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三节 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三节 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6 20: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功》教学设计
课题 功 课时 1 授课教师
单位 唐山市乐亭县马头营镇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猜想、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以及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 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新课 直接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进行新课1.请学生们认真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①、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②、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能够计算功2、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62—64页内容教学指导1、做功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功的定义2、物体受力不动有没有做功?物体运动而不受力(由于惯性运动)有没有做功?物体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有没有做功?3、怎样计算功的大小?功的单位是什么?3.回答自学检测如果物体 并且沿 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4.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起重机及直升机对重物做功实例,讲解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2)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3)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5.巩固练习,分组讨论,举出身边哪些是做功的例子,哪些是不做功的实例。(内容见课件)6、回答自学检测用力推箱子没推动,力对它 (填有或没有)做功?起重机吊起集装箱时拉力 (填有或没有)做功?吊起后又沿水平方向移动一定段距离,拉力 (填有或没有)做功?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的物体力对 它 (填有或没有)做功? 二、功的计算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板书: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焦=1牛·米(1J=1N·m)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如图,一个人用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使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0.5m。试求: (1)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2)如果这个人把物体匀速举高1.5m,举力做了多少功?回答自学检测一个人用50N的力推课桌向前移动了3m,此时人对课桌做的功为 J 阅读学习目标认真自学及分组讨论分析总结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思考、回答、分析、总结思考、讨论交流具体实例总结、归纳动手计算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合作总识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三、归纳总结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教师进行情感激励。四、布置作业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功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功的公式功=力X距离W=FS单位:焦耳 简称焦 符号:J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及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在例题、练习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从获得新知识到应用新知识之间转换过快,有些学生思维转换有些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