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体液调节-2022届高考生物学复习提分计划:稳态与调节专练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沃泰默的实验假设是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结论是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引起胰液的分泌
C.沃泰默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排除了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性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由胰腺分泌的第一种激素
2.以下有关甲状腺激素表述正确的是( )
A.手术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的患者需要短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B.该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时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准确等特点
C.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膜表面都存在能进行信息交流的甲状腺激素受体
D.垂体分泌的TSH对甲状腺细胞起作用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3.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甲组小鼠抗利尿激素增多 B.乙组小鼠的尿量略有增加
C.乙组小鼠胰岛素增加 D.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
4.抑郁症是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发作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可以由神经细胞或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
B.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定向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C.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
D.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
5.人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就正常人体而言,人体产热速率始终等于散热速率
B.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方式是激素调节
C.发烧时,体温维持在39℃,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
D.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速率大于常温环境中的散热速率
6.抗利尿激素(ADH)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九肽,与血浆渗透压调节和血压调节有关,下图是ADH和血浆渗透压及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导致ADH分泌增加,从而使尿量增加
B.血压下降时ADH分泌增加,促进了尿的排出
C.血浆渗透压和血压的变化引起ADH的变化是正反馈
D.两图分别是在血压恒定和渗透压恒定时测得的数据
7.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做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
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8.如图表示三名受试者在摄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其中a代表此时对患者1和患者2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胰岛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患者1血糖调节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异常
B.患者2血糖调节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体内缺乏胰岛素
C.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组织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加快
D.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胰高血糖素促进肌糖元分解的过程减弱
9.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热在机体清除病原体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全新阐述。研究发现发热(38.5℃及以上)可以通过热休克蛋白90诱导α4整合素活化并激活细胞迁移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免疫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上升至38.5℃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退热药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吃退热药
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和监控功能
10.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
1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仔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指标 正常仔鼠 甲减仔鼠 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
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1) 20.42 5.90 15.92
促甲状腺激素(mIU·L-1) 3.12 9.29 4.97
心肌重量(mg) 68.27 41.29 65.66
A.补充甲状腺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
B.补充甲状腺激素不能促进甲减仔鼠心肌的生长
C.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可以用于治疗甲减
12.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13.胃液是重要的消化液,胃液分泌的调节途径主要有3条:
途径1:食物的颜色、气味以及咀嚼、吞咽动作反射性地促进胃液分泌;
途径2: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肽和氨基酸直接作用于胃部G细胞引起促胃液素分泌,进而促进胃液分泌;
途径3:胃部扩张刺激胃幽门部的感受器,通过胃壁内神经作用于胃部G细胞引起促胃液素分泌,进而促进胃液分泌。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途径1中引起胃液分泌的机制是非条件反射
B.途径2中的促胃液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途径3的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多种信号分子共同作用于胃细胞,调控其分泌胃液
14.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是指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死亡率很高。请结合所学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体温调节的相关问题:
(1)夏季,高温引起_____和_____,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感受器是_____,调节方式为_____调节。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继而促进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调节。
(3)夏季空调房温度过低使人易患感冒。若人感冒发烧,体温维持在39℃高温,此时机体的产热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在感冒发烧的过程中,即使身处温暖环境,仍可能觉得寒冷,这种感觉的产生部位是_____。
(4)发生热射病时,体温过高可使细胞中_____,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
15.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一种很重要的激素,其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人体生理活动异常。以下是甲、乙两位患者的相关检测数据,据此回答问题:
检测项目 甲患者检测结果 乙患者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ng/dL 345.1ng/dL 10~200ng/dL
T4 2.8ug/dL 15.8ug/dL 5.5~12ug/dL
TSH 22.7mlU/mL 0.1mIU/mL 0.2~7.0mIU/mL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TSH为促甲状腺激素。
(1)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_____患者更可能出现甲状腺增生肿大。
(2)人体中能够调节TSH分泌的激素有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
(3)很多同学在考试前会很紧张,此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加快,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
(4)为了弄清乙患者的病因,在乙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一定量TSH受体的抗体,可推测在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方面,该抗体与TSH具有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
(5)某医院发现一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其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由此可推测该患者的_____(器官)可能发生了病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沃泰默的实验假设是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设计实验,最终发现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即促胰液素,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B正确;沃泰默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排除了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D错误。
2.答案:C
