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09: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第一步:描绘画面。
抓住诗中景物,进而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诗中的画面。(发挥想象和联想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将诗中没有明说的内容补充出来,使之成为可见可感的画面)
第二步:感受意境。感受诗歌的意境时要注意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及给人的感受(比如落木、黄昏、大江),画面中的声音(如杜鹃的啼声,猿的哀鸣声,羌笛声等)、色彩(注意画面是明艳、绚丽、还是素雅、淡雅或者灰暗、黯淡、黑冷等)、事物的动态等。
概括意境(或氛围)的特点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同时注意语句通顺。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境用语
1、都市集镇:繁华喧闹、热烈高亢 生机勃勃、明媚绮丽
2、山水田园、寺庙桃园、农村生活:和谐静谧、恬静优美、寂静幽美、
幽清明净、恬淡闲适、清新自然、
明丽悠闲、绝去尘俗、朦胧迷离、
淡雅悠远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境用语
3、大漠风光:高远辽阔、空旷寥落开阔苍凉、雄浑壮阔、华丽壮美
4、山水田园农村生活:和谐静谧
恬静优美、寂静幽美、幽清明净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明丽悠闲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境用语
5、古迹秋景:沉郁孤愁、凄清萧瑟苍凉凄冷、衰败颓废
幽僻深邃、阴沉凝重
冷落凄凉、暗淡荒凉
幽静孤寂
鉴赏景物事物意境时应注意其类型:
1、环境
(季节时令、地域处所)
2、场面
(农事、战事、狩猎、交游、离别)
第三步:分析作者感情。
可用的术语有:喜悦、欢快、喜爱、热爱、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迷茫、赞美、仰慕、向往、渴望、惜别、依恋、思念、怀念、豪迈、闲适等。
注意分析作者感情时切忌套用术语,游离诗歌内容之外,如组织答案时只答“表达了作者的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离愁别绪”、“思乡怀人”、
“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
“凄苦烦闷”、“旷达乐观”、“仰慕热爱”、
“依恋伤感”、“建功立业”、“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
……
古诗词的常见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
建功立业的豪迈、昔盛今衰的感伤、
自由悠闲的恬淡、秀美山河的热爱、
古诗词的常见思想感情:
亲友情谊的真挚、蔑视权贵的高洁、
官场黑暗的痛苦、离别思念的深情、
时光易逝的感慨、归耕隐居的快乐、
贬官谪居的悲恨、愤世嫉俗的慨叹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对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悠闲地吃着草,不时发出一两声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的刻画,
描绘出一幅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图画,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解官归隐后鄙弃城市官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问题:颔联描绘了野菊怎样的形象?(2分)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得失反思:要明确古典诗词中的事物形象一般是作品中言志的所托之物,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点,展开联想,联系人类社会,去挖掘其象征意义。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古代许多写景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静结合,四是虚实相生。
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
常见情感基调:欢快、忧愁、寂寞、感伤、思念、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
2.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契合的体现,是诗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现举几例予以说明:
3.透过表面,挖掘深层含意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诗意助读】
傍晚从江上行过,树木吐绿,江水满溢;还有夕阳和云朵,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问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解
第一步:仔细审题,捕捉关键信息。由本诗的题目“春江晚景”可知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的是春日傍晚的美景,其基调应是明丽、欢悦的。题干中“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指明鉴赏的角度,暗示“作者情感”是通过“景”来表现的。
第二步:搜索景物,描绘画面内容。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景令人心醉。所描绘的景物有江畔林木、白云、夕阳、晚霞、飘落的花瓣,它们组成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赞叹。
第三步:感受意境,分析作者情感。抓住画中的景物,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本诗前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三、四句用虚笔。征途中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渺然”之意自见。诗歌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第四步:组织答案,简要赏析诗歌。要将前两联描绘的景物与作者面对此情此景的喜悦之情结合起来考虑。作答时,一要描摹画面景物,二要交代作者的情感,三要点出情与景的关系。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