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0《老人与海(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0《老人与海(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11: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明威其人其文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2、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体会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3、学习老人勇于拼搏的精神,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体会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老人勇于拼搏的精神,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过程:
作家、作品
海明威成长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日趋没落的年代。这种时代的特点,使海明威的思想呈现出复杂和矛盾的状态。他既看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解体和所谓西方文明的堕落,但又不能从自己狭窄的视野中找到出路,因此眼前感到一片迷茫,而被人称作“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
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军衔到了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活跃在欧、亚战场。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
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
二、前情回顾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
三、梳理情节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有几个回合?五次 填表
研读文本
1、从五次搏斗过程感受人物形象。
提示:
乐观、自信、坚韧、不屈不挠、机智勇敢
2、原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分析:
对比衬托——人物精神
环境描写——人物心情
行动描写、细节描写——搏斗过程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
内心独白(包括有声和无声)
3、从内心独白揣摩人物心理,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五、总结拓展
简约、朴素的作品风格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1、语言简约含蓄(电报式风格)
2、叙述简洁(能省则省)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而作家所依靠的是思想感情,即水面以下的八分之七。这并不是要求作家把这八分之七和盘托出,相反,应该把它深藏在水里,以加强八分之一的基础。(海明威:《午后之死》)
拓展思考:小说中还有哪里可以体现“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七”?
提示:
一个“八分之一”的结尾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游客,有位女士望着下面的海水,发现在空啤酒罐和死梭子鱼中间有条又大又长的白色鱼脊骨,末端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尾巴,东风在海港以外不断掀起大浪,那尾巴也随着潮水起伏摇摆。
“那是什么?”她指着大鱼长长的脊骨问一名侍者,现在这鱼骨只是一堆废物,等着潮水把它冲走。
“Tiburon(鲨鱼),”侍者说,“Eshark(鲨鱼)。”他本想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么漂亮、形状这么优美的尾巴。”
“我也是。”她的男伴说。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