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欣赏赤壁壮丽之景,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2、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作者怀古之情。
文——
诗——
词——
书法——
“苏 黄”
“苏 辛”
“宋四家”
(蔡襄、黄庭坚、米芾)
旷世奇才苏东坡
“ 唐宋八大家 ”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46岁的苏轼游览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先后写下了“赤壁三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ān qiáng lǔ
纶 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
huán lèi
还 酹 / 江月。
字词详解
故垒:
风流:
羽扇纶巾:
故国:
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有文采又有功绩的。
当年的赤壁战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这首词历来被当做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作,词中有哪些句子让你感觉有豪放的特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探究:
一、分析上阕,感受豪放的气势。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营造一种怎样的意境?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开头两句,融时间与空间于一体,营造了开阔高远、大气磅礴,气势非凡的意境,奠定了全词的豪放基调。
“乱”——写出江岸山崖岩石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卷:
拍:波涛拍击江岸力度之大
惊:江水汹涌澎湃、气势凶猛
(1)站在赤壁之上,苏轼想到的周瑜是怎样的?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外貌)——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儒雅翩翩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神态)——
指挥若定、
从容自信
二、分析下阕,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运用衬托手法,以美人衬英雄,借周瑜娶小乔一事,说明他指挥战争时,才能出众,年轻有为,衬托出周瑜风流倜傥的潇洒风姿。
(3)苏轼为什么思慕周瑜的年轻有为?借此他想表达什么?
周瑜
34岁
雄姿英发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生活美满
苏轼
46岁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无成
屡遭不幸
明确:通过周瑜的年轻有为反衬自己的落魄无为
年龄
生活
外貌
职位
功业
如何理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正常语序: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这是苏轼的自我嘲弄,抒发了自己年岁将老、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
讨论: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我觉得这一句并不消极。
“人生如梦”,是早年颇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词人,在仕途失意,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后,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苏轼在本词开篇就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风光的英雄人物最终也会消失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最终会消散,又何必过于执著呢?
作者斟一杯酒洒向曾经见证了英雄人物功绩的江月,如此祭奠江月也可以看成词人对古人功绩的仰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依然渴望建功立业、具有积极进取的思想和旷达乐观的情怀。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豪壮之情。
这首词的豪放之处体现在:
借周瑜的功业,抒发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怀古伤己
怀古(周瑜):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伤己(苏轼):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志
总结
艺术特色
衬托 是“以乙衬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小乔初嫁
正衬
周瑜
早生华发(我)
雄姿英发(周瑜)
反衬
怀古咏史
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托对古人古事
的追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赤壁怀古》(苏轼)
《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赞美周瑜
褒贬古人
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表达抗金北伐的愿望、对南宋苟安的悲愤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怀古伤己
借古讽今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