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6 14: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46年1月至5月,国民党军队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周围修筑碉堡2104座,在中原解放区周围的豫南鄂修筑碉堡6000座以上。其目的是
A.建立统一战线 B.增强抗日实力 C.计划和平建国 D.为内战作准备
2.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邓小平
3.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A.人民解放军有强大的战斗力 B.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D.解放区将成为巩固的后方
4.1945年,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拍摄了唯一的单独合影。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谈判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5.为了纪念周恩来,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李德胜是毛泽东于1947年到1948年期间使用的化名,谐音是“离得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与李德胜这一别名相关的史事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中原 C.皖南事变 D.红军长征
7.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笔记。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
A.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共合作反侵略 C.国共关系的变化 D.内战爆发的背景
8.蒋介石说:“如果我不拘留毛泽东,不加以审判的话,我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先烈.”说明蒋介石企图将毛泽东扣押下来的事件是( )
A.南北和该 B.改旗易帜 C.北京和谈 D.重庆谈判
9.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与此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内战爆发 B.北伐战争 C.抗战胜利 D.重庆谈判
10.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这表明( )
A.重庆谈判没有实际意义
B.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
C.国共军事对峙局面形成
D.和平建国急需国共协商
11.假如你是某部电影中毛泽东的扮演者,在拍摄如图所示画面时你选择的台词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
12.张治中将军在某次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达成《双十协定》
C.国民革命取得阶段胜利 D.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14.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他的名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埔军校旧址(图片)
材料二:在欢庆胜利的时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三:受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等人赴西安参加谈判。
材料四: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1945年蒋介石发出的电报
(1)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所学校创办的背景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体会材料二情境,材料中所说的“欢庆胜利”是指什么事件的胜利?这件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周恩来因何事前往西安参加谈判?此事件的发动者是谁?解决方式是什么?这个事件的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4)材料四中,蒋介石称“待与先生面商”,其中的“先生”指谁?这次面商的实现,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15.回望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曲折发展,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国民党右派捕杀革命志士
(1)对比分析材料一的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携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2)材料二中“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合作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标志国共关系再次破裂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国共两党不同历史时期关系的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蒋介石就做了内战的准备,通过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署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便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材料中国民党的行动是为内战做准备,D项正确;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6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已在1945年结束,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计划和平建国是重庆谈判的内容,是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的借口,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所以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周恩来,C项正确;毛泽东参加了重庆谈判,没有参加西安谈判,排除A项;朱德和邓小平两次谈判都没有参加,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从中说明了国民党独裁统治,是不得人心。故选B。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因此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谈判。B项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AC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故①符合题意;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故②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故③符合题意;1945年8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周恩来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6.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毛泽东化名李德胜,谐音是“离得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体现了必胜的信念,A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中原,1941年 皖南事变,1934年到1936年红军长征,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全面内战爆发标志着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峙,所以反映的主题应该是国共关系的变化,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和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不符,排除AB项;北伐战争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都不是内战爆发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到来,为了和平统一、民主建国,国共双方举行了重庆谈判,毛泽东维护国内和平,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巨大阻力,蒋介石萌生了“如果我不拘留毛泽东,不加以审判的话,我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先烈”的想法,D项正确;南北和谈是同盟会和袁世凯,改旗易帜是张学良, 北京和谈时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已经是垂死的蒋介石,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D
【详解】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D项正确;内战爆发是1946年,北伐是1926年,抗战胜利是1945年8月,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
依据“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B项正确;重庆谈判虽然没有制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中国共产党表明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共军事对峙局面形成,而是反映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排除C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真实目的并不是和平建国,而是利用谈判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图片展示的是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场景,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同时也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所以台词是“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D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地图革命战争期间的根据地建设与发展有关,排除A项;“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的论断,排除B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解放战争爆发后,面对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依据题干“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因此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是国共达成《双十协定》,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共商抗日救国大计。毛泽东没有去,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中,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取得阶段胜利时,蒋介石还没有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不能称“蒋主席”,排除C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与题干中“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1)最迫切的问题: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如何解决: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合理解决。
(2)“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详解】
(1)根据材料“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由“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可知解决的途径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合理解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可知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
14.(1)背景: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2)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事件:西安事变。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方式:和平解决。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展现初步形成。
(4)“先生”:毛泽东。作用: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详解】
(1)根据“黄埔军校旧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主要是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黄埔军校建立的作用则是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2)根据“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可知事件是指南昌起义。意义在于这次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根据“赴西安参加谈判”可知事件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和杨虎城。西安事变解决的方式是和平解决。意义是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展现初步形成。
(4)根据“1945年”、“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生”指的是毛泽东。这一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15.(1)从合作到分裂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第一次分裂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共十年对峙内战局面的出现。
(2)日军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共同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等。(言之成理即可)
(1)
根据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可知反映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右派捕杀革命志士”反映的是第一次合作破裂。两则史料说明国共关系从合作到分裂。根据所学知识,史料一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第二则史料说明第一次分裂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共十年对峙内战局面的出现。
(2)
根据材料二“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可知,材料二中“国共两党在此合作”的原因是日军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共同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
根据材料三“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标志国共关系再次破裂的历史事件是: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