燕子。用什么材料来筑巢?用泥、唾沫和树枝。”改为陈述句即可。即:燕子用泥、唾沫和树枝筑巢。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反问句转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本题把“怎么……呢”去掉,“禁得起”改为“禁不起”,句末将“?”改为“。”即可。即: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按照例句中的“……像……”句式,仿写一个比喻句即可。示例: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像一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4.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造句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本题按照要求用加点字“在……也在……”造一个句子即可。示例:老师在教育我们的同时,也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9.在阅读中遇到好词好句,在下面画上横线或波浪线;有疑问的地方画上双线并打上问号;使人感动的地方,写上简单的批语。
【详解】
考查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横线或者波浪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可以用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阅读的时候还可以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10.划去:可怕 逃避 残杀 挽救
11. 危险 思考
12. 波兰华沙 救孩子 2500
13.环境描写。从中我们体会到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
14.B
15.她是英雄,在那样一种极端危险的条件下,她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那么多孩子。
10.
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可怕:是指令人害怕。
恐怖:意思是威胁、恐吓。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看到暴力、血腥的场面而引起的恐惧。
躲避:(动)有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以免碰到不利事物
逃避:逃走避开。
残杀:意思是杀戮;杀害。
屠杀:(动)大量地残杀。
挽救:释义是从危险或不利中救回来。
解救:意思是使脱离危险或困境。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风险:(名)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考虑:(动)斟酌、思索,以便作出决定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那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欧洲,波兰华沙,纳粹集中营的一幕。女护士是假扮的,她的真实身份是华沙社会救济局的职员,专门负责管理救济食堂。目睹纳粹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屠杀,她想尽一己之力做点事情,救孩子。”和“短短18个月,她总共救出的犹太孩子数字惊人——2500个!”可以得出本文主要写了艾琳娜在20世纪30年代,在波兰华沙的纳粹集中营中,假扮护士的身份,利用一切办法救孩子的故事。她总共从纳粹集中营中救出了2500个犹太孩子。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中划线句的内容“高墙电网,月黑风高,阴森的夜,恐怖的世道。”可以得出这句话中是环境描写,从“恐怖的世道”可以得出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痛心疾首之后,她加快了抢救孩子的步伐。她想得很周到,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可以得出“苹果树下的秘密”指的是艾琳娜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辨析。结合自己的理解,语言完整流畅,理由充分即可。
16.A
17.C
18.B
19. C B D A
20. B C A D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2.朴素、淡雅,无私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一生。
16.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引诱”意思是诱导,劝导。“苏醒”指昏迷后醒过来。引申为醒悟。文章赋予了“白荷”和“大自然美丽景色”人的行为。运用的是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
17.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①——③段着重写了荷叶的形态,第④段写荷花的形态及食用价值,第⑤段写荷的功能。所以是写了白荷三个方面,及外形美丽、功能多样、亦可食用。选项C正确。
18.
本题考查文章叙述顺序。
文段中有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春末夏初、盛夏、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等表示时间的词语。选项D正确。
1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通过“再过几天,你看到的再不是什么“大盘子”,也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这些内容可以找出对应答案。
2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过第③段内容“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告诉你,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感冒发烧,只要将它摘下煮水喝,保证“叶到病除”。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第④段内容“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上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第⑤段内容“莲子既可吃,也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可得出对应答案。
21.
本题考查古诗识记积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小池》,句意: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全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表达。
可以从白荷的功能和价值进行陈述。最后第⑤段中的关键信息“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样“宝贝”——莲子和莲藕”也可以分析出白荷对人的价值。
23.例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很美。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里有许多荷叶、荷花,还有许多小鱼、小虾。溪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非常美丽!
春天,小溪涨满了春水。我到溪边散步,看着那清澈的溪水,真的忍不住想喝一口。草地也瑰丽无比,草地上的花都盛开了,有红色的玫瑰,黄色的油菜花,紫红的鸡冠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西边的柳枝也发芽了,看,它正向我们招手呢!
夏天,小溪里的荷叶又大又圆,真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有的才展开一两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好想马上就有绽开似的。小蜜蜂跳着8字舞,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勤快的采着花蜜。青蛙在呱呱的叫着,捉着害虫呢。
秋天,土地向人们献出了又香又脆的花生;金黄色的玉米;火红的高粱;一望无际的稻田。农民伯伯在田地里收获着丰硕的果实,脸上荡漾着甜蜜的微笑。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小朋友们有的滑雪、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堆起了雪人,玩得真快话。
我的家乡真美!我爱我的家乡!
【详解】
话题作文,写自己的家乡。先写自己的家乡是哪里,介绍一下,其次写家乡的美景有什么,或一年四季有什么不同,最后写你对家乡的感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