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 (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 (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14: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
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情。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其词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xi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地方
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英雄业绩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街道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草率出兵
名词作状语,向北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名词作动词,吃饭
词中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江山依旧,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与南宋统治者形成对照,对英雄的景仰
对出兵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职责南宋统治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
以廉颇自比,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纷
词中典故有何作用?
人们在佛狸祠前举行祭祀,可以看出时间已经冲淡了人们民族的耻辱感,作者借此表达了深重的忧虑和对南宋朝廷不想恢复中原的愤懑。
1.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2.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指明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4.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老年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
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自己并没有廉颇年纪大,却没有人来过问
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想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痛和愤慨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