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文本解读】
《一起做游戏》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第四次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是导语。“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吧!”一句话向学生发出邀请,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邀请小伙伴参与游戏,乐于交往的兴趣。
二是情境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的游戏场景,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第二幅图展示的是两个小女孩的对话,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邀请者和被邀请者的正确行为,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是教材下方的“小贴士”,提示了表达的方法: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培养乐于交往的意识和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天性好动,喜欢做游戏,尤其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因此,此次的口语交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激发交际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差,在教别人玩游戏时可能会存在表达不够清楚、条理不够清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有条理地将游戏规则说清楚,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
介绍一个游戏时,能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能积极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初步学会在游戏中有条理地表达,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一个游戏时,能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难点:初步学会在游戏中有条理地表达,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课教学设计,利用视频、游戏场景图、教材插图等,创设丰富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触发了不同思维的碰撞。师生互评、奖卡等多种评价方式,提升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在动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视频导入,谈话激趣。
1.课前播放游戏视频,学生边看边感受。
2.师生互说,谈话激趣。
(1)师:看,视频里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呀!里面有你玩过的游戏吗!你最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哪些有趣的游戏?
(2)学生互相交流,课件相机出示游戏场景图。
预设:丢手绢、捉迷藏、踩影子……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一说起游戏,每个小朋友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很多游戏要一起玩才有趣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一起做游戏)
板块二:看图听音,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小男孩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小女孩在贴鼻子,小男孩在提示。(相机出示幻灯片)
2.学会邀请。
情境一:奇奇和同学在教室里玩贴鼻子的游戏,英英走近了。
(1)播放奇奇和英英的对话,学生听录音,思考:奇奇的邀请方式对吗?为什么?
交流预设:小男孩的邀请方式不对,没有礼貌……
(2)学生思考:应该怎样邀请他人参与游戏?
①同桌角色扮演,互相邀请。
②指名同桌表演邀请,师生互评,相机分发“口语交际奖卡”。(板书:礼貌邀请)
(3)出示课文插图“两个小女孩的对话”,说说图中扎辫子的小女孩怎么邀请小伙伴做游戏的,小伙伴又是怎么回应的?
(4)强调小结交际要点:邀请者应热情大方,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介绍游戏规则,参与者积极参与游戏,真诚请教,不懂就问。(板书:边说边做)
板块三:情境示范,游戏交际。
(
交际活动一:看说游戏规则。
①看:认真观看“贴鼻子”游戏的试玩过程,发现游戏规则;
②说:同桌之间说一说“贴鼻子”游戏规则。
)
1.请两位玩过“贴鼻子”游戏的学生试玩游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发现游戏规则。
2.同桌之间互说“贴鼻子”游戏规则,全班交流。(敢于尝试交流的同学,相机分发“口语交际奖卡”。)
预设1:学生介绍规则时没有条理性,则引导学生用上“先……接着……最后……”等简单的连接词,或者用上“一、二、三”等词分步骤有条理说清楚游戏规则。
预设2:学生介绍规则,能用上连接词,则相机表扬,引导学生知道用上连接词或分步骤,能有条理地说清楚游戏规则,让别人更容易明白。(板书:有条理、说清楚)
师过渡:接下来咱们就一起邀请小伙伴玩游戏吧!
(
交际活动二:角色扮演,邀请伙伴,畅玩游戏。
①演一演:2人一组(同桌或自由组合),一人模仿邀请者发出邀请,另一人模仿参与者作出回答,结束后角色互换;
②邀一邀:2人小组在全班面前进行邀请,师生互评,以《星级评价》为标准;
③玩一玩:符合《星级评价》的小组,可以玩游戏。
)
(
星级评价标准:
★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同伴参与游戏,同伴之间说话有礼貌;
★★能较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给同学听;
★★★能一边介绍,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
)
3.学生自由交际,全班交流,成功邀请的前3对可以玩“贴鼻子”游戏,教师相机分发“口语交际奖卡”。
4.游戏小结:介绍游戏规则时,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有条理地说清楚游戏规则,别人会更容易明白。
板块四:游戏延伸,练习表达。
师:邀请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真是太有趣了!接下来,咱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但是这个游戏要全班一起玩才有意思,谁有信心邀请到全班同学或者老师一起参与游戏?
(
交际活动三:
①忆:回忆“击鼓传花”的游戏玩法。
②说:自由准备邀请发言。
③邀:邀请全班或老师参与游戏。
a邀请全班参与游戏:上台向全班发出游戏邀请,师生以《星级评价》为标准共同判定是否邀请成功。
b邀请老师参与游戏:上台向老师发出游戏邀请,老师以《星级评价》为标准判定是否邀请成功。
④玩:成功邀请全班参与游戏,全班可玩游戏1次。
成功邀请老师参与游戏,成功者上台控制音乐,老师与学生共同游戏1次。
)
1.学生准备,上台邀请,师生互评,畅玩游戏。
2.教师随机分发“口语交际奖卡”。
板块五:游戏推荐,比拼擂台
1.游戏推荐比拼擂台赛
师:小朋友们一定还有很多其它好玩的游戏想要邀请大家一起玩吧!接下来咱们班要组织一场“游戏推荐大比拼”的擂台赛,看看谁才是今天“最佳游戏推荐者”,哪一个游戏才是“最受欢迎游戏”
(1)四人小组,每位学生在组内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
(2)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擂台赛,参加擂台赛的同学要主动邀请其他同学参加你推荐的游戏。
(3)全班同学根据《星级评价》,举手投票选出“最佳游戏推荐者”。
(4)根据愿意参加游戏的同学数量,评出“最受欢迎游戏”。
2.统计“口语交际奖卡”数量,最多者被评选为本节课的“口语交际之星”。
3.课堂小结:总结交际小窍门。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一起玩游戏
邀请者:边说(有条理、说清楚)
(
有礼貌
)边做
被邀请者:真诚请教,不懂就问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符合一年级孩子爱玩的天性,课上我组织学生亲自参加游戏,引导他们观察游戏玩法,激发他们有条理、清楚地向同学介绍游戏规则,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成功之处:
重视创设多种口语交际情境。上课伊始,我就利用游戏场景图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之后我又以录音、教材插图等引导学生倾听观察,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激发交际欲望,培养礼貌邀请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还让学生真的在课堂中玩了游戏,真正体会一起玩游戏的乐趣。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堂尾声举办了擂台赛,学生交流得热火朝天,都跃跃欲试要邀请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热情一直持续到了课后。
关注每个学生。课堂上,多种交流方式贯穿始终:同桌交流、组内交流、指名交流等。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游戏,我还特地选了“击鼓传花”这个游戏,让全班都参与其中,另外为了激发学生交际兴趣,我甚至让学生可以试着邀请老师来玩一玩游戏,邀请成功者可以当一次裁判,控制音乐开关,学生兴致高昂,说得有声有色。
多种评价方式。在整个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坚持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星级评价、口语交际奖卡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关注,获得鼓励,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
不足之处:玩游戏的次数过多,口语交际课还是要以口语表达训练为主,不应该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