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07: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陆 游 名 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1.回忆我们学过的《书愤》等作品,谈谈你所知道的陆游是什么样的人。
2.回忆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陆游所处的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知人论世
务观
放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1154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淳熙五年(1178年),被召回临安,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他生于国势危机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黜。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他诗作鲜明的特色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他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五年。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明白了。这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时代背景
北伐理想
现实遇挫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秦桧忌恨,仕途不顺。
主和派势力强大。
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
题解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光风霁月:原指雨过天晴后的风清月明的景象。后比喻人的胸怀坦荡,品格高洁。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一、初读诗歌——品诗韵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二、再读诗歌——品诗意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世味:人世情味。
骑马:乘马,暗示被召作官。
客:客居。
京华:指京城临安。
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指“太平
盛世”,忘了亡国之危。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
草:草书。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
以写草书消遣。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烹茶之法,这里就是品茶的
意思。
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机的诗云:“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
临 安 春 雨 初 霁 陆 游
人世情味近年淡如薄纱,
谁让我骑马到京城作客呢?
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
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杏花的叫卖声。
闲来无事在短小的纸张上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乳白色的
小泡沫,做分茶的游戏。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大多风尘染黑之叹,
事毕后返回,还来得及在清明节到家。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以 意 逆 志
主旨、创作动机、中心
猜测、推想
三、以意逆志——赏诗意 
读者的主观感受
读文鉴赏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人世情味近年淡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临安伟观图》局部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薄,正直的处世态度却行不通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首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蹉跎岁月的伤感。
任务思考:
1.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江南春景?找出诗句,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潺潺;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绵绵春雨之后聆听卖花之声,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饶有情趣。
作者描写的景物是生动有趣的,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读文鉴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写客居生活。
小楼一夜听春雨: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陆游也是如此,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了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
读文鉴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颔联以乐景写哀情,临安春雨杏花等景致,用意还是体现旅居京城时的郁闷惆怅,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
“一夜”与“明朝”:虚实结合
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太平盛世”,忘了亡国之危。
虚实相生显愁情
任务思考:
2.诗人在春景之下,又做了哪些事情?
遣闲情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小的纸张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乳白色的小泡沫,做分茶的游戏。
闲适 恬静
名家评点:
“反映出当时梦见 铁马冰河的志士陆游, 也同样热爱和平的日常生活。”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所写均是诗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生发出的个人情感。”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
“他热烈地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流露出亲切淳厚而又真挚的感情, 表现了他的豪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陆游此刻的心境真的如笔下这般闲适、恬静么?
知人论世结合诗境,体会作者复杂情感。
探衷肠 思考:
知 人 论 世
了 解
作者与人物
作者生活的时代、社会,生平与身世
三、知人论世——品诗情
考 察
知人论世
陆游生于国势危机的时代,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歌,体现了人生和文学上的双重特点:人生追求方面豪装爱国,主张北伐;
文学上写下了数千首慷慨悲壮的爱国诗歌。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读文鉴赏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不结交权贵,闲情逸致,消磨时光,厌倦官场。
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作者不结交权贵,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体现旅居京城时的郁闷惆怅,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
生活细节现悲情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不满,挥毫写出。
读文鉴赏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
与开头呼应。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陆机的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说不要感叹白衣在京城中会污染成黑衣,清明之前还可以赶回家呢。明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说官场的浊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用典写悲愤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颔联表面上写尽江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染京都官场的恶浊。
④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首联、尾联
小结 :结合诗意,揣摩诗人多重情感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
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对 比 阅 读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比较阅读《书愤》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六十二岁时。当时诗人赋闲在乡。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意象及表现重点:
《临安》中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表面给人以清新闲淡的感觉,实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恬静,实则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壮怀难酬的感伤惆怅。
《书愤》中的中原、山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等这些有恢弘气势,有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的体验。兼有追怀往事和壮志难酬、希冀报国的多重感情。
风格:《临安春雨初霁》意象以实为主,叙述现在。诗风:恬淡静雅之中蕴含惆怅沉郁,诗风含蓄深沉。(“婉”)
《书愤》意象以虚为主,回忆过去,整首诗给人以大气磅礴,慷慨悲壮的感觉。(“豪”)
(但都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矢志不渝的情感,只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一样。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诗人也如此。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陆游,诗人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情境默写】
1.《临安春雨初霁》中用独具易懂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临安春雨初霁》中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如此形象而又深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安春雨初霁》中诗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诗人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4.《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自己的日常消遣——练书法和品茶。这两项都是需花费精力慢慢去做的,表面上闲适悠然,实际上可以看到诗人无事可做、消磨时光的焦灼的心。
【答案】1.世味年来薄似纱
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4.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