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如图漫画说明(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2.导致下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苏联模式的固化 D.苏联解体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B.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C.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苏联时期,在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5.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B.主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C.把科技发展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6.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材料中苏联共产党的这种认识( )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 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 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7.《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的和平演变 B.苏联模式
C.美国的冷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8.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下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 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
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9.“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这个红色帝国指( )
A.美国 B.日本 C.苏联 D.英国
10.下列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是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B.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D.实行多党制,倡导“政治多元化”
11.以下为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诞生科学理论
B.诞生科学理论、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诞生科学理论、一国到多国
D.诞生科学理论、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12.“苏联的解体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过那么久的错误方针的实施,苏联最终覆灭。”导致苏联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弊端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3.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北约东扩 D.华约解体
14.下图所示为某历史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填入
A.农奴制改革 B.苏联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5.“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诗句描述的是
A.美国的崛起 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裂 D.苏联的兴衰
二、综合题
16.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改变现状,改革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请根据提示,参与“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
【古代改革:制作知识卡片】
(1)请结合所学,补全①、②的具体内容。
【近代改革:绘制思维导图】
(2)根据思维导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扩展有哪些方式?指出图中俄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现代改革:图解历史人物】
(3)结合所学,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分别对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述改革:读史可以明智】
(4)通过“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你最终得出什么结论?(一点即可)
17.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白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干年之交的俄罗斯》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漫画体现是苏联在东欧国家强制推行苏联模式,因此说明漫画说明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D项正确;漫画不能体现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两极格局基本形成,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排除ABC项。故选D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苏联,1964到1982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苏联模式的固化,国民经济发展放缓,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故C符合题意;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是在1918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在1921年,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而这种旧体制在苏联又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必然是不彻底的。加之,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导致改革失败。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戈尔巴乔夫改革在路径选择上存在问题,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最后改革以失败告终,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错误。综上故选C。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提倡种植玉米”,大力垦荒,故B项正确;斯大林主要集中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方面,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化方面,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在经济方面改革之后再政治方面改革,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D项错误。
5.D
【详解】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D项正确;A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不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排除。故选D项。
6.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苏联共产党的这种认识是导致苏联经济的改革陷入停滞。选项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A排除;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C排除;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B。
7.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共产党在力量薄弱的时期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却在力量强大的时期,自己打败了自己,使得苏联走向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应是内部因素,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外部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冷战政策也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起到了催化作用,故D项错误。
8.C
【详解】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得苏联的改革走上歧途,但有助于西方思想的渗透,推行和平演变,因此在媒体舆论宣传上肯定赞赏它,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故C项正确;20世纪八十年代苏联还未解体,战后美苏争霸还没有结束,故排除A项;“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肯定赞赏,排除B项;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矛盾无法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
依据题干“戈尔巴乔夫”“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91年八一九事变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军,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共存在69年。C正确;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领导人,ABD排除;故选C。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的内容由农业、工业和政治等方面。农业上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扩大农业起义自主权,大力推向种植玉米,工业精简中央官吏机构,政治上平反冤家错案,故选C;A是1861年改革内容,排除;B是苏俄新经济政策,排除;D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排除。
11.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要选的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因此①阶段对应的是诞生科学理论;1848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然会指导工人运动,因此②阶段对应的是理论到实践;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二战结束后,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③对应的是一国到多国,故B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and knowledge, the material to be chosen was the 1848 Communist Manifesto, which marked the birth of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 so the first stage corresponds to the birth of scientific theory; after 1848, the birth of Marxism, the labour movement is bound to guide it, so phase 2 correspond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he victo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in 1917 heralded the birth of the first socialist state, and 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a series of socialist states emerged in Eastern Europe and Asia, so 3 is a country to many countries, so B in line with the meaning, so choose B, ACD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meaning.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B
【详解】
1991年,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苏联解体,B项正确;“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无法反映东欧剧变、北约东扩、华约解体,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正式形成,苏联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与1991年苏联解体无关,排除A项;20世纪50-6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小修小补,导致苏联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横空出世一战中”指的是一战时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俄国成立;“工业军事显威名”指的是斯大林时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增强;“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指的是苏联一共存续了74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据此可知,这首诗反映的是苏联的兴衰,D项正确;美国崛起、印度重建以及德国分裂,三者均与诗歌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6.(1)伯里克利;法兰克王国。
(2)方式:革命(或战争),改革。
内容:废除农奴制,作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新经济政策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新思维的影响:导致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苏联解体(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作出其中一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进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由查理·马特发起了土地分配制度改革,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所以①是伯里克利;②是法兰克王国。
(2)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方式是革命(或战争),改革;图中俄国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农奴制;作用是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影响是导致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4)通过“世界史改革”专题探究活动,我得出的结论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从国情出发。
17.(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政策:新经济政策。重大意义: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91年底苏联解体。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中图片“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府,故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十月革命的胜利;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苏俄实行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问题二: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苦果”的根源是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苏联最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1991年底苏联解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