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性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共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性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共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11: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重点)
2、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重点)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春江花月夜》曲子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
1、张若虚
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诵读感知 理清思路:
1、诵读: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欣赏范读。学生在欣赏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2、还原:
根据画面还原诗句。
3、线索:
以月为线索,“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摇情满江树”四句诗精心选取的月升、月悬、月斜、月落四个位置。
4、结构: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四句一韵,共九韵(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②):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分两层: ①为前四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写春江潮涨、海月初生。春江随海潮而潮,海月随潮入江。 ②为后四句,写月照花林景色。写江月景色,由江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皎洁的月光下,江边长满了鲜花,极力渲染一种良辰美景。
极写春江花月之美,是写景,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③~④):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与感叹。 ③写对江月和人生起源的探索。蓝天无云,皓月当空,很自然地引起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奥秘的遐想追溯。 ④以人生的变幻无穷和江月、宇宙的永恒书法感叹。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由疑问转为感叹,很自然地向离人思妇主题过渡。
第三部分(⑤~⑨)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分为三层:
第一层(⑤⑥⑦)写高楼思妇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⑤ 写白云远去,青枫生愁,象征着离人的分别。 ⑥写闺中女子睹月思人。⑦写闺中女子的奇想,然而天长海阔,音信难通。
第二层(⑧⑨),抒发江湖游子辗转反侧的思归之情。 ⑧写女子相思成梦,花落春残,面对丈夫的不归,更增添了一翻伤春之情。 ⑨以离情落月作结,诗中人的感情也渐趋黯淡,和着落月余辉,挂满江树,情思不尽,余音袅袅。
四、鉴赏诗歌:
1、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静静地阅读诗歌后,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你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
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读出了孤独感;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现自己心中的那幅画面。注意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渲染去创造。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2、领悟诗歌的哲理美
当孤月高悬时,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遐思冥想,诗人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对生命、宇宙的探索已成为历代文人恒久探索的哲学命题,下面例举几句诗请同学们探讨一下,他们和张若虚的思考是否相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不同。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不伤。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3、体会诗歌情感之美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这种美景和人生的思考使诗人在思维上进行了切换,这种切换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诗人的思路由“白云——月落摇情满江树”进行了切换,转入对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描写。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刚才同学一致认为是思妇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呢 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4、思想主旨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春与江、花、夜、人相结合,展现了春江花月夜浩瀚幽邃、恬静优美的画卷,表达了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并着力书写了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尤其是表现了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以及对美满生活的憧憬。
五、结束语:
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一段春江,那一处风月,还是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依然默默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执着地等待着我们的感知。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了这段春江,因了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心里会对那段春江,那处风月生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浪花。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