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12: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章节名称 《诗经》两首 学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荐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荐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学习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体会诗歌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启发、引导学生注重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民族文化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对文言文和诗歌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每篇文章内容不同,还是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前重视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疏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学习课文大有益处。 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
学习目标 1.诵读,把握好语速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2.研读,抓细节,感受“君子”和“淑女”的形象。 3.助读,把握《诗经》中比兴等艺术手法。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2.反复诵读,查找资料,了解《诗经》。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圈点勾画法。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注意力集中听,调动所有知识储备,跟随老师走进古诗天地。 1.找出本课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提前搜集整理《诗经》相关资料。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活动一 诵读,感受音韵美 1.听读,读准字音。 2.范读,读准节奏。 3.自由,读出韵味。 1.跟读,学生自行标注生字的读音,同时注意感受朗读时的语气和节奏。 2.听范读,注意两字一顿的读法。 3.自由读,从文中找出双声、叠韵、叠字的词汇,小组合作,体会其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准字音是基础;读清节奏、读出韵味是关键。听读、范读、自读、齐读等诵读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体会音韵之美。
活动二 研读,赏析形象 1.选读,读出画面。 2.分层朗读,读出形象。 1.王国维曾夸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绝佳的诗、绝佳的画便该是二者的合二为一。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想象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试用恰当的语速语调朗读。 2.故事的主人公是“君子”和“淑女”,怎样的品质才配得上这两个称谓呢?试抓住细节,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并尝试分角色朗读,演绎形象之美。 诗言情。在诗歌精炼语言的背后,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选读,想象画面,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丰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人物,分角色朗读,给学生一个情感的抓手,完善学生对人物的认知。
活动三 助读,体会手法美 1.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积累。 2.探寻其他艺术作品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再读诗句,体会比兴手法之妙。 1.学生搜集整理并展示文学常识,了解《诗经》是一部书。 2.学生小组合作,探寻陕北民歌和一些歌词中的比兴手法。 3.生读课文,体会比兴手法的精妙,并尝试和着音乐吟唱这首传颂千古的爱情歌谣。 资料助读,帮助学生建立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畅谈感受、理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体会《诗经》的手法之美。
达标 检测 1.学生互考,当堂掌握课文背诵。 2.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能够明确说出“淑女”、“君子”的品质。 3.尝试举例其他作品中的比兴手法。
板书 设计 所听:关关雎鸠 关雎 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章节名称 《诗经》两首 学时 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学习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体会诗歌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情分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虽年代久远,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兼葭》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著之情。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有关《诗经》的相关著作,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决定从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美入手,让学生按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很多问题都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寻找答案,然后再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理解记忆。
学习目标 1.诵读,把握好语速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2.品读,抓描写,欣赏诗歌中的意境美。 3.研读,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查找一些关于《诗经》的歌曲。 2.复习比兴的写作手法。
学习策略 自学与合作探究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 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注意力集中听,调动所有知识储备,跟随老师语言展开回忆与想象。 1.展示江南图片 2.复习人物描写方法 3.说说《水浒传》《红楼梦》里的人物。 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活动一 诵读,感受音韵美 1.听读,听清字音和节奏。 2.自由读,读出韵脚。 3.吟诵,感受音韵美。 1.听读,做好生僻字的标记。 2.自由读,圈出诗中押韵的字。 3.吟诵,画线标注出《蒹葭》的叠音词。 这一板块重点聚焦韵律的感受和模仿,在反复听、跟唱、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揣摩和理解文字的含义,为文本理解打下基础。
活动二 品读,欣赏意境美。 1.译读,感受意境。 2.品读,欣赏意境。 1.译读,请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 2.品读,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变化?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尝试描绘“秋水伊人”的形象。 译读,以诗译诗,尽量做到灵动简约、音韵和谐,期待学生的译文中仍有《诗经》的节奏均匀、钟鼓之音。品读,抓住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活动三 创读,体悟情感美。 1.通读全诗,体会重章叠句的美。 2.创读,体会情感。 1.通读全诗,通过每小节字词的替换,研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用恰当的语速表达出的人物心情。 穿插“重章叠句”,让文本的相关知识、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语速的把握,加上感叹词的添加,有创意地研读人物的情感。
达标 检测 1.学生互考,当堂掌握课文背诵。 2.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能够描绘文中景物变化,并说出景色描写的作用。 3.通过反复诵读,说清重章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板书 设计 《蒹葭》 含蓄美 意境美 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