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短歌行》与
《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曹操 陶渊明
学习任务安排
任务一:知人论世——认识诗人,了解背景(文化传承与理解)
1、曹操与《短歌行》
2、陶渊明与《归园田居(其一)》
任务二:朗读诗歌,明白大意(语言建构与运用)
任务三:“诗眼”探究,手法鉴赏(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1、探究:围绕“诗眼”探究诗歌
2、诗歌艺术手法鉴赏
任务四:仿真高考,综合研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曹操与《短歌行》
曹操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善诗文,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如《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
任务一:知人论世: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补充:建安风骨与“三曹”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代表人物:三曹、建安七子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短歌行》写作背景
《短歌行》共两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黑暗、动乱的时期,天灾与人祸并行,死亡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动荡的社会促使文人们对个人的生死问题、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多的关注。既然时不我待,生死无常,不如在华服、美酒中去享受自己的人生,及时行乐的思想就这样产生了。一部分文人则面对现实,去积极主动追求人生价值,从而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冬, 53岁的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想要借赤壁一战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志向。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船上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鸣叫着往南飞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歌行体
“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这首诗诗句都是四字句,就成为“短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还有另一个区别,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
中国古体诗的体裁有歌、吟、行、引等
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歌行体
陶渊明与《归园田居》
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作品:《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⑴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
⑵公元398年,35岁任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僚,次年冬以母丧辞职;
⑶公元404年,40岁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
⑷公元405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宣离职而离职;
《归园田居》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写作背景
⑸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归园田居》组诗介绍
《归园田居》共五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归园田居》组诗介绍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课文选择的是第一首。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任务二:朗读诗歌,明白大意
1、在初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扫除阅读中的字音、形,义等障碍,理解重难词语含义,揣摩诗意,理解诗词大意。
2、多读几次,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人情感。
《短歌行》大意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短歌行》大意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归园田居(其一)》大意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任务三:“诗眼”探究,手法鉴赏
所谓“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词或句子。
课文两首诗均有非常明显的“诗眼”,结合下面的学习任务对其进行探究。
一、探究:围绕“诗眼”探究诗歌
任务要求:
1、学生阅读两首诗歌,完成学习任务,探讨交流,做好笔记,小组统一意见,做好课堂分享交流准备。
2、课堂交流分享,分享小组的探究成果。
探究任务1:课文两首诗均有非常明显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诗歌简要说明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阅读两首诗,找出“诗眼”并围绕“诗眼”理清诗歌内容,小组内交流合作,形成统一意见,用于全班分享。
《短歌行》的“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围绕“忧”写了哪些内容?
忧
忧思难忘(忧什么)
忧从中来(为什么忧)
何以解忧(怎么办)
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
求贤不得
人生短而功业未成
自己需要更多人才
贤士们在寻用武之地
杜康(以酒解忧)
寻找人才
接纳人才
《归园田居(其一)》“诗眼”
归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
本性:无俗韵、爱丘山
误落尘网
园田
见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远村、炊烟
闻
狗吠、鸡鸣
感
安逸
喜悦
探究任务2:《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一“忧”一“归”,分别体现出曹操和陶渊明不同的人生志趣。曹操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陶渊明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
请结合“诗眼”,阅读这两首诗,比较曹操和陶渊明不同的人生志趣,理解其各自的生命思考并加以分析。
人生志趣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庙堂,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这是不同的人生志趣;但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短歌行》中曹操的忧思和悲凉,是因为宏伟的志向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忧伤,是一种积极入世,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归去,是因为远大抱负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后的离去,选择那个年代或许更不容易的独守自我,用躬耕田园的方式寻得心理安慰的同时保持自我的高洁。陶渊明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本身也就是一种志向。
两首诗歌都是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一个选择世俗多数人认可的、也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通过仕途建功立业,成就生命的精彩;一个在深思熟虑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同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
并非无志之人,也非佛系而为。性格使然,人生境遇使然。
一个是外显,兼济天下;一个是内隐,独善其身: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
探究任务3: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或如曹操,积极入世;或如渊明,归隐田园。
假如你是一个处于曹操和陶渊明时代的读书人,你将如何选择?说明理由。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身处崭新的时代,应该如何选择?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诗歌艺术手法鉴赏
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短歌行》中多次运用了这种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归园田居(其一)》运用了白描手法,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3、《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归园田居(其一)在营造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第1题:《短歌行》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是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才的热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第2题:《归园田居(其一)》白描手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草屋不多,也有八九间供居住使用。“八九间”“十余亩”这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使诗句活跃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散适、淡泊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第2题:《归园田居(其一)》白描手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袅袅的炊烟中,有农人家庭的温暖,也有诗人内心的安闲。“暧暧”有模糊、不清晰之意,与“远”字相呼应;“依依”一词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上升的姿态。这两个叠字简练而巧妙,将远近村庄的恬静与详和烘托出来,给人一种迷茫淡远的美感。
《短歌行》例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第3题:两首诗中的比喻
《归园田居(其一)》例举: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等用比喻写官场生活,用“尘网”“樊笼”设喻,写出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
第3题:两首诗中的比喻
第4题:《归园田居(其一)》意境与手法
诗歌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简朴恬淡的意境。
运用的手法:白描手法、动静结合手法(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衬静(反衬)手法(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任务四:仿真高考,综合研读
一、阅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对《短歌行》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2、下列各项中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3、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的语言特色。
提示: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可从句式(或字数)、节奏、整体风格、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字数、句式 节奏 风格 表现手法 主旨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四言古诗
(乐府诗)
短促、
激越
慷慨悲凉
渴望建功
立业之忧
用典、比喻
五言古诗
舒缓、
平和
平淡自然
回归田
园之悠
白描、比喻、
情景交融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C.“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
5.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案
心情之喜在于:喜乡间生活宁静淳朴。诗人可以摆脱官场束缚,乡邻关系友好淳厚,令人喜悦。
心情之忧在于:担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不敌霜霰,心怀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