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07: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主席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主席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教学难点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初步感知
1.导入新课
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伟人毛泽东自信豪迈、铿锵有力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鼓舞人心的话语响彻寰宇。感受伟人气概,试读标题。
了解文体知识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开幕词。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开幕词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的特点
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二是口语化。开幕词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它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会议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开幕词的写作方法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以会议开幕词为例。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面再加上领导人的姓名;三是用来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3.背景介绍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二、研习文本
1 本篇开幕词的标题是属于哪一种类型?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结合开幕词的结构特点,阅读本文,并标注各部分的内容。
2 文本研读:理思路
(1)快速浏览,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2)圈点勾画信息,特别是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
第一段的“现在开幕了”。
第三、四段中的“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第五、六段的“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第七段的“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第九、十、十一段的“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3)展示总结,文章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2):宣布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第二部分(3—4):回顾过去,论证胜利必然趋势。
第三部分(5—8):立足当下,作出国家发展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第四部分(9—11):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第五部分(12—16):纪念与祝贺。
教学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节把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较难以把握的课文。执教完这一课后,感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方面还有很多挖掘的空间。
反复对比,激发爱国情感。教学中我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旧中国”到“新中国”;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的情况对比,拿旧中国的苦难与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对比。对比中,悲愤的历史事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强国之心。祖国的强盛又让他们喜笑颜开,身为新中国主人的自豪情感在学生心间荡漾。学生从现实走向沉重的历史,从历史又回到愉悦的现实,历史与现实的大门被充分开启。
巧设情境,陶冶爱国情感。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让他们畅谈自己调查了解以前的事例……在平等交流中,学生感同身受的感受旧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那段历史就发生在昨天,深刻体会到旧中国人民的苦难。
开展活动,增进爱国情感。“回归生活”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追寻的理念。教学中我结合当前的热点,将爱国情转化为学生具体的活动,指导学生过有意义、健康、快乐的生活。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具体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