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芣苢》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芣苢》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6 16:12:43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习目标:
1.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简洁有力、阐述观点鲜明等特点。
2.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把握论证方法是现代文阅读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2.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孕育的工匠精神依然具有
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织一张地位、财富、礼遇与荣耀的大网,网住工匠精神,网住中国未来。
[简历]李斌,著名新闻评论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性文章。
[作品]《自信的中国更有底气》《改革开放,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等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1.字音识记
墓志铭(míng) 雍容(yōng) 一把锉(cuò)
肺腑(fǔ) 臻于至善(zhēn) 推崇(chóng)
笃实(dǔ)
(1)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
例:有些人认为文字表达是雕虫小技,所以不在乎。事实上,文字表达非常重要。你写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第一印象就是你的文字。
(2)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
例:老年人不要离群索居,应该选择适宜的养老之地,以保持充分的社交联系,这样既能保持记忆力,也能延缓衰老。
(3)臻于至善:不断探索,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例:在开放包容的多元化世界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力量出现在政治、商业、文化、科技等领域,她们臻于至善,推动平等。
(4)出类拔萃:拔,超出;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例:当米芾在书画上施展才华并达到出类拔萃的境界时,便得到士林的接纳,其书法成就竟与蔡襄、苏轼、黄庭坚三位最著名的士人齐名。
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参考答案
1.B【解析】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使人感到很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该用“耳目一新”。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或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语境是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的精雕细琢,所以此处应该用“精益求精”更为合适。投机倒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投机倒把”侧重的是做生意,而“投机取巧”是指靠小聪明走巧路,根据语境后面说的是“脚踏实地”,所以此处应该用“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根据后文“优品精品”可知此处用“粗制滥造”较为合适。
2.C【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用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该删掉“是因为”。故答案选C。
3.A【解析】根据前面的语境可知,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是短板,所以首先要说全社会,然后再说这种现象是什么,故答案选A。
4.示例:①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②还体现在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上;③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
5.示例:①工匠精神是后工业化时代借鉴工匠注重细节、追求专业极致这一传统的信仰和理想。②工匠精神是后工业化时代借鉴工匠传统,注重细节、追求专业极致的信仰和理想。
6.示例:德式工匠精神是一种稳健、专注,同时又注重创新的制造精神。(或:德式工匠精神是一种讲究慢工细活且持久专一又不忘发展的制造精神。)
7.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的极致追求;专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信念。
8.首先解释“匠”的含义,然后提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9.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10.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共8张PPT)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整散结合示例
【示例】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高考链接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故选A。
2.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B。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故选C。
3.B【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项“因素”赘余,排除C。故选B。
4.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B项,“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错,原文“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可知并未提及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
5. 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A项,“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错,原文“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可知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并非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故选A。
6. 【答案】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原文“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可概括出“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原文“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可概括出“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原文“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可概括出“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