解析:甲状腺切除后是不可再生的,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A错误;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大和作用时间长等特点,B错误;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人体内所有细胞,所以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膜表面都存在能进行信息交流的甲状腺激素受体,C正确;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TSH对甲状腺细胞起作用,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D错误。
3.答案:A
解析:A、甲组小鼠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短时间内抗利尿激素不会增多,A错误;B、由于乙组小鼠静脉注射葡萄糖,为了降低血糖浓度,细胞加速氧化分解葡萄糖,因此乙组小鼠的尿量略有增加,B正确;C、乙组正常小鼠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因此会导致小鼠胰岛素增加,C正确;D、甲组小鼠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血浆中的钠离子会渗透到组织液,导致组织液中增多,D正确。故选:A。
4.答案:B
解析:神经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肾上腺髓质合成并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不能定向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B错误;去甲肾上腺素作为激素发挥作用和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均需要与受体结合,C正确;根据“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有关”,推测可以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缓解抑郁症,D正确。
5.答案:D
解析:人属于恒温动物,但正常人体的体温也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这种波动意味着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并不是始终相等的,A错误;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B错误;人体发高烧时,体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39℃,此时产热速率等散热速率,C错误;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身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较在正常环境中大,所以散热速率大于常温环境中的,D正确。
6.答案:D
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由曲线可知,血压下降时ADH分泌增加,减少了尿的排出;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ADH分泌增加,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ADH分泌减沙,是负反馈;左图测定血浆渗透压对ADH的影响,血压属于无关变量,而右图测定血压对ADH的影响,血浆渗透压属于无关变量,因此两图分别是在血压恒定和渗透压恒定时测得的数据;故选D。
7.答案:C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可通过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和注射等量的相应的溶剂来进行对照,因变量为老鼠的物质代谢能力。
8.答案:D
解析:对患者1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其血糖含量仍较高,说明其血糖调节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异常,使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降低,A正确。对患者2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其血糖含量能明显降低,说明其血糖调节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体内缺乏胰岛素,B正确。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升高,机体分泌的胰岛素会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同时机体升高血糖的作用会减弱,但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正确、D错误。
9.答案:D
解析:发热时体温由正常上升至38.5℃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正确。下丘脑可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等,因此退热药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一段时间,这样有助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C正确。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及清除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错误。
10.答案:A
解析: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C错误;激素都能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但只对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D错误。
1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补充甲状腺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A项错误。补充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促进甲减仔鼠心肌的生长,B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项正确。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不利于甲减的治疗,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垂体,A错误;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但不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B错误;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的量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的量减少,C错误;体内渗透压较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13.答案:A
解析:食物的颜色、气味等对视觉和嗅觉器官的刺激引起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咀嚼和吞咽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促胃液素属于激素,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B正确。途径3为胃壁内神经调控胃部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进而调控胃液的分泌,此种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神经递质和促胃液素等多种信号分子共同作用于胃细胞,调控其分泌胃液,D正确。
14.答案:(1)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温觉感受器;神经
(2)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神经—体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等于;大脑皮层
(4)酶活性下降
解析:(1)夏季,高温刺激皮肤和粘膜处的温觉感受器,通过神经传输,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夏季空调房温度过低会使人易患感冒,当人感冒发烧时,体温维持在39℃高温,此吋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在感冒发烧的过程中,即使身处温暖环境,仍可能觉得寒冷,这种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4)发生热射病时,一方面过高的体温可以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另一方面高温会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高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15.答案:(1)甲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和甲状腺激素(或TH);几乎全身的细胞
(3)神经—体液调节
(4)协同
(5)垂体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表中信息显示,甲患者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乙患者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而TSH能够促进甲状腺的发育,据此可判断甲患者更可能出现甲状腺增生肿大。
(2)下丘脑分泌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TH(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TH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TH的分泌减少。由此可见,人体中能够调节TSH分泌的激素有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TH(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故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3)很多同学在考试前会很紧张,此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4)在乙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一定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能够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结合,发挥与TSH(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因此在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方面,该抗体与TSH具有协同作用。
(5)垂体分泌的TSH能够促进TH(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某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其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说明该患者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是由垂体分泌的TSH过少所致,由此可推测该患者的垂体可能发生了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