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2.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3.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4.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从美国归来后,他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
小组合作探究
自学提示一
请同学们品读全诗,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2、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3、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体
裁
特
点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所咏之物可能是作者的自况,即诗人的自我形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诗歌思想。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自学提示二:
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八九节。
1.作者在第一节要说可是一般颜色?这是什么颜色?(1节)
2.诗人在第二节诗歌中为何说“为何更须烧蜡成灰”,难道诗人不知道蜡烛燃烧后会成灰吗?(2—3节)
3.前面我们说了“放光出”这个问题,那我们现在就来探讨“光”的作用是什么,诗人是不是在第4节回答了?(4节)
4.这里为什么说伤心流泪?(5-7节)
5.作者说你流一分泪,灰一分心,这在现实中没有同样的事情吗?(8-9节)
1、作者在第一节说“可是一般颜色”?这是什么颜色?(1节)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之时
红
烛
第一小节
讨论探究的要点
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
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2、作者在第二节诗歌中为何说“为何更须烧蜡成灰”难道诗人不知道蜡烛燃烧后会成灰吗?(2—3节)
第二、三小节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比喻,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
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3、前面说了“放光出”这个问题,探讨“光”的作用是什么,诗人是不是在第4节回答了?(4节)
第四小节
讨论探究的要点
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4、这里为什么说伤心流泪?(5-7节)
第五六七小节
讨论探究的要点
诗人面对黑暗的求索和
愿望
第五节拟人,呼唤,是同情的呼唤。
第七小节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第六节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
5、作者说“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这在现实中没有同样的事情吗?(8-9节)
第八九小节
讨论探究的要点
揭示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
一声是同情的呼唤,
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如耕耘者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一切在所不计,这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 。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
诗 歌 主 题
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的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