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
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
1.82s、1.06s、0.90s、0.88s、0.83s、0.83s、0.83s、0.82s,最后20米用了1.72s,总成绩为:9.69秒。
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米?
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科学探究的环节: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1.提出问题
S1
S2
金属挡板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s3
t3
t2
t1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器材】
斜面、
小车、
刻度尺、
停表、
挡板。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步骤】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s3
s1
s2
S3=
t1
t2
t3
t3=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1-s2
t1-t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设计表格】
V2=
t2=
S2=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
S1=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金属片
金属片
0
10
20
30
40
50
60
cm
实验数据:
0.6m
V2=
t2=
S2=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
S1=
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
路 程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V2=
t2=
S2=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4
S1=0.6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上半段路程:0.3m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V2=
t2=2.5
S2=0.3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4
S1=0.6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0.3
1.5
0.2
0.12
0.15
【分析与论证】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v2【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巩固练习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C
24
练习.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用________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______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答案:斜面;小球;秒表;挡板;刻度尺;刻度尺;秒表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